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再认识

2012-03-20 09:30孙永波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教育医学生

孙永波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

对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再认识

孙永波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

面对高职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育,积极思考高职医学生医德现实结构特点、医德养成教育价值及其启示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新认识和界定医德养成教育及其价值构成,重视医德养成教育和荣辱观教育对高职医学生医德品位形成的推动作用,是一个现实命题。

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再认识;荣辱观

高职医学教育的品牌建设包括医学职业技能专业培养目标建设和医学职业道德建设,后者主要是医德养成教育的整体化建设。高职医学院校对高职医学生的职业成长性教育,必须融入医疗服务岗位“荣辱观”教育,这是现实医德践行的必然要求。倡导医德养成教育及其价值构成的深化教育应是新型高职医学教育新的共鸣点。

1 当前形势下对医德养成教育价值内涵的再认识

1.1 对医德养成教育价值内涵的再认识

当前,过度医疗、医疗费用高涨和医疗公益性质淡化的现实已经对医德的践行、医学目的的界定和医疗消费的协调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养成教育的有效价值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引来愈来愈激烈的社会讨论,使得平衡和调整医德及其养成教育与医学目的、医疗消费关系的问题,成为重要的社会医学话题。明晰这方面的内涵,对强化高职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育很有必要。

受“利润提成”、“利润极大化”、“医疗技术主义”和“过度医疗”等观念影响,医德养成教育受到巨大冲击,许多触及医德底线的行为频频发生。面对医疗卫生机构诸多医德不自律行为,高职医学院校对高职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育应与时俱进,根据职业环境的变化,重新认识和调整思路,及时将医学职业道德的新内涵、新内容纳入高职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育机制,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实背景下,医学教育机构医德教育体系对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价值的基本内涵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1)同化心灵,勾画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思想品格结构的主题。(2)塑造和升华医学生人格形象及其人格素质;树立奉献精神,增加医学情感,强化医学理性精神。(3)明晰医学目的、医学合作精神;促使伦理道德观念建设与医疗服务产业相适应。(4)形成医学养成教育的核心价值[2]:医学职业道德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善良总原则,忠实树立、实践白求恩精神,重视医德底线的警示作用。善良总原则在医学职业道德内涵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核心建设要素;白求恩精神则是医学职业道德内涵建设的强化因素;医德底线的警示作用是呼唤善良总原则、白求恩精神的最起码要求。(5)造就医学公益事业的主体氛围和医学人文环境,及时矫正医德不自律行为。(6)强调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的“荣辱观、廉耻观”教育,视医学不作为为对医学应当的反动。(7)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与救死扶伤、民族优良传统精神的统一和践行。(8)树立公德意识,面对医学丑恶现象应有所不为。(9)明确医疗消费是特殊的商品消费,排除或遏制拜金现象、医疗技术主义和过度医疗思潮对医疗服务事业的干扰,不触及医德底线。(10)医疗消费的第一因素是病人,全心全意为其服务不容置疑,正确对待医疗投诉事件。

1.2 对医德养成教育价值深化的再认识

高职医学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医学职业的发展相适应,故对高职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育要深化其价值。笔者认为,医德养成教育价值的深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泛化善良总原则,强调对病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进行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精神文明建设。(2)明晰医学目的与人们健康意识的对应关系,医德风范要与人们身心健康相适应。(3)“公正、均衡”医学伦理关系的确定和良好医学文化建设要与医疗消费者所期望的医德境界相呼应。(4)维护人们健康人权和救死扶伤及临终关怀要成为医学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深层次的基本内容。(5)“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要求医学群体承诺优质服务的同时,渗入高格调的医学情感、医学理性精神和社会公德观念。(6)加强“荣辱观、廉耻观”教育,强化医德底线教育。(7)坚持和谐、文明行医,在医疗服务流程中,只能示范文明,不能将“趋利”或“利润提成”转嫁给医疗消费者。(8)排除杂念,烘托医疗消费公平,杜绝看病难和看病贵,应成为医疗服务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2 对高职医学生医德形成背景与医德养成教育相关性的再认识

2.1 医德信念层次较低

高职医学生在专业思想、人生价值、学医目的及卫生服务信念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相当数量的学生医德观念淡薄,需要系统的医德养成教育为其提高医德素质奠定基础。

2.2 对医德的特征认识模糊,品格结构可塑性强

高职医学生对医德主体的特定性、职业的特殊性、职业的成长性和更强的约束性等医德特征认识肤浅,其医学品格结构构建基础的可塑性较强,需要医德养成教育使其接受实效的医德灌输,并对其品格结构的形成进行适时的调整。

2.3 易受师德和医德的熏陶

高职医学生易受教师的师德和医德熏陶,他们的思想感化、道德行为攀比意识和集体意识较强,因而需要医德养成教育丰富其精神世界。

2.4 医德修养和表现能力与职业成长性相辅相成

高职医学生要保持良好的职业成长性与医德贮备相辅相成,需要医德养成教育提升和强化其医德修养,完善其价值取向和医德表现能力。故有形或无形地将医德养成教育适时渗入医学教学课堂,是凝聚高职医学生医学情感的重要环节。

3 对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体系的再认识

3.1 医德养成教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医疗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格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昭示着高职医学院校要与时俱进,强化医学生的专业思想、医德素养等的培养,展示医德养成教育特色,增强医德知识体系的教育实效。面对当前难以令人满意的医德现状,传统的医德教育观念已阻碍了高职医学生整体思想品格结构的形成。这必然促使医德养成教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其基本点应着眼于医学职业工作过程和医学职业成长性的荣辱观教育,即医德养成教育。让高职医学生明确和正视医德修养和思想品格的内化价值是靠社会舆论的褒扬、批评、谴责和医学荣辱感来实现的,对严重违反医德的行为要追究相应责任,除社会舆论的批评、谴责和自身知荣明耻外,必须引入相应的制裁机制,以呼应医学职业特有的医患人文情结。

3.2 更加重视生命价值与健康价值的关系

医德养成教育的价值论使良好的医德有效地渗透到高职医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中,学生能有专业意识地重新审视生命价值与健康价值,真正认识到无论健康与否,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不可动摇,保护和延长人的生命是医护人员的天职,认识到医疗消费的第一因素永远是病人。

3.3 激发抵制医疗丑恶现象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系统的医德养成教育,可培养高职医学生对医疗技术主义、拜金现象和向病人索要钱财等丑恶行径及一些医学不良事件的观察和明辨能力,树立医学理性精神,进而产生强烈的医学正义感和责任感,自觉抨击这些丑恶现象,并取向性地产生自律行为。

3.4 要求医德教育课内容更加丰富

针对高职医学生医德修养观念淡薄,要求医德修养课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并时时提供新的医德教育题材,规范医德养成教育形式,营造良好的医德教育环境,使高职医学生全面接受医德规范教育。

3.5 医德教师的教学魅力为学生所审视

医德修养课的修身课性质、特殊的教学结构和规律决定着医德养成教育的责任教师有人格魅力和教学吸引力。人格魅力和教学吸引力的真实外化和表现对医德养成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医德养成教育中,高职医学生对医德课教师的魅力及医德教育内容的描述、证明和激励层次有较严密的审视作用。

3.6 院院结合成为一个现实命题

院院结合共同开展高职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育,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医学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创造和开发院院结合的医德养成教育教学团队,是强化和深化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现实命题,其创设性、形象化地将医学情感和白求恩精神的泛化教育付诸“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是促使医学生普遍认识医学情感(善良总原则)和白求恩精神为医德养成教育的主要内涵的范式途径[2]。它可增加高职医学生医学情感和白求恩精神的取向性,进而强化高职医学生直接感受不同格调的医学情感和更高境界的白求恩精神对病人之身心健康的影响,深层次体验医学伦理道德观念与医学情感和白求恩精神的辩证关系,使其认识到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天经地义、顺理成章。

3.7 医德价值启蒙、价值分析和价值冲突的案例教学应成为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主要手段

高职医学教育引入“工学结合”的医德相关性案例教学,是对高职医学生进行医德养成教育的主要手段,是课堂医德教育深层次内容,是医德知识体系更加完备的重要环节。

3.8 正视医德养成教育对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的培养

高职医学教育应注重对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的培育,该培育的土壤就是医德养成教育的系统性、规范化实施,其意义在于使高职医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领略医学理性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与医学伦理的关系。故正视医德养成教育对培养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有重要作用,可孕育服务潜力,加深职业成长底蕴,贮备医学精神的内在能量,使高职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面对复杂场面时,能排除杂念,坚持医学理性精神,展现良好的医学服务意识和公益服务观念,呈现优质的服务流程和职业成长性。

4 对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凸显荣辱观教育的再认识

面对守望生命的事业和当前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紧迫性和时代要求,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医德教学实践中,要扎实开展荣辱观教育,使高职医学生在校期间形成健康、高尚的职业品质。

荣辱观教育作为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与高职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息息相关。笔者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言简意赅,寓意深远,是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养成教育凸显荣辱观教育的统一标准。医德养成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如出一辙,凸显荣辱观教育就是凸显医德养成教育,其对高职医学生医德品位的形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为高职医学生在校期间形成健康、高尚的医德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把凸显荣辱观教育当成医德养成教育的一项工程扎扎实实地长期开展下去,是完善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基本前提。凸显荣辱观教育使高职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知荣明耻,不但关系到其医德品行和人格的形成,而且关系到其将来医学实践的优劣和个人形象的建设。

研究如何把荣辱观教育与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进而促进高职医学生医德素质的提升,是当今高职医学教育“工学结合”与医学实践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同时,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对立的一系列医德不自律、医学不作为问题还有待于我们深刻思考。知耻是荣辱观的核心,高职医学院校应切实提高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凸显荣辱观教育落实到高职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各个方面。拥有朴素的医学情感和辩证的医学理性认识,是高职医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开展临床工作的重要保证。

[1]孙永波,孙奥丽,李俊.关于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哲学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46~48.

[2]孙永波,李俊,孙洪刚.医学职业道德内涵建设某些问题的再认识[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221~223.

G 416

A

1671-1246(2012)15-0011-03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教育医学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论医德考评中的自律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