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泥钾矿脱泥分离技术研究

2012-04-05 04:56边红丽朱翠琴程芳琴
无机盐工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旋流筛分氯化钾

李 达,边红丽,朱翠琴,程芳琴

(1.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

含泥钾矿脱泥分离技术研究

李 达1,边红丽2,朱翠琴2,程芳琴1

(1.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

进行了青海马海盐湖含泥钾矿组成和结构以及脱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泥主要成分为硅铝酸盐,矿泥的颗粒大小主要集中在100~160 μm,矿泥大部分被包裹在盐类矿物晶体间,或单独以微薄片层结构分布。采用旋流-筛分组合工艺可将氯化钾品位在8%~12%的含泥矿富集为氯化钾品位为16%~20%、含泥量为10%~15%(质量分数)的优质矿;而氯化钾品位为4%的高含泥矿,可富集至氯化钾品位为8%、含泥量为10%~15%(质量分数)的钾矿,该矿与优质矿掺兑使用,可进入车间进行生产。本研究可为含泥钾矿的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含泥钾矿;旋流-筛分;脱泥

中国可溶性钾资源极度匮乏,随着钾肥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高品位钾矿资源消耗过快,剩余的氯化钾品位低于12%、含泥量(质量分数,下同)高于10%的钾矿量递增,使现有浮选法生产工艺难以为继。国内外矿物脱泥的技术主要有药剂脱泥和机械脱泥两种[1-5]。文献对含泥量为10%~20%的高含泥钾矿的脱泥技术报道很少。笔者通过分析矿泥的赋存形态,确定并优化脱泥工艺,以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实验原料、仪器及方法

1.1 实验原料

实验原料取自青海省马海盐湖的高含泥地表钾矿。在矿物的脱泥过程中使用的饱和卤水取自马海盐湖的氯化钾生产线,实验所用的含泥钾矿和卤水的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材料的化学组成 %

1.2 实验仪器

1)钾矿组成和结构分析

含泥钾矿组分分析采用Axios PW 4400型X射线荧光谱仪;采用日本JSM-6360LV型扫描电镜观察含泥钾矿的微观结构;采用Eyetech系列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对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

2)实验设备

筛分系统: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复振筛筛孔大小分别为0.15 mm和0.109 mm,筛面面积为4.2 m2,振动频率为50 Hz,安装倾角为25°±3°。

水力旋流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旋流器规格型号为JY150,柱体长度为270 mm。

1.3 实验方法

在对含泥钾矿组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筛分、旋流、旋流-筛分组合3种工艺进行钾矿脱泥的实验研究,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筛分脱泥工艺实验

分别用孔径为0.109 mm和0.15 mm的复振筛对地表含泥钾矿进行筛分实验,工艺流程见图1,实验条件见表2。

图1 筛分脱泥工艺流程图

表2 筛分设备参数及工艺参数

2)旋流脱泥工艺实验

使用旋流器进行含泥钾矿的脱泥实验,实验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在旋流器底流口直径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控制不同的进料压力和进料浓度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条件见表3。

图2 旋流工艺流程图

表3 旋流实验工艺参数

3)旋流-筛分脱泥工艺实验研究

将旋流和筛分两个设备进行联合用来处理含泥钾矿,实验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实验条件见表4。

图3 旋流-筛分工艺流程示意图

表4 旋流-筛分实验工艺参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含泥钾矿组成和结构分析

2.1.1 含泥钾矿组分测定及粒径分布

表5是将含泥钾矿进行筛分后各粒径的分布。从表5的筛分结果可看出,实验中所用的含泥钾矿,在大于0.15 mm的粒级中,KCl分布占到89.07%,水不溶物占28%,即有72%的水不溶物全部分布在小于0.15 mm的粒级中。

表5 含泥钾矿的粒径分布

2.1.2 矿泥粒度分布

图4 泥粒径分布

图4是用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对含泥钾矿中泥的粒度分析结果。从图4可知,泥的平均粒径为138.83 μm,其颗粒大小主要集中在100~160 μm,结合表5的筛分结果可知,当筛子孔径为150 μm左右时,泥和盐可以有效地进行分离。

2.1.3 矿泥组分分析

将矿泥研磨后,使用X射线荧光谱对矿泥元素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可知,矿泥主要组成元素为Al、Si、O、Ca、K、Na、Mg和Fe,根据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配比计算得知,马海盐湖钾矿物中的矿泥大致组成为:长石质量分数为40%~45%,粘土质量分数为20%~30%,粉砂质量分数为15%~20%,硫酸钙和碳酸钙质量分数为5%~10%。因此,矿泥主要由长石和粘土组成,粘土矿物又包括伊利石、绿泥石、蒙脱石和高岭土等。

2.1.4 泥和盐的赋存形态分析

图5是原矿的SEM图。从图5可以看出,矿泥和钾矿沉积物互层或混层构成沉积旋回,两者相互夹杂处于伴生状态,而且矿泥是以鱼鳞片形态存在于体系中,正因为矿泥与钾矿这种相互伴生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不采用合适的工艺进行脱泥,就会导致矿泥随钾盐浮选夹带而出。

图5 含泥钾矿SEM图

2.2 筛分脱泥工艺实验结果

表6是使用复振筛对含泥钾矿的分离结果。从表6可以看出,实验所用的地表矿浆经筛分后,脱泥率均达80%以上,得到的氯化钾质量分数均可达18%以上。筛下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2%左右,氯化钾损失量较小,回收率高于75%。从表6还可看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复振筛孔径为0.15 mm、激振器的偏心块为100%、进料质量分数为25.3%。但复振筛的最大筛分能力仅为2.14 t/h,处理能力远远不够。

表6 筛分实验结果

2.3 旋流脱泥分离实验结果

将含泥钾矿在搅拌槽中混合均匀后进入旋流器进行旋流实验,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旋流分离实验结果

在进行的4组实验中,采用的进料压力均高于0.10 MPa,且波动很小,进料浓度则不同。从表7可看出,进料浓度越高,旋流器的处理能力越大。当进料质量分数为30.06%~36.30%时,底流中含泥量不低于25%,但产率却显著降低,仅18.43%~34.92%,矿浆中的氯化钾随溢流流失,回收率低于60%。当进料质量分数为26.93%时,回收率为62.60%,低于进料质量分数为21.20%时的回收率,但同时,在处理量近乎相同的情况下,进料质量分数为21.20%时的卤水消耗量远高于进料质量分数为26.93%时的卤水消耗量。在实际生产中,卤水非常紧缺。因此,综合考虑各指标,旋流器的最佳进料质量分数应控制在25%左右,此时产能为8.44 t/h,远高于复振筛的筛分能力。

2.4 旋流-筛分组合工艺实验结果

由于将含泥钾矿直接使用复振筛脱泥时,设备的处理能力太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经旋流器脱泥后,产品含泥量仍然偏高,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考虑使用旋流-筛分组合工艺进行脱泥。

2.4.1 入筛浓度对旋流-筛分工艺脱泥的影响

将一定浓度的含泥钾矿经过旋流分离后,底流调整浓度后进入筛分系统,实验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旋流-筛分工艺实验结果

从表8可看出,含泥钾矿经过旋流分离后,底流采用不同的浓度进入复振筛,比较两组实验可知,保持底流浓度不变,尽管脱泥率及品位富集比均稍低,但氯化钾的回收率达92.03%,且处理能力很大,远高于旋流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处理能力,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筛分工序不会对整体工艺的处理能力造成影响。因此,采用旋流-筛分工艺处理含泥钾矿时,经过旋流分离后的底流不用调整可直接进入筛分系统进行分离。

2.4.2 不同品位地表矿的脱泥实验研究

经过上述研究,确定了含泥钾矿可经过旋流-筛分工艺进行脱泥,为了验证该工艺的有效范围,选用不同的地表矿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旋流-筛分实验结果

从表9可以看出,含泥钾矿经旋流-筛分工艺处理后,不同品位的地表矿中的泥均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脱除。氯化钾品位为8.39%的含泥钾矿经旋流-筛分分离后,可成为氯化钾品位为19.21%、含泥量为14.84%的优质钾矿;氯化钾品位为4%的含泥钾矿经旋流-筛分工艺处理后,氯化钾品位高于7%、含泥量为10%~15%。因此,该工艺的适用范围较广,可以有效脱除矿泥。

3 结论

1)含泥钾矿中矿泥的颗粒大小主要集中在100~160 μm,矿泥和钾矿沉积物互层或混层构成沉积旋回,两者相互夹杂处于伴生状态,而且矿泥是以鱼鳞片形态存在于体系中。2)确定选用旋流-筛分工艺脱泥,含泥地表钾矿经过该工艺处理后氯化钾的品位都出现了提高,氯化钾品位在8%~12%的含泥矿可富集为氯化钾品位为16%~20%、含泥量为10%~15%的优质矿;而氯化钾品位为4%左右无法进入生产工艺的高含泥矿,可富集至氯化钾品位为8%、含泥量为10%~15%的矿,该矿与优质地表矿掺兑使用,可进入车间进行生产。因此选用旋流-筛分组合工艺对含泥钾矿进行脱泥可以稳定高效地实现脱泥目标。

[1] Е·И·阿列克谢娃,李长根,雨田.高黏土钾矿石浮选脱泥工艺的完善[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7,44(10):17-20.

[2] М·Г·谢缅金娜,汪镜亮,林森.用磁选从钾石盐矿石和岩盐中除去黏土矿泥[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7,44(11):34-35.

[3] Yalamanchili M R,Miller J D.Removal of insoluble slimes from potash ore by air-sparged hydrocyclone flotation[J].Minerals Engineering,1995,32(8):169-177.

[4] 邓天龙,唐明林,杨建元,等.青海某地钙芒硝脱泥脱色工艺试验研究[J].化学世界,1997(11):570-571.

[5] 常晓荣.西宁盆地钙芒硝矿脱泥试验研究[J].海湖盐与化工,1995,24(5):18-23.

联 系 人:程芳琴

联系方式:cfangqin@sxu.edu.cn

Study on desliming technology for slime-containing potash ores

Li Da1,Bian Hongli2,Zhu Cuiqin2,Cheng Fangqin1
(1.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Shanxi Universtiy,Taiyuan 030006,China;2.Qinghai AVIC Resources Co.,Ltd.)

Chemical compositions,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desliming technology of the slime-containing potash ores in Mahai Salt Lake of Qinghai were studied.Results showed that main constituent of slime was aluminum silicates,the particle size of slime was mainly in 100~160 μm and most of slimes filled among the crystal particles of salt minerals or existed in micro-film structure.Grade of potassium chloride could be increased to 16%~20%and the content of slime was at 10%~15%(mass fraction)when the grade of potassium chloride was at 8%~12%by using hydroclone-sieving combined technology.Grade of potassium chloride could be increased to 8%and the content of slime was at 10%~15%when its grade was 4%,and then it can be mixed with high grade potash ores to produce potassium chloride in plant.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powerful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utilization of slime-containing potash ores.

slime-containing potash ores;hydroclone-sieving;desliming

TQ131.13

:A

:1006-4990(2012)07-0049-04

2012-02-03

李达(1982—),男,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已发表论文4篇。

猜你喜欢
旋流筛分氯化钾
约旦APC与印度IPL签署氯化钾合同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混凝土掺合料回收装置
玉钢烧结整粒筛分系统设备改造
昆钢2500m3高炉槽下筛分管理技术进步
氯化钾2018年上行明显2019年涨势或将放缓
上旋流厌氧反应器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氯化钾市场成交寡淡
一级旋流偏置对双旋流杯下游流场的影响
轴向压及径向旋流风幕的形成与隔尘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