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焕章关于抗战时期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两封信

2012-03-12 12:12朱乐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档案与建设 2012年8期
关键词:博物院乐山故宫博物院

朱乐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抗战中文物播迁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大事,然而有关此事的记叙于故宫博物院者为多,而于中央博物院者甚少。2010年,北京故宫友人转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档案中发现的先外祖父尹焕章先生的两封信札,即为有关中央博物院文物播迁者。

尹焕章(1909-1969),为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及稍后成立的中央博物院的老人,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曾在李济、梁思永等领导下,多次参加安阳殷墟考古发掘。抗战中在四川乐山看守中央博物院迁乐文物达七年之久。1949年后,尹焕章一直在南京博物院从事考古和文物保管工作,为江苏当代考古事业奠基人之一,著有《尹焕章先生文集》。

尹焕章的这两封信,分别写于1942年11月28日和1946年10月11日,其内容均为报告当年中央博物院迁乐文物的播迁事宜,收信人前一封为李济、郭宝钧,后一封为李济。这两封信于1948年底随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迁台而去。后来迁往台湾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故宫博物院合并而成台北故宫博物院,因此这两封信就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档案中了。这两封信为抗战中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播迁的第一手资料,故整理出来,并引其他资料以相印证,以期对研究者有所裨益。

一、1942年11月28日致李济、郭宝钧的信

济之、子衡两师:

此次故宫博物院迁并古佛寺仓库文物箱件,自十一月四日开始搬运,每日四十余箱,后数日每日二百余箱,初以路远,后以路近。至十一月廿五日,开始搬运我处器物,抬箱士兵只十六人(因分去一半挪移古物宫河北 [大渡河支流]箱件之故),搬运一日,只三十五箱;廿六日搬运三十九箱;廿七日搬运十六箱,半日即完。共计九十箱。以我处箱件较重于故宫,且士兵抬箱过久,而轮到我物,物大更觉重也。生已于廿八日随器物移居三氏祠,放置箱堆及住室均已就绪。附上《箱堆方位表》一张、《三氏祠仓库大写意平面图》一张,以资参考。迁移用费,开支办法,按照故宫各项费用支付缩影办理。附上清单壹张、单据陆张,希核验转交会计处为劳。本处会计处汇来迁移费为壹仟元,已用去玖百八十一元,余洋拾九元,移存乐山仓库公费项开支,并望转达本处会计处转账可也。谨此

敬祝研安!

生 尹焕章 敬上

卅一、十一、廿八

以后通讯处:乐山县安谷乡三氏宗祠故宫仓库转。

该信右上角有“№66”编号,当为存档时编号。又:该信右下盖有“中华民国卅一年十二月拾号 收到”小条形印一枚。

收信者济之、子衡为李济和郭宝钧。李济,字济之;郭宝钧,字子衡。两人均为尹焕章从事考古工作的引路人和老师,当时李济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郭宝钧为主任干事。

抗战军兴,文物西迁。至1938年底,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全部迁抵重庆,暂存重庆沙坪坝,当时故宫博物院中路西迁文物也暂存重庆。1939年5月3日、4日、5日连续三天,日机滥炸重庆,国民政府担心文物被毁,决定另觅地妥藏。李济《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933年4月—1941年8月筹备经过报告》(刘鼎铭选辑,《民国档案》2008年第2期)云:“本处自迁渝后,古物庋存沙坪坝仓库,尚称安谧。五月渝市惨炸,各机关奉令疏散,本处亦呈准迁移昆明办公。沙坪坝存物乃有重策安全之必要,因议定择地分存办法,经呈准备案,分途进行。惟以交通工具困难之故,不能遽行起程,迟之又□多方交涉,始于六月终获运送首批古物五十三箱于昆明,七月终运送二批古物七十八箱于嘉定(按:即乐山),九月终由成都运送川康标本十二箱于嘉定,均需妥为庋藏,派员驻守,并造具清册,先后密呈教育部备案。”

中博迁往乐山的90箱文物,是与故宫博物院中路西迁的九千余箱文物一道庋藏,具体地点为乐山安谷乡。故宫博物院派员勘定安谷乡七处地点庋藏文物,具体为:古佛寺、三氏祠(朱、潘、刘三氏)、宋祠、赵祠、易祠、陈祠、梁祠,顺序编为一至七库。中博90箱文物先藏古佛寺,即一库。

对于这一段往事,尹焕章在其1955年9月所写的《尹焕章自传》(原件藏江苏省文化厅档案室)中也有说明:“那时中博裘某在重庆沙坪坝盖了新仓库,但是为了日机轰炸,中博文物分运昆明及乐山两处。我与赵青芳、郭宝钧先生在该处办理该仓库一些善后事宜。待郭、赵去昆明后,我即约于1939年11月由渝经成都去乐山,住安谷乡古佛寺(先)、朱氏祠(后)看守中博迁乐文物,系于故博文物同存一处者。”

1942年春,看守文物人员发现古佛寺梁柱被虫蛀朽,担心垮塌使文物受损,于是决定将古佛寺所藏文物迁移他库。故宫博物院驻乐山办事处主任欧阳道达后来在其《故宫文物避寇记》(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一书中写道:“第一库离乡镇远,地较偏僻;复于一九四二年春,发现梁柱蛀朽。为防倾圮或损及文物,乃决定迁并储存计划:即废弃第一库,而将其原存文物箱件分配迁储于其余六库……迨是年十一月四日至廿六日,迁并储存毕事。原有库别,随以改编:以三氏祠为第一库,其余循序顺编……”(该书第76页)在此次搬迁中,中博90箱文物迁至三氏祠存放,直至抗战胜利再未迁过。

欧阳道达所记只是故宫文物之迁并,而未提及中博文物。据尹焕章信,可知当时中博文物搬迁的具体时间为1942年11月25日至27日,箱数为90箱,费用为981元,抬箱者为国军士兵,人数为16人。这可谓从未经人道及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二、1946年10月11日致李济的信

济之主任:

十月七日,职由乐山马鞍山押运我处文物三车出发,至十月十日晚抵渝,十一卸车,装入故宫博向家坡临时十八号仓库,集中另放一堆,一切尚称顺利。职亦住该院仓库,以后当随时呈报也。若有所示,请直寄渝该院为盼。专此敬祝!

研安!

职 尹焕章 敬上

十月十一日晚

该信上有“京博收文第二〇九号,35/10/14”毛笔小字一行,当为南京收到此信存档时的编号。该信附纸一张,为尹焕章亲笔,上写:

尹焕章

(一)在渝通讯处:重庆南岸海棠溪百子桥敦厚上段4号,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那科长心如劳转。

(二)住:南岸向家坡故宫博仓库(前贸易委员会旧址)

该信附纸中所提“那科长心如”,即故宫博物院那志良。

抗战胜利后,西迁文物准备东归,议定迁于四川的文物先集中重庆。藏于乐山安谷乡的故宫、中博文物于1946年9月10日开始转运,先由水路从安谷乡运至乐山东郊之马鞍山乐山聚点粮仓,再由陆路车运至重庆长江南岸向家坡原贸易委员会仓库暂存。是次转运至1947年3月10日全部结束。详见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记东归》。

据尹焕章此信,中博藏于乐山的文物于1946年10月7日从乐山马鞍山聚点粮仓出发运往重庆,共三车。10月10日晚运抵重庆向家坡仓库,10月11日卸车入库。那么,这批文物是何日离开安谷乡三氏祠的呢?据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记东归》(该书第108页),乐山安谷乡一库(即三氏祠)文物分别于1946年 9月 18日、20日、21日、24日、25日、26日运出,中博文物藏三氏祠,当于这几日中的某一天运出。

故宫博物院集中于重庆南岸向家坡仓库的文物,迟至1947年5月31日开始东运南京,至1947年12月8日全部运入南京朝天宫故宫南京分院仓库(详见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第113页)。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这90箱文物,是先于故宫,于1946年11月由尹焕章和夫人邓文均押送水运东归回宁。《尹焕章自传》:“日本投降后,随于1946年秋,我与邓……押运中博文物经重庆,十一月终抵南京。”

猜你喜欢
博物院乐山故宫博物院
博物院寻兔记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介绍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食在四川,味在乐山
参观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