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2012-04-07 13:33温军超
关键词:老子文化

温军超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中原经济区建设】

老子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温军超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老子文化的本身特征决定了其需以河南为中心、以道德文化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世界。但是目前老子文化的海外传播仍然是以内向为主,传播媒介也主要限于纸质媒体,且几乎没有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因此我们需要在资金、团队建设、产业链构建、内在修养等方面下工夫,加强老子文化的传播力度。

老子文化;海外传播;中原文化

老子文化博大精深且具有持续性和包容性,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表现出强大的应变力和再生力。它涵盖宗教、政治、文化、道德、养生等范畴,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中华文明的形成、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是,老子文化的海外传播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拟从传播学角度探讨老子文化的定位及海外传播的对策。

一、老子文化的特征及定位

(一)老子文化的特征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超越本能、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狭义上则是指适应于特定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并以语言为符号传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老子文化是广义与狭义的双重构建,既指围绕老子的出生地、作品等所形成的宗教文化、道德文化、政治文化、养生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混合体,也指该混合体中的任何一要素。河南省老子学会会长王明义认为,老子文化中的“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1]当然,这些历史功效是由其核心文本《道德经》内容的丰富性而呈现的多元性、涉身性与和谐性等特点决定的。

1.多元性

老子文化融宗教观、政治观、养生观等于一体,呈现出多元性特征。首先,由老子开创奠基的“老庄流派”,沿着宗教的路子造就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因而老子被崇奉为教祖,《老子》被尊为道家的主要经典,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则成了道教的核心理念。在政治上,老子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民为本,和光同尘”、“修身积德,去私寡欲”、“循道交往,为强不霸”等。“这些思想分别与现代政治原则、群众路线、政治道德和国家关系规范具有相通性,是我们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2]91这些观点不论政权只论大道,不重政体、国体只重天下,“应属政治伦理学范畴”。[3]386在文化上,老子“在文化控制上注重‘自化’”、[4]8“在文化理想上追求事理”、[4]9“在文化取向上重视个体”。[4]在道德观上,老子提出了德非道、德不离道、德是道之功、物之性和道之反的思想。[5]369他认为,以道为最高德、以超越为最高原则、以无为为最高理想、构建以道为中心的道德体、追求为而不争的理念可以促进人格的独立和完善。[6]

2.涉身性

老子直接指涉宇宙的创生和个体生命的存在,即宇宙论、根文化观与养生观,具有涉身性特征。首先,老子强调“道生万物、大道无形、宇宙循环、有无相生”,这相应于“现代宇宙学理论与量子理论”。[7]67其次,老子的生命观遵“道”顺律,从而引出了“‘形神合一、清心寡欲、守中、虚静’这一身心健康的指导思想”,[8]50其养生智慧“集中体现在‘知不知’的要求上”。[9]23老子养生学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尊道贵德为养生之本、以道法自然为养生之法、以专气致柔为运动养生之要、以病不病为养生防病理念、以死而不亡为养生长生的终极关怀、以见素抱朴为精神养生的要诀、以味无味为饮食养生的要领、以复归其明为性爱养生的法则、以功遂身退为行政养生的范式、以修之于天下为社会养生的圭臬”。[10]此外,以老子李姓建构起来的拜祖仪式也显示了根文化的魅力。中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关于人类历史根源的传说主要在中原,老子的根文化观也汲取了这种营养。鉴于此,2009年10月17日来自全世界近10个国家的760多位李氏后人召开了世界李氏宗亲大会,相聚李氏祖根地共叙乡梓之情。

3.和谐性

和谐性涉及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三对主体关系。《道德经》中“和”字共见8处,“合”字亦有3处。和(合)的基础是天道,“天道是无私的、均平的、好生的,且天道无为”。[11]39我们能通过“‘法自然(天道)’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通过统治者的‘无为’实现官民关系的和谐,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通过‘知和’、‘知常’、‘知容’等身心修养,实现人们身心关系的和谐”,[12]109从而构建起和谐社会。

尽管老子文化有上述特点,但是《道德经》文本中也有其消极的因素,比如充斥其中的玄学色彩、老子主张中的愚民弃智、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观点,等等。[13]目前我们的任务,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建立一种宏观且兼容性更强的文化,为中原经济文化建设和国家现代化服务。

(二)老子文化的定位

在2010年河南省“两会”上,时任鹿邑县县长的刘政和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仰峡同时呼吁:河南应像山东打造孔子文化一样打造老子文化。而且河南应尽快筹建“老子学院”。[14]2011年2月,河南省文改办主任李宏伟也曾表态:“在文化走出去方面,要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和推动少林寺海外下院、太极学院、老子学院等民间文化机构在海内外的发展”。[15]

作为老子的故乡,河南省历来非常重视老子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近十多年来先后成立了省、市、县三级老子学会,积极开展老子思想文化研究学习和宣传交流,如周口鹿邑、三门峡灵宝、洛阳老君山、济源王屋山和嵩山中岳庙等地在老子道学文化遗产保护、整理以及中原老子导学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河南省老子学会成立以来,全省共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原老子文化研究的进展,世界第一所老子学院、海南老子文化研究会、珠海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广东省老子文化学会等也相继在国内外成立。另外中华老子网、老子养生网、中国老子网、道教之音、老子网、老子天地网、老子文化论坛等也先后建成。

综合上述因素,老子文化的定位应该是:以河南为中心、以道德文化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老子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

无论是传统的单一线性传播还是现代的复杂网络传播,传播的五大要素都是一致的,都得涵盖美国拉斯韦尔提到的5W要素,即谁是传播者、传播的什么讯息、传播的媒介渠道是什么、传播的受众是谁以及传播的效果如何。河南省有三张文化牌:少林寺、太极拳、老子。其中少林寺的海外发展之路走的是文化+商业的两重模式,最为成功。太极拳则主要靠武师单打独斗,去海外教学进行推广。这两张文化牌成功的要义在于前者将传播的五大要素做到了完美的平衡,后者极尽了一些传播要素的最大功效。相比之下,老子文化的传播则相当滞后,无论在各个传播要素的功用上还是对所有要素的整体把握上都欠缺太多。老子文化的海外传播方针仍然是以内向为主、外向为辅,其传播媒介也仍然主要是传统纸质媒体,而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则几乎没有。

1.传播模式仍以内向为主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基督教的《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据西方学者的估计,到1993年为止,《老子》的西语译本超过了250个;其中单是各种英语翻译本、改编本和传评本就超过了100个。”[16]133而在国内,《老子》、《道德经》的译本只有英文版,且只有7家出版社:外文出版社(王柯平译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林语堂《老子的智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辜正坤译本)、五洲传播出版社(徐远翔、印永健译本)、现代出版社(蔡志忠《老子说》)、新世界出版社(周春才《老子图典》)、南京大学出版社(汪榕培等《中国思想家评传·老子(简明读本)》)。至于国内的7个宣传老子文化的网站,也都是汉语版。可见老子文化的海外传播模式仍是以内向为主。

2.未形成系统的规模团队

对于老子文化的传播,虽然目前有研修场所、有杂志期刊、有支持者,但“出版界对于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的编辑出版,还没有形成气候和规模效应,尚处于‘散兵游勇’状态”。[17]更重要的是,对于老子文化的研究虽有所突破和创新,但似乎仍缺乏有深度、有力度、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著作。“怎样用现代科技烛照道家?道家文化的研究能否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在这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全球性的信仰缺失、行为无序的时代,《道德经》能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17]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3.传统媒介仍起主导作用

媒介是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出现的,但在麦克卢汉那里,媒介变成了内容的一部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强调了新媒介(电视、电影与网络)在当今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是,通过谷歌与百度这两大搜索引擎对“老子视频”一词进行搜索发现,相关电视剧和戏剧仅有几十个。可见在老子文化的传播中,传统媒介仍起着主导作用。至于“通过俄罗斯国际民间组织‘文化交流统一世界’,于2009年10月初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和中国的郑州分别塑立了老子铜像。同时,邀请拉斯兰·贝拉莫夫、提马斯等9人莅临老子故里参观考察”等类似信息,仍属于传统的媒介传播,只不过这些信息被传到了网络上,部分推动了纸媒等传统媒介向网络等媒介的转化而已。更何况,国内的老子文化宣传网站还不到十家且更新相当慢。

4.传播效果的研究成果国内少见

运用cnki对“老子”“道德经”与“传播”等主题词的搜索发现,从1987年至今国内对老子的传播思想追根求源的文章有近10篇,对其传播效果的研究更少,而对老子文化海外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的仅有1篇硕士论文,而且还是从翻译角度切入进行的探讨。[18]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找到将来继续研究的动力,因为老子学院的创立已被列入议事日程,国内甚至国际的老子文化研究组织日益集中化,而且我们也逐渐认识到老子文化依靠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性。

三、老子文化海外传播的对策

老子文化是河南省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名片之一,在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弘扬老子文化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因此应采取得力措施尽快改变老子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

1.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

长期以来,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老子文化对外传播的瓶颈之一。鉴于此,省政府甚至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力度,并设专项基金,用于老子文化的对外宣传,大力促进国内外老子文化研究者的交流合作,支持老子文化向海外的推广。

2.整合老子文化走向世界的传播团队

虽然目前老子文化对海外的传播比较缺乏团队意识、品牌意识,但国内也有很多组织正在努力促进其发展与繁荣。鉴于此,要把国内老子文化的研究力量作为一个团队和品牌有计划地对外推介。可适时组织国内外老子文化研究者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并与海内外翻译出版机构加强合作,以加大老子文化作品的研究和对外传播力度;在对老子经典作品发掘、翻译的同时,应运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制作更多的老子文化专题节目,对老子文化网站进行扩建与更新,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经常与海外华文媒体沟通,突破西方为约束中国软实力编织的复杂网络,实现国内外媒体的大融合;通过创办国内外老子学院促进老子文化的深层传播。

3.努力打造老子文化海内外的产业链

老子文化产业链是指由老子文化所衍生的一系列文化产业,通常由手稿(纸质媒介)——音像制品——网络媒介——民用产品开发——旅游资源经营等一系列产业构成。目前,由于对老子文化产业链及其拓展重视不够,许多老子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加大老子文化产业链的打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实现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网络、出版等媒体的联动,二是加大与老子文化相关的文化、民用产品、商标品牌的开发步伐,三是大力挖掘老子文化中的风景名胜、民情民俗、老子故居等旅游资源,四是培育海内外老子文化经纪人队伍,使老子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地走向市场,同时促进前三个目标的实现。

4.老子文化研究者要加强内外功夫的修炼

无论政府的努力、市场主体的促进还是国内相关组织团队的创建,都得依赖于对老子文化多元性、涉身性、和谐性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因此,国内老子文化研究者要力改内敛、封闭、自我张扬意识缺乏等固有观念,多渠道挖掘老子文化的内涵,突破历史局限,实现老子文化在当前信仰缺失、生态混乱的世界的烛照效应。

[1]高秀昌.探寻绿色发展之路弘扬老子生存之道[EB/OL].(2010-09-20)[2011-07-26].http://www.hnass.com.cn/htm l/Dir/2010/09/20/00/36/92.htm.

[2]武铁传.老子政治思想与当代政治文明的互通[J].求索,2009,(6):91-92.

[3]李文琴.老子政治思想浅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86-388.

[4]田文棠.老子与文化[J].中国文化研究,1995,(7):5-11.

[5]杨俊彩.老子道德观管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69-372.

[6]高成,黄承贵.老子的道德哲学及其现代道德观的构建[J].青海社会科学,2003,(6):69-72.

[7]汪天文.老子字宙观的现代诠释——用现代宇宙学理论与量子理论看老子思想[J].江汉论坛,2008,(8):67-71.

[8]万岗.老子养生观辨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5):50-52.

[9]谢清果,李春朋.老子“知不知”的养生观[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23-29.

[10]谢清果.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学诠释[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9-20.

[11]唐诚青.论老子的和谐观[J].中国道教,2007,(3):38-39.

[12]于洪卫.老子和谐思想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9,(12):109-113.

[13]曲辰.老子思想批判·前言[EB/OL].(2009-03-04)[2011-07-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fb02e6b0100c4gj.htm l.

[14]王鲁峰.河南代表委员呼吁应尽快筹建老子学院[N/OL].(2010-01-29)[2011-07-16].http://news.shangdu.com/102/2010/01/29/2010-01-29_335122_ 102.shtm l.

[15]何雄飞.老子西行记[J].新周刊,2011,(7):114-119.

[16]Damian J Bebell,Shannon M Fera.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Selected English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ao Te Ching[J].Asian Philosophy,2000,10(2):133-147.

[17]石中元.《老子》出版古今谈[C]//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2003.

[18]杨静.从模因论看《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D].开封:河南大学,2008.

The Status Quo and Couatermeasure of Lao Zi Culture Overseas Communication

WEN Jun-chao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China)

Features of I culture define itself as Henan-Province-centered and Dao-De-principle-centered.The status quo of it is still spread within,the media paper-based,and few research on dissem ination effect.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the fields of funding,team building,industrial chain construction,internal training.

Lao Zi culture;overseas communication;central China culture

B223.1

A

1672-3910(2012)01-0012-04

2011-10-18

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2011B716)

温军超(1979-),男,河南西平人,硕士。

猜你喜欢
老子文化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谁远谁近?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论老子处世哲学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