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2012-03-30 05:34吕国存郝强
当代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炎性

吕国存 郝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临床上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常在腹部手术后一到两周内发生,主要是因为腹腔内炎症或者是腹部手术创伤所导致[1]。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进一步则会导致重症感染、短肠综合征、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本组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选择的11例2009年11月~2010年6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均为我院门诊住院病人。其中女性患者共12例,男性患者共17例,年龄在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如下:肛门停例,呕吐,腹痛腹胀。发病前病人的手术情况具体如下:4例患者小肠穿孔术后,3例患者结肠癌根治术后,9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3例患者胆道术后,7例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3例患者阑尾穿孔术后。

1.2 治疗方法 所选11例患者中没有肠绞窄病例,因而均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具体如下:合理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放置胃管对胃肠连续进行减压;停止饮食喝水。

2 结果

治疗的效果标准参照肠梗阻的疗效标准[2]。治愈的标准内容如下:肠腔内没有积液和积气;腹部经X线拍片检查正常,开始排便排气,不再腹胀腹痛和恶心呕吐,临床症状消失。本组11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治疗时间为1~6d,平均治疗时间为3.5d。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主要是因为腹部外科手术后导致肠腔粘连[3]。腹膜的表面由一层很薄的单层间皮细胞组成,这种具有丰富的感受器细胞一旦受到刺激或者损伤,会渗出大量纤维素炎症,从而进一步形成纤维素渗出物。另外如果手术中腹腔积血或者创伤没有清除干净的话,大量纤维素因不能完全吸收而引起肠浆膜面的粘连。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左右,主要是因为腹腔内炎症和腹部手术创伤等原因所致,肠壁水肿及渗出后形成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症状特点如下:(1)经过保守治疗的方法有效。依据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及手术病史,经腹部CT、B超及X线检查时,首先要根据患者腹痛的体征和症状特点进行确诊,把外科和非外科性急腹症区分清楚。(2)炎性肠梗阻症状腹胀明显,相对而言腹痛则表现较轻。(3)常发生在手术后早期两周左右。(4)炎性肠梗阻多是由于感染严重,手术时间过长,儿童或老年人体质较弱,手术过程中创伤重,出血多,操作范围广。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主要是由于腹腔手术后感染所致,因而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轻柔,止血时要细致[4]。腹腔内的积液和积血要彻底消除干净,以防腹腔内感染,避免肠管太长时间暴露在腹腔外,严禁进行有张力的缝合及大块结扎组织。手术医生一定要把手套上的滑石粉末洗干净,手术完毕后让病人尽量早些下床活动,并对天枢,内关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同时辅助中药治疗以促进肠蠕动,以有效预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本组对1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没有一例通过手术方式治疗。主要方法为应用激素,生产抑素和广谱抗生素,通过胃肠外进行营养补给,对胃肠持续进行减压,禁食等。通过胃肠外进行的静脉营养,为患者的体内能有充足的能量供应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胃肠内分泌减少,有利于肠道炎症能尽早恢复,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利用生长抑素可以降低胃肠液的分泌量,这对肠壁的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帮助,能促使胃肠功能尽早的恢复正常,必要时适当增加中药用量。选择地塞米松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利于肠道炎症和水肿尽快消退[5]。因肠梗阻后肠袢内大量细菌繁殖迅速,这时非常容量产生盲袢综合征,所以在肠蠕动的恢复阶段,可以选择一些肠动力的药物以利于肠蠕动功能恢复。在临床上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是腹腔手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关键所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量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这样可以避免造成再手术再粘连的恶性循环。

[1]朱震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健康月刊(A),2010,16(4):64-65.

[2]杨立平,吴兆华,刘伟.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25):4349.

[3]梁振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6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76-77.

[4]葛明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2):161-162.

[5]万劲松.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6):77.

猜你喜欢
肠梗阻胃肠炎性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