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合作推动中俄区域经济发展

2012-03-14 10:21程鹏
对外经贸 2012年7期
关键词:合作项目中俄东北地区

程鹏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在资源禀赋上呈现出很强的互补性,在产业结构上又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两国进行产业间或产业内合作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以根据双方的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分工,这样不仅能够互相扶持,避免恶性竞争,又能实现产业整合和产业融合,加速双边的经济发展。而对于产业合作具体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项目的合作。

一、中俄地区合作项目分析

(一)合作项目提出的背景

2009年9月,中俄两国政府共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主要涉及中俄口岸及边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中俄地区运输合作、中俄科技园区合作项目、中俄地区旅游合作、中俄地区人文合作、中俄地区环保合作和重点合作项目等内容。其中,以市场为导向的地区合作重点项目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必将带动中俄地区间合作,促进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合作项目及其分布情况

1.地区分布

《规划纲要》中共提出了205个中俄地区合作重点项目,其中跨中俄双边的有3个。在俄罗斯境内的有91个,分布在俄罗斯东部的11个行政地区,其中,俄罗斯境内总体规划项目2项,外贝加尔边疆区8项,伊尔库斯克州9项,阿穆尔州12项,犹太自治州7项,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12项,布里亚特共和国9项,滨海边疆区5项,萨哈林州7项,马加丹州6项,勘察加州10项,楚科奇自治州4项。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项目共有111个,其中内蒙古自治区21项,黑龙江省33项,吉林省37项,辽宁省20项。

2.产业分布

从产业的分布情况看,俄罗斯境内项目主要集中在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开采及加工业、原木开采及加工业和建筑建材业(包括工业园区的建设),这几个行业占在俄所有项目的比重达73.7%,其余项目分布在农业、食品加工业、电力行业、旅游业等。在中国东北境内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化工行业、装备制造业、建筑及建材行业、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开采及加工业,这几个行业所占比重达81.0%,其余项目分布在农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家电、汽车等行业,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俄罗斯境内项目产业分布

图2 中国境内项目产业分布

3.项目合理性分析

从宏观看,中俄提出合作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从现实情况看俄政府显然并没有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再加上俄政府决策层对东部开发战略的调整,使得项目批准两年来进展缓慢。

从微观看,很多项目的提出并没有考虑到市场的供需要求。以中国东北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三省承接的多晶硅项目为例,三省承接的多晶硅项目预计年产量共1.5万吨,而2011年我国作为世界上多晶硅最大的消费国,需求量仅为13.4万吨,总产能与需求量基本持平,如果这些项目产能得以实现,将大大超过我国的需求量,造成产能过剩。

二、项目合作对中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各自区域比较优势得以发挥

在205个重点合作项目中,中俄双方的各自优势都得以体现,如中方的资金和产业优势,俄方的资源禀赋优势。

俄罗斯东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俄罗斯境内的合作项目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优势,项目也主要集中在木材、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加工上,并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电力和机电产业,这些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中国的投资将成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中国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以装备制造业和化工业为支柱的产业群比较完善,劳动者素质高,要素价格低,重化工业基础好,因此中国东北境内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这几个行业。

通过上述的优势互补,可以带动各地区的生产要素流动,降低要素的流动成本,增强中俄区域间的经济融合,促使双方产业合理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中俄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和服务业较为落后,而重工业中又以采掘业、原材料初加工的制造业为主,在中俄地区合作项目中,俄罗斯承接的合作项目不仅仅是木材、石油、煤炭和其他金属、非金属原材料的开采和初加工,还涉及原材料的深加工、家电和食品等轻工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这对俄罗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东北地区,虽然在改革开放和东北振兴等一系列战略政策扶持下,产业结构正在逐渐趋于优化,但相较于沿海发达省份,产业发展仍以重工业为主,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在《规划纲要》中,中国东北地区承接的合作项目更多地偏向于产品深加工、生物医疗、高新技术和其他服务产业,这无疑也将加速推进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合作项目所涉及的产业与各地区资源结构相适应,发挥了区域的要素禀赋优势,这样就形成了合理的产业结构,同时,原材料的深加工提高了中俄区域的工业化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从而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贡献率和拉动率,有利于该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三)延伸产业链条

首先,从中俄各自区域产业来看,俄罗斯东部地区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然后出口,而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支柱,且工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以加工产品为主。合作项目的提出,增强了中俄双边产业的前后向联系,延长了产业链条。例如,俄罗斯东部地区承接了20多个木材加工项目,在林区采伐原木后并不直接出口,而是进行深加工,再出口制成品。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均承接了高科技产品项目。

其次,从中俄毗邻区域整体来看,俄方境内的项目主要以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主,而中方主要涉及装备制造业和化工行业,各自的产业链条不够完整且比较短,通过双边合作可以大大延伸该区域整体的产业链条,便于垂直分工,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

(四)对接中俄区域发展战略

2003年,中国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致力于实现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和现代化,协调好区域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等。

2007年,俄罗斯正式提出东部大开发战略,以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逐步实现国家生产力分布的分散化和均衡化,进而实现俄罗斯国家的全面复兴。东部大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燃料动力综合体、改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工程技术基础设施、发展社会领域(包括住宅建设以及改造卫生、文化和体育等项目)、发展水利和环保事业、保障邮政和电信业的稳定发展等。

可以看出,在双方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而中俄地区合作项目很好地切合了双边的区域发展战略,使俄罗斯东部开发与我国东北振兴相结合,实现产业有效对接,共同推动双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趋势展望

(一)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

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现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合作项目的实施和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相关产业优化升级,如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开采,中国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化工业,提高这些支柱产业的关联作用,增加其科技含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而形成新型的主导产业。这些合作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俄罗斯东部以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电力、交通运输以及中国东北地区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

中俄项目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双方资源和技术互补、高新技术发展、专业人才共享、经济效益共赢,最终形成产业集聚。

中俄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将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合作项目通过资源、劳动力、科技的交流带动所在地区和企业围绕着这些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最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把相互关联的产品生产按照一定规模聚集到该区域,从而产生市场的外部性、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外部效益,最终在中俄毗邻区域形成以原材料开采及加工业、电力行业、装备制造业和石化化工业为依托的产业集聚。

(三)培育区域新的增长极

项目合作将推动中俄区域之间生产要素加快合理流动,市场开放度不断增大,区域产业集聚在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的作用下将会进一步加强,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和资金也会向这一地区转移,形成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最终形成联动效应,以该地区为中心向东北亚区域辐射,确立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这一合作区域在东北亚的主导地位,形成东北亚地区新的增长极。当然,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将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

[1]刁秀华.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进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96-224.

[2]安琥森.新区域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66-219.

[3]豆健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79-210.

[4]于小琴.俄方对《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反应[J].俄罗斯学刊,2011(6).

[5]李传勋.对《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落实情况的思考及建议[J].俄罗斯学刊,2011(6).

猜你喜欢
合作项目中俄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我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中俄核能合作项目核岛主设备安装正式开启
进博会江苏签订55个合作项目 总规模近50亿美元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油气田开发方案申请对外合作项目的关键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