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春插上亮丽的翅膀

2012-03-01 08:29孙迎春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中学生

孙迎春

一、引子

“老师,您还让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啊,太老太土太幼稚了,我爷爷小时候也唱这样的歌。”

“是呀,老歌的学习多枯燥呀,有时我真会睡着,老掉牙的曲子为什么还要我们唱!”

“老师,您教我们许嵩的《素颜》吧!那歌,多好听啊!要不要我拷给您?”

这是课间我与学生交流时学生的内心表白。这不由让我感叹:我们的音乐创作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合中学生唱的歌曲也太少了。而大量的流行歌曲又以爱情为主要内容,被音乐界认为是音乐教育的禁区。如何对待流行音乐?如何让校园充满快乐的歌声?笔者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二、流行音乐渗透入课堂的理性思考

利用中学生这种对流行音乐的迷恋心理进行积极引导是可行的吗?“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首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喜爱流行音乐。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很明显地发生变化:开始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现代社会的网络、电视成了他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窗口。在各类信息中,最受他们关注的莫过于流行乐坛的趋势了,加上MP3、MP4、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名目众多的排行榜不断刷新,在可视的荧幕上是“灯光闪耀、音响雷动、气氛火爆”的视听效果,这些都使音乐课本上的传统歌曲显得相形见绌而苍白无力。

其次,符合时代的就有生命力——流行音乐是音乐艺术的时代弄潮儿。有人认为凡是流行音乐必定是“疯疯癫癫、不成体统”的,其实流行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和推崇。有专家认为,“流行音乐反映的社会心态远比社会学家及时”,因而常常出现全民齐唱的歌潮。但有一点要把握,我们所说的“流行音乐”不是流行歌曲,即大陆及港台通俗歌曲的代名词,外国流行音乐、影视歌曲、网络歌曲、流行器乐作品等也都是我们选择的范围。作为教育资源,流行音乐是我们可以挖掘的艺术奇葩与音乐宝典。

第三,“借他山之石,可以攻本地之玉”——音乐教育教学需要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尽管不为很多传统的艺术家所推崇,但它曲调优美,节奏性强,贴近生活,容易学唱。流行音乐的一些优势可以为我们教学所用,比如当学生对拍子掌握不是太好的时候,我常常把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引入并作为训练节奏所需,学生往往掌握很快。

再者,教育的真谛在于心灵的提升——流行音乐的引入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教育贵在读懂学生的心灵,而音乐本身就是心灵的艺术。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为了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师如果能选择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流行音乐作品,把它引入课堂,不但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共鸣,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多元化文化信息,促进新一代的青春活力的展示和阳光心态的形成。

三、“流行音乐五分钟”的实践感悟

结合正规音乐内容的教学,每堂课和同学们一起听一听、唱一唱、聊一聊流行音乐,进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并掌握基本技能,笔者进行了“流行音乐五分钟”的尝试与探索。

1.沙里淘金:“不求最好,只求更适合”

“流行音乐五分钟”,并不仅仅是将某些流行音乐拿到课堂上来放一下或者教唱一下,而是通过精选曲目而使教学具备丰富的内涵。

一是凸显思想性。笔者总是结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选唱流行歌曲,例如教师节前选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国庆到了唱《我的中国心》、《祝福祖国》等等。通过选唱这些歌曲,学生对特殊的日子有了特殊的理解,从而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对活跃校园文化、带动思想教育作用巨大。另外,我还结合学生思想状况选唱流行歌曲,例如有的学生因为学习上一落千丈而垂头丧气时,我们就选唱《真心英雄》、《明天会更好》和《水手》等歌曲,激励他们不气馁,奋起直追;针对同学之间闹别扭的现象,就选唱《朋友》、《珍惜》等歌曲,这些歌曲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班级融洽氛围的形成。

二是贯彻教学性。教师可以找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流行音乐,在适时的欣赏和演唱中,丰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有一次,在给学生欣赏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选段时,我先播放了臺湾流行歌曲Remember,听着时尚动感的曲调,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跟唱起来。趁热打铁,我又告诉学生Remember这首歌曲正是引用了《天鹅湖序曲》的主旋律而写成的,同学们很快就能够将《天鹅湖序曲》的主旋律掌握得不错,较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是不丢指导性。有些教师只关注课堂选歌,其实课外生活的引领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警惕学生迷恋一些单调怪异、思想不健康的歌曲,甚至不思进取,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流行歌曲也是音乐教师的职责。

2.领悟流行:“知识跟着体验行”

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流行歌曲,甚至产生很多常识性的错误。其实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一般从两方面来界定:一是要流行,二是要有商业性。比如,宋祖英的歌很“流行”,但是她以“颂歌”风格为主,不以商业宣传为目的,不能把它归入流行歌曲之列。而腾格尔的《天堂》虽然是民歌,却经过一定的商业包装,一般归入流行歌曲。

《酒干倘卖无》是八十年代的流行音乐,其忧伤的曲调、深情的歌词令八十年代的青年一代为之倾倒,当时我还读小学,但也感受到了流利音乐在民间的魅力。

“……酒干倘卖无,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舒缓的曲调响起,学生都竖起了耳朵,他们从没有听过这样的歌,但又觉得非常亲切,非常耳熟,就如街头小巷里的叫卖,让人倍感亲切而着迷。“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边……”大家不由自主地手拉手随着音乐挥动起来。

“歌曲来自影片《搭错车》,故事的主人公阿美和他的哑巴养父之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而这首歌就是阿美献给他的养父的深情之作。”听着深沉的曲子和老师娓娓道来的介绍,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人间关爱的温暖和流行音乐的魅力,大家也对八十年代的“流行与通俗”有了些许感悟。

3.激趣导行:“流行音乐也可爱”

尽管大量中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但个别学生却不喜欢流行音乐,因为他们对部分歌曲的怪异没法接受,呈“厌食状”;而另外大量同学只热爱他们喜欢的那类歌曲,呈“偏食状”。由此,笔者觉得有必要继续培养学生欣赏流行音乐的品位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菊花台》是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一首主题曲。随着幽深哀怨、荡气回肠的旋律,短短的一句高音,那份惆怅大气便呈现出来。令我惊异的一幕出现了——80%的同学竟然都能准确地跟唱,我事先打印的歌词看来也不需要了。

“周杰伦,一个饱经风霜的大男孩,对音乐执著如一,勤奋钻研,谱写了众多歌曲,最后一举成名。他不是媒体炒作出来的空架子,更不是歌迷捧出来的大明星。他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这在他那些与词牌相结合的歌曲中得以体现。比如《东风破》《七里香》《发如雪》。特别是《发如雪》,曾经令太多的少男少女为之倾倒……”

和同学们听着聊着,不知不觉,“流行音乐五分钟”结束了,同学们都意犹未尽。于是我让同学们以后把想听的音乐和音乐故事提前告诉我,让我可以有个详细的准备。

4.涤荡心灵:“让心儿跟着歌声飞”

当今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而音乐可以作为身心放松的最大法宝。但是我们看到时下的校园呈一些怪状:成绩好、学习上进的孩子不够阳光,而阳光外向的孩子往往又不够上进,似乎两者不能兼顾。笔者觉得音乐是人格的升华剂,一个流行歌曲的歌盲哪怕是北大高材生也很难适应社会,于是我借音乐开展了“放飞心灵”的活动。

期中考试后,很多学生成绩倒退,身心受挫。我为大家准备了陈明的《快乐老家》。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随着动人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边拍手边跟唱了起来。“也许再穿过一条烦恼的河流,明天就能够到达……等每一颗漂流的心都不再牵挂,快乐是永远的家。”我和同学们一起听完唱完跳玩,我让同学们一起来说喜欢这首歌的理由。有的说旋律优美,有的说歌词体现了一个人追求成功与快乐的心声,还有的说节奏很有动感,讓人感到很舒服——其实,同学们感受到的也正是流行歌曲的某些元素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契合点,旋律的自然和节奏的动感与青春的探求是多么的类似,这样的感觉来自心灵的深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份生命律动的美丽呢?动人的歌曲把学生的抑郁情绪一扫而光,学生也就自然体会了“快乐老家,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的生命哲理,促成了一次心灵的洗涤与成长。

5.化弊为利:“移花接木”又何妨

中学生大多喜欢一些爱情歌曲,这些歌曲尽管曲调动人,但歌词内容却不太适宜中学生传唱,教师一味推崇的话,不但不伦不类,而且会诱发中学生早恋。

在一节课上,有个女生要求唱蔡依林的《爱情三十六计》。歌词复杂,听起来节奏也较快,大家跟唱还是非常轻松而投入,但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不过说句实话,撇开歌词的话,这还是一首挺好听的歌曲,我明白了孩子们喜欢的还是旋律而不是歌词。于是我为这首歌曲做了一个小小“整容术”,告诉学生:“接下来请大家欣赏老师带来的新版《学习三十六计》。”随着美妙的旋律,我脱口秀出了我的“学习三十六计”:学习三十六计,要做好课堂笔记,考试就赢不会不及格。学习三十六计,要不断保持努力,就此学习奔向第一……”随着音乐的戛然而止,同学们的掌声也响了起来。“真有意思,这首歌还能这样唱!”“太好了,我唱给爸妈听,他们肯定高兴。”学生纷纷感叹。

四、结束语

流行音乐不是凭空捏造的产物,它源自传统音乐的宝典,就如校园卡通的绘制也离不开传统绘画的功底一样,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不但生动形象而且简洁易学。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健康人生观和正向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一首优秀流行歌曲的耳濡目染可能会胜过空洞的教条主义。所以我们不必再为学生迷恋流行歌曲而忧心忡忡,也不必对学生横加指责,更不能以偏概全,给流行音乐扣上庸俗的帽子而将其打入冷宫。我们只需对课堂作适当调整,学生的兴趣就会更浓,教学的效果就会更佳,思想性与教育性也能更好更具体地落实。

实践证明,“流行音乐五分钟”把学生带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促成了音乐素养的触类旁通,也带动了健康向上校园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音乐周报,2008年第10期

[4]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年第九期,2009年第三期.

(责任编辑 谭有进)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中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