创新思路让“综合探究”焕发活力

2012-03-01 08:29夏长琴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金钱观辩论价值观

夏长琴

增加综合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课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综合探究课是单元知识的系统化、综合化及拓展提升的新型课型,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这一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在对“综合探究”的处理上采取的是一带而过的做法。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创新思路,巧用“综合探究”,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教材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切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并促成目标在主题探究过程中实现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的“三维”培养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统一于教学活动过程中。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关注过程与方法是对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提出的:“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生活与消费”这一单元综合探究课“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活动目标可以设计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知识目标:了解正确的金钱观的内容。②能力目标:联系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自觉做一个有文明、有道德的公民。这样的目标设计可以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逐渐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货币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金钱,并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动思维,形成一定的态度与价值观。

二、确立以“学生、活动、体验”为中心,使学生最大限度参与综合探究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具有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教材内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我、学会做人、融入社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解读新课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就必须淡化“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使学生最大限度参与综合探究的过程。如“正确对待金钱”综合探究过程可作如下设计:首先,情境引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的典型案例,如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设置问题引发探究,讨论思考金钱应该如何获得?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其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辩论“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让学生在辩论中展开探究过程,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综合探究中提炼观点。(体验、感受)再次,促成学生自发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情感态度)最后,探讨学会通过合法的正当的途径挣钱,实现知行统一。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三、加强综合探究指导,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使综合探究顺利开展,教师要有计划地规范活动过程,对每一个“综合探究”内容都应作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对学生认真指导。如在实施活动前,将活动的主题、内容、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准备;又如“辩论”是高一政治新教材课后设计较多的活动,而学生对如何操作“辩论”是很模糊的,教师要在实施活动前指导学生掌握辩论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并让其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避免辩论这一活动流于形式而影响效果。如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时,要指导学生怎么查,如何收集整理等。同时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认真总结,及时点评,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综合探究成果的展示形式应靈活多样,以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灵感

新教材综合探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体现了能力培养的多样性,也要求我们在综合探究成果展示形式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可采用辩论、演讲、社会调查材料公布、出黑板报、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如在开展“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综合探究课时,可首先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还可以请学生来表演小品,每组再派出代表对小品进行点评,看哪个组的表演说理透彻。其次在学生讨论、演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撰写政治小论文,教师在认真批阅后可进行课堂点评,然后在全班级或全年级进行小论文评比,并可择优向报纸杂志推荐发表。

多样性地展示综合探究成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由向教师要知识到向自己、同学、社会要知识的转化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金钱观辩论价值观
和年轻人谈谈“钱”
我的价值观
赌博是如何毁掉人生的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一名小学生的金钱观
论莎士比亚的商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