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等待手术期间的心理体验

2012-04-09 05:24高秀梅刘柏友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瓣膜病瓣膜

高秀梅 刘柏友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由于多瓣受损时间长,心脏处于高负荷超能状态,心脏细胞受到损害,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手术死亡率较高[1]。尤其是心功能Ⅳ级者手术前必须加强治疗,待心功能改善至Ⅲ级时再考虑手术,这期间,患者往往出现心理问题。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会延续至术后,患者会认为,自身的完整性被破坏,对换上的瓣膜能用多久十分担心,一旦瓣膜失灵会危及生命,而产生忧虑、惶惶不安,甚至感到悲伤[2]。笔者通过对等待手术的患者进行访谈,探寻其心理状况,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2~3月在我科住院等待瓣膜置换的患者8例。均自愿参加调查,男5例,女3例。年龄34~61岁。其中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6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2例。心功能均为Ⅳ级。为保护患者隐私,8例患者分别用代号C 1~C 8表示。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非结构访谈,访谈在病房床旁进行,访谈采用“您觉得入院这些天感觉好一点没有?”“现在您有什么需要想了解的吗?”“现在您是怎么想的?”等开放式问题,谈话时做适当追问,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以便更深入地挖掘其感受。每例患者的访谈时间为20~30 min。

1.2.2 资料分析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进行资料分析与整理。访谈资料按照Colaizzi[3]的7步分析法进行。每次访谈结束后,反复聆听录音,然后逐字逐句转录,对访谈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4]。记录受访者的非语言行为,最终形成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5]的语句。再反复阅读,从多次阅读中提炼其中的主要观点与意见[6],将观点、意见汇集,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形成初步主题概念。对初步形成的主题概念,进行不断地比较对照,升华出最终的主题概念[7]。最后取得受访者确切的见解。

2 结果

2.1 心理障碍

2.1.1 对手术费用的担心。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所有患者都感到负担沉重。C 1:“我们家里有3个娃娃在读书,看病大多都是借兄弟姐妹的钱,我希望医师能把我的病治好,以后好挣钱还账。”C 3:“我们是农村来的,没有多少钱,但是我想给老婆换好一点的进口的瓣膜,不晓得社保能不能给报?能报的话该多好啊!”C 8:“我们来医院看病,把家里的钱全拿来了,来医院共交了12万,不晓得钱够不够?这个手术大概需要多少钱啊?”

2.1.2 焦虑与恐惧。在8例受访者中,已经住院天数最短的是5 d,最长的是21 d,在他们等待手术期间,都表示希望医师早点给自己安排手术,不想再等下去,显得非常焦虑,同时表现出恐惧心理。C 2:“做了手术后,我到底还能活多少年?”C 7:“我都等了21 d了,什么时候医师才能给我做手术啊?手术换了瓣膜是不是比正常人要差好多呀!”C 3:“我身体那么瘦,只有85斤,会不会影响手术啊?万一手术再有个其他情况发生,可怎么办呀!”C 8:“换了瓣膜后还不能感冒,感冒了非常恼火,重的话会不会要命啊!听说手术后还要一直吃药,会不会有啥副作用?”

2.2 过度依赖

2.2.1 对家人的依赖 患者入院后对家人十分依赖,每例患者有1~2名亲人陪伴,8例受访者均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亲人陪在身边的意愿。C 2:“我儿子说我是60多岁的人了,他听说换生物瓣比较好,没问题的话至少能活20年,我听我儿子的。”C 5:“这次住院我好想让我的父母来,但是考虑到他们都70多岁了,我没打电话通知他们来。我弟弟和妹妹一直轮班陪着我,我不让他们走。”

2.2.2 对医护人员的依赖 8例患者心功能均为Ⅳ级,有心力衰竭症状,均需卧床休息,希望医师经常来探视。C 1:“我怎么没看到过女医师?我想让女医师给我做手术,最好是老一点的。”C 4:“科里好多年轻的医师,我想让主任给我治,用什么药我也很放心。”C 6:“什么时候能够见到医师啊?一般都是早上交班的时候医师过来看我,要是我有事找医师的话,该怎么办啊?”C 8:“我想和医师说我的小腿和脚肿的没有那么厉害了,是不是还要每天记尿量啊?医师一般几点下手术啊?”

3 讨论

3.1 与患者积极有效地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本组患者中大多数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差,因为对心脏瓣膜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对手术效果及费用非常担忧,出现了焦虑与恐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制定了术前访视单及术前健康教育单。每天由1名专业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并请术后恢复好的患者与其交流,消除其对手术的顾虑及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并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发放心脏瓣膜病患者指导手册,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大致了解,减轻其恐惧心理。如果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要及时排疑解答,加强患者的理性认识,促使患者做出正确选择。同时,由于疾病及手术涉及的相关知识多而复杂,护士应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与紧迫感,努力充实自己。护士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地位的患者应掌握提高交流的技巧,取得患者的信赖,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8]。

3.2 主动关心帮助患者,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与价值感 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应激刺激,不仅有身体上的创伤刺激,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严重的消极心理反应可以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9]。本组病例中,受访者均出现了对家人及医务人员的依赖,因此,术前护士应主动关心帮助患者,并热情接近患者,倾听患者主述,及时将患者的具体不适反馈给医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帮助患者认识到不做手术的危害性以及手术的必要性。积极组织家属座谈,向家属讲明家人支持对患者的巨大意义,与家属共同探讨帮助患者的方法与途径。

综上所述,等待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理体验非常复杂,他们有着强烈的治好病的期望,也有着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同时这些患者还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对家属及医务人员十分依赖,所以对这类患者要主动关心照顾,及时解惑答疑,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减轻其心理负担。

[1]段广才主编.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42.

[2]郭加强,吴清玉主编.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

[3]Claizzi P.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nologist views i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478.

[4]彭幼清,姜建新,张莉萍,等.护理心肺联合移植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1 -3.

[5]Giacomini M,Cook D,DeJean D.Life support decision making in critical care:identifying and appraising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evidence[J].Crit Care Med,2009,37(4):1475 -1482.

[6]Rusinova K,Pochard F,Kentish - Barnes N,et,al.Qualitative research:adding drive and dimension to clinical research[J].Crit Care Med,2009,37(1suppl):140 -146.

[7]Sinuff T,Cook D,Giacomini M,et al.How qualitative research can conribut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Med,2007,35(9):2083-2089.

[8]丛玉梅,孙红敏,杨 君,等.复杂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286.

[9]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8.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瓣膜病瓣膜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