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六爻与对应组卦的哲学管理意蕴

2012-04-07 22:07贺雨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爻辞易经事物

贺雨生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河南 焦作 454001)

《乾卦》六爻与对应组卦的哲学管理意蕴

贺雨生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河南 焦作 454001)

《乾卦》描摹事物运动变化曲折轨迹,以后各卦,可以在各自所指示的领域,推定其在《乾卦》揭示的运动曲线上的相应的轨迹,内在富有哲学管理意蕴,需要建立相应的拟象思维并科学的认识方式,结合此时此地此物此象来识悟、应用。

易经;乾卦六爻;对应组卦;隐象;哲学管理

通过《易经》推究占筮乃是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动机和需要,隐含“察往知来”的思维指向,从传说中伏羲作八卦到文王推演、周公系辞、孔子赞《易》,显示整体直观摩拟的思维意图和倾向,《易传》实现了《易经》由纯占筮形式到哲理化阐释的转变。借重于《易传》,后人才建立起《易经》蕴涵义理的意识。《易经》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对宇宙万象的动态摩拟。《乾卦》既象征天,又寓理于象,形象化六阶段。这相对于西方哲学,虽缺乏逻辑思辨的科学基础,但有独特的拟象体悟优势。《乾卦》六爻表征六阶段,由阴阳爻位变形成的十二个卦,进一步揭示了各阶段的总体特征及趋向。六爻之动,基于阴阳观念,符示事变呈阶段性运行的规律特征,指出了事物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原则性方法,且以极凝炼的情态辞表达作者的关注之情和价值判断取舍,可以说是观念和方法的统一,理智与情感、意志的统一。对于后来人而言,应建立相应的拟象思维并科学的认识方式,需要结合此时此地此物此象来体会和识悟。当我们参与创立或从事某一事业时,体会《乾卦》六爻与对应组卦的哲学管理意蕴,深有启示意义。

《乾卦》六爻表征事物运动变化的六阶段及基本特征,描摹出事物曲折运动变化的一般轨迹,以后各卦,可以在各自所指示的领域,推定其在《乾卦》揭示的运动曲线上的相应的轨迹。从一定意义上说,以后各卦都是对《乾卦》揭示的运动轨迹的展开,且各有所指,各有侧重。根据不同的分类,可归数卦入某一领域,或一卦可能归属不同的领域。汉代孟喜提出十二消息卦,又称十二辟卦(《孟氏章句》),用来阐述刚柔变化、阴阳消长的规律。由此,据阳刚阴柔的思想,结合矛盾论,提出关于阴阳消长的规律的另外两组十二个组卦,对《乾卦》揭示的运动轨迹作深一层的分析。

一阳爻在众阴爻的上升依次形成复、师、豫、比、剥、坤六个卦象,各卦整体意义与该阳爻相联系,并且该卦爻分别对应于《乾卦》六爻之一,进一步揭示《乾卦》各爻指示的运动阶段及其现象、特征及趋向。

“复”从字面意思可见,它是截取既成事物某一片段,表征事物复苏的运动特性。从事物发展过程看,应是《坤》表征起始。《坤》是潜隐态,不是万物而孕育万物。《复》由一阳息坤的初爻而来。“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一阳来复,成动象(下卦为震为动),但初来在下,为众阴所迫,所以行之不远就返回,不会出现芊芥不良后果,很好。卦辞“利有攸往”,仅指具有初步的条件和可能性。《复》指初步的运动状态及趋势。《复·初九》和《复卦》整体,契合于《乾·初九》“潜龙勿用”。《乾卦》初九爻在一卦最底层,象征事物的初始的萌芽孕育阶段。

阳爻再上升一位,成《师卦》:“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意指有才干的人获得指挥职务,深入士兵当中而不脱离群众,不仅无过失,反而因打了胜仗,得到君王的多次奖赏。以此形象地描绘出事物呈现繁荣兴旺的发展景象和态势。九二爻和《师卦》,吻合《乾·九二》。《乾卦》九二爻揭示的是事物形成阶段。“见龙在田”,龙在原野上显现。“利见大人”,宜于伟大人物的出现。“圣明德备曰大人”(《易纬乾凿度)),也就是能体大道而行的人。此语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事物已有模有样,事情已有眉有眼。与九五爻的“天”相形之下,“田”显示事物发展的状况仅仅是初步的。

《谦卦》为阳爻跃升至第三位。“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这既承接了《师卦》阳爻描绘的景象,又奇妙地应和了《乾·九三》爻辞。这是事物的成型阶段。《乾卦》揭示事物在这一阶段,比较健全和完备,呈现兴旺发达的运动态势,同时也存在导致衰落的因素和趋势。人之青年,木之成树,事业之初具规模,皆可归入此阶段。《乾卦》提示了遭遇“厉”的可能性。老子“不自伐,故有功”,即不居功自傲,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而谦卦爻辞中“终”字言外之意,可推测会出现梗绊。“吉”的最终结果是由既“劳”又“谦”造成的。

《乾卦》九四爻爻辞“或跃在渊,无咎”,表征“~”形运动轨迹上的凹槽。龙有时跃入大渊,没什么过错。这是事物发展的低谷阶段,事物发生停滞、倒退。何以无咎?龙或跃或升,进退有据,自动自发。跃虽形似潜,但乘势而入,蓄势待发,故而无咎。豫“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由疑田误,田猎意,打猎大有收获。后者为古代捕鱼之法,为例举。[1]田猎属古代贵族的一项重要活动,有休整之意。这里含蓄地表达出“应适当放松”的思想——冀不完全是牵强附会。

《乾卦》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代表事物发展的全盛阶段。这里,“大人”据高位,发挥出全局性的作用和影响。与九二爻所处的地位作用范围显然大不相同。

“天”“田”联系起来看,很容易发现《易经》指称运动的曲线上升性。阳爻进位成比之卦象。《比卦》九五爻为阳,五又是中数(一至九),《易经》中处上卦中位。《比卦》九五有乾卦“飞龙在天”之象。爻辞描绘的是一次国王打猎的场景。古代国王行猎设场,严谨平民入内,这里却是“邑人不诫”。依孟子讲的周文王与民同乐的思想,反映出一种安定和谐的社会气象。《比卦》之于《乾》九五爻的揭示,是“以小见大”的侧面反映手法。

接下来看《剥卦》。“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上九爻是一卦的终爻,同一序列的卦变到此进入收尾阶段。卦辞“不利有攸往”,显然着眼于全卦和上九爻象而言。卦爻辞结合,可以发觉作者对此种现象的反对和警示,犹如常人语“不能再往前走了”。该卦爻辞也可以看做是对《乾卦》“亢龙有悔”的一个诠释,表征事物的衰落阶段。《剥卦》象辞“小人长也”则仅揭示了卦变的另一个侧面。

“反者,道之动”,犹需注意阴爻表征的隐伏的、对立的、离析的因素及其变化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至《剥》、《复》、《坤》,接下来又进入《坤》态。《坤》,代表原始混沌状态,事物发展到这里,使事物又呈现某种混沌象。依据阴阳互含的观点,《坤》错卦为《乾》,体阴而阳伏,隐《乾》象。一阴爻在众阳爻中,除了大有卦阴爻据上卦五位而“吉”外,其余或“吝”或“凶”,大都拘滞不通没有发展前途——可见阴之柔弱——体现《易经》阳刚阴柔的思想意识。但可以发现,阴爻因其数量地位的增加而渐渐扩大作用和影响。以《坤》《乾》为起始点,阴爻增势依次经历《姤》、《遁》、《否》、《观》、《剥》,重回到《坤》态的六卦六阶段。从阴爻变化角度看,《剥卦》《象》辞着眼于阴爻的增长,是有道理的。根据这六卦卦爻辞,可以看出,随着阴爻势力的增长,它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也在曲折增强,但不如阳爻表征事物那样有力。但阴爻势力的增大,又足以使事物发生变化和转化。这就是阴阳消长的辩证法。《乾》《坤》互隐,则阴爻增势六卦为阳爻上升六卦的对应隐象。阴爻增势构成“~”形曲线运动的隐形轨迹,指示阳性六卦表征的显性运动的隐性动象,表征事物隐伏着的与阳性特征相对立的、离析的动因和倾向。阴爻增势与阳爻上升六卦共同表征乾卦对应六爻的运动内涵。六爻六阶段中“物极必反”的意识与马克思的过程思想近似,且《易经》以《未济》终,《易传》作者已触及《易经》蕴涵“无穷尽”之意。

三段式着眼于矛盾,揭示事物变化的三阶段;六爻说着眼于事物带有规律性特征的变化,表征事物运动变化的六种连续性状态,它同样是基于矛盾的运动。阴阳就是由《易经》始,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对立统一的独特范畴。我们观察事物,可以发现,一般的变化过程就是孕育、产生、壮大、曲折变化、兴盛、衰亡的现象。这启发我们在作一项事业时,有意识地作六阶段的划分。在该事业正式创立之前,则事情处于准备阶段,条件非公开、非正式地创造、积累,事物相对地内部运行,相当于处在《乾卦》初九爻表征的潜态。对应的《复卦》,一般理解复为恢复,这里同时可作覆盖的解释。因为从卦象上看,阳表动,但隐伏在重阴之下,为重阴所遮蔽,不管从内因,还是外阴看,都应是“不远”。所以,一项事业尚在酝酿筹划之中,都当自觉有意识地“行之不远”:一不要铺张,二不要张扬,三不要贪求长远(当然,指不过分,一切都在与起步阶段适应的范围内行事),过此,则可能未萌而先孕育败落因素。《复》、《姤》互为错卦,从姤卦指示为复的隐象看,对立的、离析的因素比较强大,迫使事业在酝酿阶段难以有较大作为。当某一事业创立后,正式与外界发生联系,该事业以其功能和作用,初步显示自身的独立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因素的变化,这一事业合乎本性或规律性地曲折前进、发展,到一定时期,表现出全面发展的状态,接下来,盛极必衰,显出由盛转衰的必然。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作用下的周期性现象。当然周期长短及其转化衔接形式,需要建立一种理论模型加以说明。这种理论模型需要把各种自然、社会恒量、变量等多种参数纳入其中,而这需要多学科的协调工作。

《乾·九二》及《师卦》表征事物初成态,但结合《师卦》其它爻辞和隐象《遁卦》,可知内在离乱的动因和倾向。《比卦》对应《乾·九五》,为全盛态,但隐象《剥卦》却表征离析、终结的潜在态势,因此,周期性的连续和转换是必然的。既认识及此,在转折来临之时,我们当自觉促成事业向更高的阶段或运动形式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抛弃,而是作为新周期运动的起点,使一事业获得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和更优越的内容。在某一事业运行中,我们要树立总体的认识并认识到这一周期是从属于更广泛的过程和运动周期的,同时,结合《乾卦》六爻与对应组卦,把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事业运行所处的阶段及其阶段性特征方面,参考《易经》六爻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态度去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实际上就是阶段性思维的反映。一家企业发展也是如此。企业管理也要对企业发展阶段作出准确把握和定位,参照《易经》六爻说,把力量放在基本的经营管理领域和关键性的环节上,注意克服和避免某一阶段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当企业出现一定规模和发展势头时,能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决策。若处于《乾·九三》阶段,则当思警惕,保持谦虚,这不仅是品德,而且结合下一阶段和隐象否卦表征转衰的趋向,《谦》还是必需的应对态度;当处于《乾·九四》凹槽阶段,则当思“《豫》”。《观卦》为《豫》的隐象,不论卦名卦辞,意指观望、观察、审慎思虑,有不作为的意味,所以,结合观卦理解,豫还指一种运作状态:适当收缩,顺应事物发展态势作适当休整,为“飞龙在天”蓄势。

[1]刘先枚.《周易》新证[J].周易研究,1991,(1).

B221

A

1673-2219(2012)01-0006-02

2011-11-07

贺雨生(1970-),男,河南武陟人,中共焦作市委党校马列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爻辞易经事物
《周易》卦爻辞的空间性言说
《易经·序卦》探微
美好的事物
临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奇妙事物用心看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易经》里的《天演论》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