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标准话语权——从苏泊尔“质量门”谈起

2012-04-02 15:19闫丽华
大众标准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苏泊尔限量话语权

□ 闫丽华

国内“锅盆碗灶”的厨具大腕苏泊尔,在“熊熊的炉火”边上,最近有点“寒意”。

随着GB 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锈钢制品》的发布实施,作为参与标准起草企业的苏泊尔备受争议,缘起新修订标准中未对人们关注的一项指标——锰的迁移限量作出规定,而此前,苏泊尔不锈钢锅由于被查出锰含量超标、镍含量不达标而陷入“罗生门”,新标准的实施被疑苏泊尔为自己正名,让“问题锅”重新回到市场。

那么,这一引发争议的关键指标——锰究竟对人体有无危害?锰过量会对健康造成怎样的影响?标准中是否应对锰含量进行限定?

科学数据显示:锰是一种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普通人的膳食中,锰的需要量为每天4 mg~9 mg,其中约一半经肠道吸收。虽然人体对锰有一定的需求,但其需求量是很微小的,锰不宜过多摄入,如果摄入量超标,长此以往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系统锥体外束损害、震颤麻痹综合症、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以及肝脏受损、胆道不通畅等问题,甚至可能伤害到其他重要器官。我国早在1988年制定的不锈钢食品容器标准中就对锰的迁移限量进行了规定。

不难看出,锰过量的危害完全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既然锰过量危害如此之大,缘何新修订的标准却取消了原标准中对锰迁移限量的要求,让锰这一关键指标成为标准修订的“漏网之鱼”?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标准起草企业的“用心”,作为不锈钢食具容器制造业的领军者,苏泊尔参与标准制定无可厚非,但标准的制定如果更多地站在企业的角度,贴近企业的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健康使用因素,那么,我们有理由质疑这样的标准究竟可不可取?

在此之前,中国乳业标准也经历了安全性的重重争议,速冻面米制品标准放宽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的规定引发一片唏嘘,而这两项标准均由本行业巨头牵头制定,与不锈钢制品新标准如出一辙。一流企业做标准,谁掌握标准的制定权谁将拥有市场的话语权,如今看来这一话语权也未免太大了点。标准制定的领头羊本应是代表先进技术和优秀生产力,然事实的大相径庭,话语权的无限扩张却让部分标准的制修订陷入了一个怪圈。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作为企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有权表达代表企业利益的诉求。但少数几家企业提出的建议有多大代表性?能在整个标准出台过程中占多大比重?产品国家标准更事关公共利益,如果缺少或湮没了公众声音,如何具有代表性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标准的制定不能一味地依托于一两家企业的主要技术,我们的国标应由相关利益关系的各方来参与制定,还要有权威方审议、批准。就像立法一样,比如我们国家要制定法律,是需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审议。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国标才更加公平公正。

“质量门”风波与标准争议的背后,有关各方是否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与博弈我们不得而知,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只关注标准是否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诉求,国标制定机制是否具备充分吸纳消费者意见的通道。

记得有一位标准化专家曾说过:消费者的利益永远不能用任何理由进行牺牲。但当我们说出这样一句貌似铿锵有力的话时,牺牲已经成为一个人们不陌生的事实,消费者总是一边被口头尊重,一边面临刀俎。什么时候,消费者才能真正具有力量?

我们都应明白一个道理:尊重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在保证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制定标准,才会赢得公众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拉动行业的整体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苏泊尔限量话语权
苏泊尔,要在小家电行业里掉队了吗?
焦虑的苏泊尔
苏泊尔:子公司盈利大挪移
苏泊尔家居生活电器强势上位夺未来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为创造之心 开启无限视野凯迪拉克XT5周年庆版 限量呈现
Green Fade里约限量系列全球限量10万支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GB 2763-201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