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与方法研究

2012-03-19 14:58於晨希王宝志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2年12期
关键词:情报信息情报工作研判

於晨希 王宝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0 引言

在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共同努力下,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是警务效能增长的强大动力,同时也为公安情报工作的推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从基层警务的角度来看,逐步实现了“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基层公安机关以此为契机,逐步实现信息化,情报工作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机关的一项基础工作。

1 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的构建

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泛指基层公安机关,关于基层公安机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地域的角度而言可以指市县级包括县级以下的公安机关,从工作性质来看可以指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公安机关,包括科所队等,从工作内容来看,可以指专门负责基础性警务工作的公安机关,笔者在本文中所指的基层公安机关是从工作性质的角度出发,贴近群众、来自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是基层公安机关最大的特点。二是特指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包括基础信息采集、信息研判、动态管控、防范预警等。基层情报工作是整个大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备大情报系统的特征性要素之外,还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体系,包括基础信息采集和情报信息的初级研判,这也是支撑层级情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综上所述,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是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基层公安工作范围内以信息采集为核心、初级分析研判为重点、情报平台为支撑、资源整合为基础、产品经营为手段、服务决策为目的的工作模式。

1.1 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的运行结构

(1) 人员要素

所谓人员要素,就是在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中,树立人员是情报工作的主体,充分发挥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学中称之为人本能动原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2) 组织要素

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组织要素是指支持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各相关部门和各层级单位的总和,包括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横向组织是指基层情报机构和部门的横向分布,纵向组织则是指纵向分布,当前基层公安机关的专职情报部门已经成立,各基层科所队也成立了信息采集室等组织机构,在横向和纵向形成相互辉映。

(3) 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指通过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指导并丰富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技术构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于社会生产而言,对于基层公安机关的情报工作,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在技术方面突破旧思维,发现新起点,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4) 制度要素

制度要素是基层公安机关为了维护正常的警务秩序,保证基层情报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规和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指导性与约束力的规则,这种规则具有指导性、约束性、激励性、规范性和程序性,首先是指导性和约束性,制度要素是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制度对基层警务人员在情报方面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其次是激励性,物质和精神奖励随时鞭策和激励着警务人员遵守纪律和勤奋工作。最后是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对情报工作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和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很大作用。

1.2 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的运行规则

公安工作的实质是因需求而生,因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求,公安机关通过强制性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因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需求,公安机关积极构建科学的社会防控网络。基层公安机关直接与实战打交道,面向实战是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最主要的内容,面向实战是根据当下的社会形势和社会背景,突出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重心,紧跟时代潮流,凝聚成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战斗力,2011年的实战重心工作是“清网”、“打拐”、“打击电信诈骗”、“打四黑除四害”、“亮剑”以及备受百姓关注的酒驾、打假等专项行动,基层公安机关的情报工作则要围绕实战热点,积极开展相关情报工作,重点突破,在围绕实战的同时凸显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特色,展现基层公安机关的成效和崇高品质。在具体工作中重视查询比对,对信息进行深度的跟踪和挖掘,重视基础调查,广泛收集基础信息,通过表面现象深挖其内在联系与实质,深入社会背景、利益关系和群众诉求等细节问题,通过研判发现深层次、内幕性的情况,重视跟踪研判。基层公安机关的情报工作以情报为中心,以同级部门的情报信息工作为横轴,以上级领导机关和群众为纵轴,形成十字形的纵横贯通规则。这里的以情报为中心即为落实情报主导警务战略,情报指大情报系统,大情报系统建设是金盾二期工程的龙头项目,是以平台建设、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主线,以情报深度研判和机制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警务工作由传统粗放型向高效精细化转变,警务特指基层警务工作,不是泛指广义上的公安工作。纵横贯通实现的是情报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无障碍化”,不管是横向的基层业务部门之间,还是纵向的层级单位之间,实现情报信息的“无缝隙式”地链接,这是在战略角度的运行规则,只有有效的纵横贯通,实现基层情报信息的共享与共用,才能发挥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整体效能,实现对犯罪活动的精确打击和高效预防。

1.3 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的运行流程

(1)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核心,也是大情报系统的基础,没有海量的信息作为情报工作的依据,就没有高质量的情报产品。从采集的主体构成来看,应做到全警采集,即基层公安机关广大民警针对工作需要采集各类情报信息和情报资线索,这里的全警采集强调的是每名民警均承担情报信息采集的任务;从采集的辐射范围来看,应做到全方位采集,采集应不局限于某项特定工作或是某个特定范畴,进行“撒网式”地采集,在工作中注意多方面、多角度的信息采集,不拘泥于形式,广泛搜集情报信息,扩大信息来源渠道。从采集的类型来看,应做到分类采集与集中采集相结合,分类采集即根据情报信息的应用目的、内在属性、应用范畴等特征对情报信息进行归口管理,不同的基层警种相对应不同的信息采集,如派出所主要负责纠纷类情报信息的采集,刑警中队负责刑事类情报信息的采集,集中采集是以基层民警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各界采集员的作用,将社会力量融入到信息员的工作当中,与民警通过 QQ、论坛、手机短信、飞信等方法保持联系,将他们纳入到基层情报信息采集体系中来。从采集的内容拓展来看,应该做到传统采集与现代采集相结合,不仅需要依靠传统的人力采集方式,同时也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采集的情报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录入大平台,完善情报信息采集专栏,做到既能适应网络化、智能化处理的需要,又能方便不同地域、不同警种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查询和共享。

(2) 资源整合

在“太原会议”上,张新枫副部长就公安“大情报”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贯彻好“太原会议”精神,从基层出发整合好情报信息资源,为“大情报”系统深化建设和深度应用奠定基础。各地公安机关在“大情报”系统各类资源整合过程中,广大社区民警、基层所队和综合情报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要对他们的先进做法、典型经验认真研究、深入挖掘,不断推广,形成长效,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大力促进基层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更新维护工作,始终保持公安“大情报”系统的信息资源丰富、及时和鲜活。基层公安机关内部要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共享协作,同时要加强与外部各部门、各组织的交流合作,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的各部门共同参与积极主动地整合方式,实现对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协作新格局,不断挖深情报信息对战略性和战术性的情报工作的基础作用,扩展情报信息协作的工作范围与渠道,整合各类信息情报系统,不断开阔视野,获取深层次信息和高质量信息,建立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收集网络,实现各警种、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情报共享和交流。

(3) 初级研判

情报信息初级研判是基础公安情报应用的重要环节,基层公安机关对情报信息的初级研判主要是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的初步研判。首先对情报信息在来源过程中的研判分析,这是对情报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研判分析,从信息收集的过程来看,由于信息的采集渠道和采集方式不同,采集上来的信息难免有失真的现象,因此必须对情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研判分析。其次是对情报信息内容本身的研判分析,包括对情报信息的比对查询分析和比较分析,这两个是基层公安工作运用较为广泛的分析研判手段,特别是基层刑事侦查工作中,通过对情报信息的比对查询,挖掘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内在联系中发现潜在线索,通过比对查询可以扩展信息量,使信息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在比对信息的过程中对同类信息进行串并,找出关联之处,比较分析是指通过对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特定案件、特定人员、特定场所以及特定线索与前期或者同期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不同的时空挖掘线索,做到纵横贯通。最后是对情报信息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研判分析,包括综合评价、趋势预测和成效评估,综合评价是指对信息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进行综合概括与分析评价,趋势预测是指根据掌握的情报信息提前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成效评估是指对采取相应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预测是否科学、有效、合理,并及时进行调整。

(4) 情报经营

基层公安情报工作所得出的产品一方面在基层公安工作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就是对其所作的反馈。经过初级研判的情报信息形成情报产品,情报产品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应用于基层公安工作,并且为基层公安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正如公安部情报信息中心黄洪主任提出的“服务中心、服务决策、服务实战、服务基层、服务警种”的思想,是对情报产品的价值最有力的总结。这种情报产品指导基层公安机关打防控的工作,突显主动防控和打击作用,这种情报产品支持领导决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与说明,突显辅助和支撑决策作用。情报产品的经营取决于对情报的采集、分析以及对发展趋势的判断,基层公安机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作出的情报产品经营,才能保证下一周期情报产品的质量。目前,许多基层公安机关的情报工作只知道形成第一周期的情报产品,从某种意义来说,情报产品经营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每次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也是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螺旋上升的过程。整个经营过程是对一个周期内的情报工作的反馈,这种反馈包括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正面反馈指的是对过程的可取之处进行总结,形成资料型成果,负面反馈是对不足之处予以指出,形成纠错性地总结,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分别形成对下一周期情报活动的借鉴性启示。

2 对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思考

2.1 构建基层情报工作组织体系

首先基层公安机关领导要高度重视基层情报信息工作,要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专门负责与指导基层情报信息工作。其次基层公安情报工作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公安机关虽然不承担战略性的情报工作,但其工作内容也囊括了情报工作,其各项工作也离不开情报信息的支撑,因此健全的组织机构也是必要的,就县级公安机关来说,在指挥中心内设情报信息专门机构,负责情报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以此为基础,在警力充足的大队设立情报中队,如在刑警大队下设情报科,负责情报信息的初步研判,在警力紧张的派出所和各中队设立情报信息采集点,明确管理、联络人、责任人,将信息采集纳入规范化考核范畴,从而自上而下地建立起集中、全面、高效的基层情报信息工作组织管理网络。最后是明确的职责分工,包括科所队在基层公安机关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专门负责某一方面,最终成果汇总至基层情报中心。

2.2 健全基层情报工作运行机制

基层公安情报工作运行机制是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统一的工作职责,完善线索排查、人员管控、动态分析、信息采集等工作职能,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把情报工作落实到每一名民警,逐步建立完善以信息采集为基础、以初级研判研判为重点、以情报平台应用为支撑的工作机制,实现基层情报信息工作向点面结合、主动出击转变。同时也要形成基层公安情报工作交流与共享机制,对于跨警种、跨部门、跨区域的基层情报信息交流,逐渐形成和完善规范化的基层情报协作机制,不断改进,持续改进是永无止境的。在改进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反馈,不断进行补充与完善,不断健全多样化的基层情报工作运行机制。

2.3 加强基层情报工作管理

随着“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的深入进行,对于情报工作的管理已经上升至新的高度。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各地基层公安机关注重平台的使用,保障了网上办公的程序化,从制度上对基层公安情报工作予以规范,完善信息采集的机制。在信息化实战方面,各地基层公安机关抓住信息化建设和“金盾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新模式、新手段,并采取传统模式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创新各种技战法。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各地基层公安机关主要以信息化深度应用为核心动力,加快推进理念转变、体制转型、机制优化和手段升级。从基层警务工作的角度来看,每位民警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公安情报产生关系,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对其进行着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强调团队精神,这是任何一个组织必须具备的内部凝聚力,在资源有限而任务繁重的条件下必须注重团队精神。

3 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趋势展望

传统的基层情报工作偏向于打基础,良好的基础是基层情报工作的重要堡垒,只有基础夯实了才会真正发挥基层公安情报的作用,同时基础工作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拓新的工作局面,适应与创新已经成为基层公安情报工作新的支点,适应与创新本身也为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的强大的内驱力,无论创新的形式如何,都是基层公安情报工作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难题、努力推进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突出现代信息化的主体功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使基层公安情报工作既有传统背影,又不乏时代气息,同时要不断吸收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实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创新,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维护社区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建设、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1]曹凤.公安情报学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彭知辉.公安情报源与情报收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4]杨建和,张光.公安管理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5]李江南.建立基层公安机关大情报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公安研究.2009.

[6]陈锦泉.派出所信息中心是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第一平台[J].公安研究.2008.

[7]罗国英.全面质量管理仍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主旋律—谈新时期如何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质量.2009.

猜你喜欢
情报信息情报工作研判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第十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换届大会在长沙召开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基于CRF文本挖掘的事故研判分析
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
浅谈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