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溃疡的护理进展

2012-04-09 05:24石晓云李克伟张三兵李小洁蔡新汝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半透膜负压骨科

石晓云 李克伟 张三兵 李小洁 蔡新汝 石 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也称“人工皮”技术,是在传统的引流管外包裹一层海绵状多孔材料,将创面缝合或用特殊薄膜材料封闭,外加持续的负压吸引力。这样,可加大引流面积,过滤大块组织,不易堵塞引流管,创面无死腔,渗出“零积聚”。在额定的负压作用下减轻组织间水肿,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毛细血管再生,减少细菌数量,从而促进肉芽组织、上皮组织的生长[1]。封闭半透膜覆盖于填充了敷料后的创面上,为伤口愈合提供了一个密封环境,其能透过水蒸气但不能透过液态水,还能防止细菌侵入[2]。引流管路负责将半透膜下密封环境中的渗出液引出,可根据创面大小,放置一根或多根引流管引流,将引流管有规律的包裹于填充敷料内部,末端引出接负压装置。一般管路为多孔结构,便于全方位引流,且引流管有一定的硬度,在负压下不易被吸扁、塌陷,效果满意。现将该技术治疗慢性溃疡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负压引流特点

(1)可控式负压,促进切口血液循环和蛋白质合成。(2)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3)为全方位主动引流提供了持续动力。(4)生物半透膜的封闭作用,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的接触,减少了切口的感染机会。(5)将传统点状或局部引流变成了面状引流。

2 放置方法

常规消毒清创处理后,彻底止血,适当刮除创缘外侧皮肤3~5 cm范围内的毛发,根据溃疡创面大小,选择合适尺寸的创面填充敷料和2根引流管。将一层薄膜敷料填充于创面上,然后将引流管用敷料包裹后置于最佳引流位置(一般置于溃疡最深部)。创面特别大时要适当增加引流管数目,然后再覆盖一层薄膜敷料。75%乙醇擦洗创面周边皮肤,去尽皮脂,用干敷料擦干创面周边皮肤,喷3M皮肤保护膜,然后将封闭半透膜覆盖于敷料上,边缘覆盖应超过创缘皮肤3~5 cm。粘贴要紧密,避免空鼓皱褶,引流管引出部位尤其要避免空隙形成,可以使用系膜法固定。连接负压吸引表,调整好负压源参数,将引流管接通负压即可。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准备

3.1.1 评估 包括造成溃疡后伤口持续不愈合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局部因素的评估[3]。对年龄的评估,因为不同年龄病人骨骼、肌肉、肉芽生长愈合的速度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的再生能力减弱,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年龄老化使溃疡反应减慢,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皮脂腺分泌功能减缓[4]。

3.1.2 营养 在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中,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及锌元素是促成白细胞、胶原纤维形成的主要物质,它们的减少会使溃疡伤口迁延不愈[5]。营养不良时白细胞生成会减少,吞噬功能低下,伤口感染机会增加,从而影响VSD治疗溃疡的效果。

3.1.3 免疫系统受损 如艾滋病、癌症,由于白细胞数目减少阻碍巨噬细胞的功能,无法引导正常的溃疡伤口发生反应,造成继发感染。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渗出、毛细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合成,并能加速胶原分解,从而影响溃疡伤口的修复[6]。

3.1.4 疼痛及凝血功能障碍 当刺激逐渐增加或积累到一定水平可诱发疼痛[7],护士应该观察到位,协助医师得当预防和处理。另外,血友病、白血病、肝病、肾病和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人因凝血功能低下,也可导致溃疡伤口延迟愈合,增加感染的机会。

3.1.5 心理社会因素 慢性溃疡伤口的分泌物多,有异味会导致患者心情沮丧,间接影响疾病愈合速度。患者如果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会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

3.2 消毒 以传统的消毒方法消毒手术区域使该区域内达到无害化[8]。用碘伏由外向内,面积超过外层敷料边缘20 cm,创面内用生理盐水冲洗2遍,用吸引器吸干,干纱布擦拭干净。

3.3 选择合适的敷料 根据溃疡创面的大小、形状,选择尺寸、规格合适的敷料。一般内层海绵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可根据大小裁剪。外层薄膜敷料依据创面大小任意裁剪,需要贴覆紧密[9]。

3.4 术中配合

3.4.1 止痛 清创前,依据疼痛评分,对症使用止痛剂或麻醉剂(按照我科的经验,我们采用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曲马多100 mg入壶,取得的效果理想),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3.4.2 清创 行外科清创术,术中及时观察,判断患者的疼痛、出血情况,并认真记录,协助医师给予必要的止痛、止血措施。

3.4.3 置管 将2根硅胶引流管置于溃疡伤口内,用缝合线固定,其中一根为灌注管,连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另外一根为引流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保证生理盐水或药物能够持续通畅滴入以达到治疗效果。

3.5 术后护理

3.5.1 健康宣教 操作完毕后,护士应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注意保护引流系统,不要牵拉管道,更不要随意调整参数,以保证治疗持续且有效[10]。

3.5.2 保持引流有效 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避免尖锐物体如针头、指甲、床棱角等刺破封闭膜致引流失败。避免压迫、弯折引流管。护士要随时观察引流情况,尤其应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参数[11]。

3.5.3 遵循操作规程 防止创面继发性损伤,治疗周期结束,需要更换引流系统时,应先撤出负压,轻轻揭去封闭半透膜及外层填充敷料,移除引流管道,再揭除内层填充敷料[12]。如有敷料干结或与创面粘贴致密的情况,应用无菌盐水湿润后再揭除[13]。

3.5.4 有效控制疼痛 根据溃疡创面面积的大小,在去掉或更换敷料时势必会造成较重的疼痛[14],应协助医师给予有效地止痛后再实施操作。

3.5.5 负压效果的观察 保持有效地负压是负压封闭系统引流成败的关键。负压一般维持在125~450 mmHg。持续负压是VSD的主要特点,VSD负压过低或过高均可导致引流管堵塞。负压过高会导致出血量增大、张力性水泡。每引流出50 ml液体时,负压引流瓶内的负压就会减少75 mmHg,如此类推,根据这种情况及时补充失去的负压。负压一旦消失时间过长,溃疡伤口区域内就会积存液体无法被引流出去,因此,要密切观察负压情况,一旦发现负压失效,立即查找原因并报告医师,必要时重新更换引流装置。

4 并发症预防

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溃疡的护理重点就是观察术后并发症,溃疡创面填充敷料干结变硬后会导致引流效果变差,因此敷料使用期间,护士要经常巡视并触摸填充敷料表层,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腔隙填塞 这是因为填充敷料残留。对于创口小、潜行腔隙大或窦道较深的部位要认真检查,避免因为牵拉等原因导致小块敷料遗留在创腔内,影响到切口的愈合[15]。

4.2 引流管堵塞 引流管堵塞时可截断负压,甚至使引流管鼓起,从而看不到引流管的管形,应使用导丝疏通或用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器脉冲式冲洗引流管,必要时重新更换管路再连接负压。此外,半透膜密封不平、负压源工作异常、引流管三通处漏气、引流管折叠都可发生此现象。要分析原因后再做出相应处理。

4.3 出血 当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引出时,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认真检查创面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如果有,立即通知医师彻底止血后再行引流[16]。

4.4 感染 敷料内有坏死物质残留,或出现黄绿色污点甚至散发臭味时,提示有感染。所以,护士一旦发现有感染,应立即通知医师更换负压引流装置[17]。

4.5 皮肤问题 一般半透膜是不会造成毛囊炎、皮炎的,但贴敷前仍要做好皮肤的清洁工作,护士一旦发现毛囊感染、皮肤红肿等现象,立即通知医师更换贴膜[18]。

总之,骨科护士在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溃疡过程中的护理支持与参与,锻炼了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技术含量,更为患者的全程治疗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护士的护理参与与指导为治疗提供了全方位、无缝隙的临床观察,为更好地救治患者、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宁 宁,朱 红主编.临床护理指南丛书骨科护理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11:48.

[2]李 东,张 杰,牛星焘.密闭湿润环境与创面愈合[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0,11(3):142 -144.

[3]宁 宁,朱 红主编.外科护理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11.

[4]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主编.现代切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34.

[5]孙 燕,易祖玲主编.骨科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3.

[6]杜 克,王守志主编.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3.

[7]常 燕,周 颖,梁宏云,等主编.骨科护理规范及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249.

[8]高小雁主编.骨科护理必备[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131.

[9]裘华德,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18(4):233 -234.

[10]于兰贞,万雁雁.治疗慢性溃疡促进切口愈合的护理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59 -361.

[11]徐 叶主编.最新医院骨科临床护理操作规程与护理风险防范及护士长工作必备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8.

[12]王震云.医用切口敷料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87 -88.

[13]张春秀,赵士琴.康尔透明贴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5):618 -619.

[14]黄凯如,钟建华.新型敷料与切口愈合[J].医疗设备,2005,2:29-30.

[15]刘 琴,曹志军.切口换药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7,9(2):183 -184.

[16]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

[17]杨晓静,范 红.湿性切口愈合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0 -1941.

[18]Bradley M,Cullum N,Nelson EA et al.Systematic reviews of wound care management.Dressings and topical agents used in the healing of chronic wounds[J].Health Technol Assess,1999,3(17):1-4.

猜你喜欢
半透膜负压骨科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渗透作用”实验中半透膜的选择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渗透作用实验装置改进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