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39份注射用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调查分析

2012-03-06 03:27
中国药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注射用说明书输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5中心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3)

药品说明书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法定文书,是对被批准的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重要信息的详细说明,也是指导医师、药师、护士和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依据,其规范程度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且具有重要的法律和指导意义。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特殊药品,由于种类多、药学特征复杂、临床应用面广,特别是注射类抗菌药物,常常成为首选药物。因此,规范此类药品说明书尤为重要。笔者调查了我院39份注射用抗菌药物的药品说明书,就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为规范和完善注射用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暂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1],对我院39份注射用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中药品规格、配制溶剂、输液浓度、输液速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配制后稳定性数据、特殊人群用药是否有明确标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敏感性试验等项目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

表1 39份注射用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分类情况

表2 24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性试验相关项目标注情况

表3 39份注射用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有关项目标注情况

2.2 分析

药品规格标注不明确:多种规格的药品共用同1份说明书,为安全用药留下隐患,如某厂注射用青霉素钠的规格项为0.48 g(80 万单位)、0.60 g(100 万单位)、0.96 g(160 万单位)、2.40 g(400万单位),共4种规格。使用者在用药时若不注意其包装上的规格,就易产生失误,不利于安全用药。另外,药品的规格不利于药物的配制,特别对于儿童用药没有相应的规格,容易造成浪费和超剂量使用,由此可能引发毒副作用。

药品配制溶剂信息标注不明确:注射剂类药物对溶剂的选择有严格的要求。统计的39份注射用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中,64.1%的说明书标注了药品的溶剂,但绝大多数标注了多种溶剂,没有具体描述或描述模糊。如某厂的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剂说明书:“取本品溶于所附的无菌缓冲液中,然后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输注。”可该说明书又提到“若葡萄糖注射液过酸,溶液会呈乳状,如出现此情况不能使用”。说明书只说明“过酸”,没有具体提出溶剂的pH范围,而5%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2~5.5,属于酸性范围,那么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该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就无法保证,给安全用药带来隐患。

输液浓度和输液速度数据标注不明确:药物的浓度和输注速度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曾有报道,25份静脉输注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中,有10份提供了输液浓度,标注率为40%;有9份提供了输液速度,标注率为36%[2]。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效强度也相应增加,但当药效强度达到最大时,再增加药物剂量其药理效应将不再增加,而毒副作用却随之增加。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药量过大,易引起肾毒性和肝毒性;输液速度过慢,不能迅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特别是抗菌药物,易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药物配制方法缺乏: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日益提高,药师和护士也需要更多地了解常用药物的配制方法。这不仅加强了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职业防护,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合理的静脉输液药物,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因为药物中添加的辅料不同,只有按标准操作,才能保障配制药物有效。如一些药物中加入了缓冲剂无水碳酸钠,溶解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应酌情减压处理,避免药液外溢或外溅;溶解后的药瓶要抽气,以防在抽取药液过程中瓶内压力过高发生喷溅现象。一些粉剂溶解时会产生大量泡沫,若抽吸不净会造成药物浪费。这些都应该在说明书中有相应的标注,以便更安全地使用药物。

缺乏药物配制后稳定性数据:配制的药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怎样保存,可保存多久,国内仅有少数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中标注这方面的信息。统计的39份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中,这方面信息的标注率仅为28.21%。因缺乏药品配制后的稳定性数据,配制好的药物保存不当,导致药物有效成分降低,甚至有些药品只能报废。这样不但保证不了药品的质量,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也增加了废弃药品对环境的污染。

特殊人群用药信息不明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特殊人群,其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同于一般人群。对于孕妇,许多药物可通过母体血流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药物可自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使用药物后可能会对乳儿产生不利影响;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特别是新生儿的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选用药物不当就容易导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由于肝、肾等器官功能的衰退,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都发生了变化,用药稍有不当亦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甚至有中毒的可能;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机体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而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主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因此,为保证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说明书中应详细标注相关用药信息。

过敏性试验相关项目标注情况:所调查的39份药品说明书中,有8份标注了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标注率为20.51%。其中8种青霉素类药品均标注使用前应进行青霉素G皮内敏感试验,阳性者禁用。16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均未标注使用前需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只标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反应是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以致危及生命[3]。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要求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问题并没有特别说明,只是标明对本品及其他头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4]。各国卫生部门也无明确的法律,要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过敏性试验,而临床上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却很多,因此在该类药物使用前除询问过敏史外,建议进行过敏性试验。

3 建议

按照国际惯例,药品标签和药品说明书是所有国家医师、患者使用药品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临床用药资料,并在医疗事故处理中将其作为裁判的主要依据[5]。通过对我院常用的39种注射用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的调查分析可知,药品说明书规定项目标注较完整,但一些与临床用药密切相关的项目,如输液速度、药物配制方法、药物配制后稳定性数据、儿童用药、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等详细标注的比例较低,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等项目标注详细程度差异较大,尤其是国产药品叙述较简单。建议制药企业认真研究和学习相关信息,逐步提高药品说明书的质量,特别是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的质量。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药品说明书标注质量的监管力度,使我国的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和有效。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35.

[2]普琼惠.25份静脉输注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的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09,27(2):148-149.

[3]冯 柏,王 屏,刘 晶.我院常用75种注射用抗感染药物药品说明书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16):1 509-1 512.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624-697.

[5]侯晓宁.医院药房常见的“合规”违法药品问题探讨[J].中国药房,2010,21(1):2.

猜你喜欢
注射用说明书输液
爸妈,这是我的“使用说明书”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再婚“性福”说明书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说明书、无线电和越剧戏考
给“产品”写“说明书”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安徽输液“负面清单”效果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