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历史上三位校领导

2012-03-12 12:12南京理工大学信息档案中心江苏南京210014
档案与建设 2012年8期
关键词:工程系炮兵工程学院

鲍 戎(南京理工大学信息档案中心,江苏南京,21001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是1953年陈赓大将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创建的陆海空综合性军事工程院校。陈赓于1959年11月19日向中央军委建议将军事工程学院的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程兵工程系、防化兵专业和空军、海军系移交给有关军兵种,单独成立工程学院。1960年,炮兵工程系最先从哈军工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在南京钟山南麓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1966年,炮兵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先后更名为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1993年定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炮兵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将孔从洲

孔从洲在创建炮兵工程学院的四年工作中,始终对教师业务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十分关心,政治上特别保护。王璆是复旦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毕业后作为数学家苏步青的助手被留校任教。1954年被陈赓调到哈军工,1956年王璆开始担任主讲,很快即受到学生的欢迎,声名远扬。1960年,王璆随炮兵工程系到了炮兵工程学院,几乎承担了学院所有的数学课。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强调突出政治、纯洁队伍的形势下,政治部门认为王璆出身于剥削阶级,列为被清理的对象,要安排他转业。孔从洲知道了这事,立即指示:“王璆转业的事别提了,如果上级问起来,我负责好了。”没想到事情并没有结束,不久,军委炮兵的一位领导同志来到学院责问孔从洲,“为什么不同意处理王璆?”一向温厚的孔从洲硬生生地顶了起来,他说:“学校的教师好比是打仗第一线的指挥员,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指挥员撤下来,这个仗还打不打?别说学院的教师这么缺,就是比较多,也不能轻易处理,更何况像他这样有水平的教师。把他处理走了,我或是你们首长去给学生上课,行吗?这样好的教师都不要,学校还怎么办?”孔从洲院长坚决地说:“搞来搞去就是要把几个业务尖子搞掉,我们不搞。”在以服从为天职的军营中,孔从洲硬是顶回上级,留下了王璆。王璆留在该校,一直到退休都在教书。针对拔白旗,在孔从洲的领导下,学院根据教育发展本身的规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执行上级指示,实际抵制极“左”路线的干扰,保证了炮工的正常教学秩序与质量,为南京理工大学的今日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孔从洲在学院师生面前是一位慈祥可亲、人情味浓浓的长者,但对自己和家人无论大、小事都严于律己。孔从洲的儿媳妇李敏(毛泽东的女儿)回沈阳探亲,部下要替李敏报销飞机票,他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自己掏旅差费。

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独臂英雄祝榆生

独臂英雄祝榆生是兵器工业乃至整个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丰富阅历,他的战斗生涯,他的渊博学识,他的高超的协调驾驭组织能力,他的系统科学理念,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成就了他的事业——他用十多年时间,作为总设计师,跨越性地完成了研制我国先进主战坦克的任务,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主战坦克跻身于世界最先进坦克之列。祝榆生1959年进入哈军工炮兵工程系,直至1976年调任20院,在该校工作了18年,对学校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图书馆所订阅的国内外有关军工的杂志和单项资料,祝榆生都是最早的读者。有些原版资料,他也会请有关老师摘要给他做出口头讲解。即使在“文革”期间被迫害,发配到学校仓库“劳动改造”期间,他也不放松学习,硬是将仓库保管的几百个零件的性能指标全部背诵下来。

对于科技前沿技术祝榆生尤为关注,非常勤奋,因此他能够不断提出学院的科研方向,提出新的要求。学校78级内弹道专业教育计划中安排有两个学分的专题报告课,讲述课本上所没有的最前沿成果,聘请当时学有所长并有独到成果的中青年专家讲课,其中只请了祝榆生一位老领导。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他对我国兵器技术发展前景做了透彻的剖析,他在报告中结合弹道专业引述了许多弹道专业概念和术语,都相当准确。这和他平时辛勤积累了许多弹道专业知识是分不开的,使专业教师由衷地佩服。

由于他的勤学勤思,在领导该校科研工作中表现出帅才的风采。他提出的技术指标是先进的,他提出的科研途径是可行的。他知人善任,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遇到难关时,他又表现出尊重科学、百折不挠的坚韧性。他为学校树立起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科研作风。

祝榆生的创造性不仅反映在工作上,也反映在他的生活上。他是一位因公致残的独臂老人,对健康人很平常的事,对他就可能有许多困难和不便。比如削铅笔这一小事,对独臂老人就有困难。可是他创造性地练就了一套适应自己生活的小窍门,生活尽量自理而不麻烦别人。

祝榆生平时吃住都在学校,只在有空的周日才回市区的家。祝榆生一直坚持他的专车只能从事公务时使用,坚决不用来接送他回家。上个世纪60、70年代,通往市区的公共交通只有一条5路公交线,几乎时时都是人满为患。能挤上拥挤不堪的5路公交,摩肩接踵,脚不沾地,对一位独臂人来说有多么困难。

华东工学院第二任院长、南京理工大学第一任校长——院士李鸿志

李鸿志自1988年开始担任12年大学校长,热心于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在学校规模、学科水平、教学质量与知名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引领学校首批进入“211工程”大学行列。

李鸿志专业上精益求精,做事身体力行、勇于担当、敢为人先。1986年,国际弹道学会议在美国召开,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李鸿志及我国弹道专家向会议寄去了论文,被复函受邀参加。然而,当中国代表团踏上美国的国土之后,竟然因美国国防部不予批准而被无礼地拒之于会场之外。这一违反国际惯例而强加于中国代表团的屈辱,让李鸿志感到刻骨铭心的刺痛和愤怒。

“中国的弹道学一定要走向世界!一定能够走向世界!”这是南理工人向世人发出的共同而强烈的心声。

1988年,李鸿志与美国著名内弹道学家H·克里尔联合发起,在华东工学院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国际弹道学学术会议”。中国与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的150多位弹道学世界权威和专家齐集于此,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弹道学研究水平和广度、深度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

自此,中国当之无愧地被接纳为国际弹道学会议组织成员国,终于打破了美国对中国封锁保密的禁区。经过李鸿志及同仁们多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地获得了2010年第25届国际弹道大会的举办权。这是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国防科技与国际上同领域学术交流的全面开始,标志着我国常规武器的研发能力与水平正在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认同与关注。

猜你喜欢
工程系炮兵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聚焦“教室照明”
福建工程学院
新品“炮炮兵”系列
电子信息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简介
西安航空学院专业介绍
———动力工程系
试论抗美援朝战争中炮兵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