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单元设计实例及分析——以《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2012-03-15 07:46
电子世界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机床目标职业

1.前言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扎实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能在走上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样,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和课程的具体微观目标,则必然包括掌握知识、掌握单项技能、掌握综合能力、练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等四个方面。因此,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专业知识体系,也不是把学生训练成“技法的仓库”,而是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当然需要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地去形成。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教师,我们的任务是: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的、系统化的改造;以课程项目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本,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规律,认真设计每个教学单元;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环境。

2.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新标准

“什么是一堂好课?”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想到对课程进行评价时所用的听课记录表。表2.1为我们学院所使用的课堂听课记录表中的评价项目及评分值。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评价一堂课的优劣,考察的内容不仅有教师“讲”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兴趣,是否积极参与动手动脑?有没有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等。

表2.1 课堂教学评价表

表3.2 单元设计的教案头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新标准有三条。第一,课程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实质上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行动起来,不再是被动地看老师“讲演”,而是自己动手动脑操练。第二,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突出“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但所有的这些“能力目标”都应当是结合相应课程的、具体的、可检验的目标,不是抽象概念的描述。第三,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讲行能力训练。能力不能传授,只有训练,通过做事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这就要求老师要熟悉学生的职业岗位,知道那里的问题,设置项目,制定任务。课堂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只是“讲课”。

课程评价新标准的三个原则就是:课程可以有多重目标,我们更注重的是其中的能力目标;课程要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或者也可以简要地说是:①能力目标;②任务训练;③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评价表见表2.1

3.《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单元设计实例

3.1 课程教学目标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大多数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内容实践性很强,主要分为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技术两大部分,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能正确选用各种机床电器元件;能安装、改进、调试、维护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能设计简单的PLC应用控制系统;会查阅企业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

(2)知识目标:掌握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和接线图;熟练找出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并排除故障;会正确选用PLC型号、分配PLC控制系统I/O设备、编制并调试PLC程序;熟练掌握PLC控制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严格遵章守纪,遵守作息时间,按照企业6S: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要求管理一体化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将学生按两至三人一组,分配任务,使之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给定的任务。培养学生填写、整理、积累技术材料的能力:在完成各种电路的装接、故障的排除、程序的调试等工作任务之后进行材料收集、整理、存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任务完成之后能用自己的语言及专业术语描述任务及解决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开展课程的单元设计。课程的“单元”就是一堂课,在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堂课叫一个单元。一个课程单元就像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教师的备课大多都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的,教案也是针对课程的一个单元,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客观上也就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下面以我院11级电气自动化专业《机床电器控制技术》课程的一个单元为例,展示一下按照新的职业教育观念进行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3.2 单元设计的教案头(见表3.2)

3.3 单元设计的教学过程(见表3.3)

表3.3 单元设计的教学过程

表3.2与表3.3两表中所展现的课程单元设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明确的能力目标;由常见机床部件的运动引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任务。以实现前两个子任务为中心,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想方设法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去学习相关知识、锻炼相关技能;学生始终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既有能力训练又有知识的归纳总结。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课程单元设计的要点

经过不断地尝试与积累,得出了职业教育课程单元设计的要点,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

(1)将课程内容按照一次课划分为单元,确定每个单元的课程目标,先是能力目标,后是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

(2)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3)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准备适量的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采取多种激励机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实践。

(4)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

(5)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作为教师,应当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的、系统化的改造。以课程项目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系统的知识不是教师讲出来,而是学生在完成相关任务后自主归纳总结出来。

(6)设计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教师要综合运用行动引导教学中的各种方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增加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台阶,小步快进,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要懂得教学规律,会站在初学者的立场上对待学生,将知识以先具体后抽象、先定性后定量、先感性后理性的顺序编排。最后,课程要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可以采取“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彻底地改变以往课堂上的单向信息传递,而要实现真正的互动,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探求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并逐渐形成实践能力。

5.结束语

通过对《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单元设计,使我深刻地感受到教改所带来的压力,因为它对教师在专业水平、职业水平、教学水平以及整体素质方面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认真地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并尽力实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为企业培养出“下得去,用得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6.

猜你喜欢
机床目标职业
机床展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职业写作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