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左室假腱索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

2012-03-30 05:34张翠
当代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腱索乳头肌胸骨

张翠

左室假腱索又称左室迷行肌束,指跨越左室腔而不附着于左房室瓣的一种条索状纤维组织[1]。M型超声心动图中,假腱索显示为左室流出道内或靠近心尖部心腔内的线条状回声,但无法确定这些回声的起源[1]。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假腱索表现为左室腔内的一根或几根线样或带样结构,回声较强,其两端均附着于心内膜,与房室瓣无关[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本院就诊的1026例患者,检出左室假腱索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12~82岁。临床拟诊属心脏疾病者18例,因心脏杂音、心率不齐等待查者28例,其它4例。

1.2 检查方法 用PHILIPUS HD7超声诊断仪,频率为2.5~5.0MHz。取平卧或左侧卧位,常规胸骨旁左室长、短轴及心尖四腔切面检查并行M型观察。

2 结果

2.1 2DE

任一切面,凡有跨越左室腔的连续或断续的线样回声,与二尖瓣叶不相连者皆确认为左室假腱索。1026例中发现左室假腱索者50例,其中,室间隔-心尖部32例,室间隔-乳头肌8例,室间隔-室侧壁8例,室间隔-中、下部2例。同时见~两个或两个以上切面者20例。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发现率最高(43/50例,占86%),二尖瓣及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次之(18/50例,占36%),心尖四腔切面较低(10/50例,占20%)。

2.2 M型超声心动图

当左室假腱索与室间隔近于平行时,常可在三~二区左室流出道内、室间隔左室面的下方见一连续或断续的线样回声,与室间隔有一无回声间隙相隔,在心动周期中略有波动。

本组中有心脏病史者20例,2例有病理性杂音,6例听诊记录不祥;无心脏病史者30例,10例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Ⅱ~ⅢSM;心电图记录完整者44例,24例心律失常,其中仅有假腱索而无心脏病史及体征者11例。

3 讨论

3.1 2DE对左室假腱索的检出率

自1981年检出左室假腱索以来,检出率已达60%以上[1]。但有些报道也有差别。检出率差别大可能与病人来源、判断标准、仪器性能及操作技术等因素有关。笔者认为除连于二尖瓣叶的正常腱索外,凡有跨越左室腔的线样回声,不论出现在任何部位,任何切面(切面数不限)都可确认为左室假腱索。

3.2 左室假腱索附着部位与2DE切面关系

切面不同,假腱索检出率及其附着部位亦有所不同。本组中以附着于室间隔至心尖部或乳头肌根部者居多,此类假腱索最易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检出,故此切面应视为2DE重点检查区。但鉴于笔者在心尖区等处也常发现有许多细小线样回声等情况,认为:为减少漏诊,多切面检查仍至关重要。

3.3 左室假腱索的临床意义

以往曾认为是无临床意义的解剖学的正常变异,近来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某些心前区杂音或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本组30例无心脏病史者中,10例心前区闻及Ⅱ~Ⅲ SM,11例有心律失常,似与假腱索有关,有必要进一步积累经验和探讨。

3.4 鉴别诊断

据报道,左室假腱索易与室间隔肥厚、附壁血栓、小梁肉柱及主动脉瓣赘生物等混淆,笔者体会:与室间隔走行一致的假腱索有时需与室间隔肥厚相鉴别。但若仪器灵敏度调节适当,且在不断侧动探头时,如能查见室间隔与假腱索的无回声间隙及/或左室壁上细亮柱状突起与线样回声相连时,即可确诊。

[1]李治安,李建国,刘吉斌.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

猜你喜欢
腱索乳头肌胸骨
右心室乳头肌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经心尖人工腱索植入器械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TGF-β1在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血清与组织中的表达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乳头肌功能
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
老年患者正中开胸术后胸骨哆开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双侧胸骨肌与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一例
二尖瓣成型术治疗二尖瓣腱索断裂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