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的护理观察

2012-04-09 06:55田苗
哈尔滨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镇痛剂镇静剂危重

田苗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

危重患者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的护理观察

田苗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

镇静剂和镇痛剂在ICU危重患者的监护治疗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危重患者给予镇静剂和镇痛剂治疗,已成为重症医学的一项常规治疗手段。在对患者实施镇静、镇痛的过程中,ICU护士必须了解镇静、镇痛药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加强生命体征、气道、皮肤等临床监护治疗及心理护理,加强责任心,使患者的疾病尽快痊愈

危重患者;镇静剂;镇痛剂;护理观察

ICU病人镇静不足及疼痛控制欠完善仍普通存在,围手术期尤其是术后重症病人的镇静和镇痛都明显不够,均达不到有效的镇静和镇痛,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影响病人的整体预后。对气管插管患者给予镇静剂和(或)镇痛剂治疗,已成为我院ICU一项常规治疗手段。机械通气时应用镇静剂和镇痛剂是使患者能耐受气管插管,抑制呼吸中枢的呼吸驱动力[1],可以减轻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不适心理状态以及躯体疾病和手术切口疼痛,使患者容易入睡,使机械通气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加快病情好转痊愈。同时还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必备步骤。

1 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的目的

降低氧耗量和代谢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或缓解患者疼痛,消除心理恐惧,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和安全感。保证治疗措施的实施,降低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

2 常用镇静、镇痛剂选择

2.2 异丙酚: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临床应用剂型为水溶性乳剂。中心静脉单独给药,起效快,时效短,苏醒快,无蓄积,用药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

2.3 盐酸吗啡:起效迅速,效果好,可控性强。但对低血容量病人易引起低血压。使用大量吗啡可引起组胺释放,导致低血压和其他副作用。以下情况不宜使用:①支气管哮喘;②上呼吸道梗阻;③颅内高压和颅内占位性病变;④严重肝功能障碍;⑤待产妇;⑥1岁以内幼儿。

2.4 哌替啶:镇静催眠及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2.5 枸橼酸芬太尼: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本品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3 疼痛评估

ICU内患者疼痛评估;主要依靠主观指标。包括疼痛部位、特点,加重、减轻因素和强度。常用评估方法有:①体表面积评分法;②数字评定量表法;③面部表情量表法;④语言评分量表法。疼痛评估最可靠方法来源于患者主述。

4 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时的观察和护理

4.1 加强宣教:重视患者有关疼痛知识的宣教,告知病人或其家属使用镇静剂或镇痛剂时,能减少病人在机械通气时对呼吸机的对抗,增加舒适感,且苏醒迅速、完全,短期正确剂量使用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术后切口的愈合也无影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镇静剂和镇痛剂,为患者提供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也要减少患者对镇静剂或镇痛剂的依赖。

4.2 减少刺激,提高ICU病人睡眠质量:在ICU的病人中有80%以上的病人有睡眠障碍,多数病人认为其他人的谈话、工作人员的各种活动产生的噪音,呼吸机、监护仪、空气压缩机等仪器发出的噪音,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吸痰、留置胃管尿管及静脉注射等操作均可导致患者睡眠缺乏。因此,护士要采取必要措施提高ICU病人的睡眠质量。比如: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灯光柔和,避免仪器设备不必要的噪音,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操作时,应选择适宜的时间段,集中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和排除持续刺激病人的因素,如膀胱充盈、尿管不适、输液外渗、疼痛等不良刺激。若采取非药物措施后仍然存在睡眠障碍者,可应用药物诱导睡眠。

4.3 严密监测:镇静类药物多对心血管及呼吸有抑制作用,应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呼吸、血压、瞳孔、神志的变化。每30~60 min记录1次。使用中每日执行唤醒策略,进行评估和相关治疗护理,停药后注意药物的反跳作用。

4.3.1 中枢神经系统:病人在镇静、镇痛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嗜睡,昏迷及呼唤病人姓名有无反应,视物是否清楚。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4.3.2 呼吸系统:力月西、吗啡、异丙酚可产生呼吸抑制作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声响等。定时查血气,了解有无缺氧和CO2潴留。当呼吸频率<10次/min,胸廓运动变浅,SpO2降低,应暂停镇静剂使用。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在镇静状态时应做好气管插管位置的固定,避免管道打折、移位或脱出,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门齿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寸带固定气管插管不宜过紧,以防管腔变形。质地较软的插管要用牙垫固定,防止扭曲、打折。深度镇静患者的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咳嗽反射抑制,肺的自洁能力降低,肺部分泌物不能排出,从而增加了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机会,所以护士要重视保持气道的通畅,软水枕置于病人颈肩部,头稍后仰,加强呼吸道的温湿化,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按需吸痰。

4.3.3 循环系统:镇静治疗对循环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低血压。药物注射的速度和剂量是导致低血压的重要因素。镇静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开始给药时根据病人镇静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给药速度,适当进行液体复苏。

4.4 控制好剂量及注射时间:严格按医嘱给予病人合适的剂量,结合病人的实际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镇痛护理。

4.5 严格无菌操作:应用微量泵静注镇静、镇痛药时,输液管道每日更换(三通管、延长管、注射器等),防止输液管道连接部位的脱落、栓塞及深静脉感染。

4.6 皮肤:镇静后患者的自主活动减少,对于体重大、病情重的患者应防止褥疮的发生。放置气垫床,注意检查耳廓、枕部、骶尾部等易受压部位皮肤的完整性。保持床单位平整无皱褶,清洁干燥,无渣屑。抬、翻患者时动作要轻、稳,避免拖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2h给患者翻身1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4.7 心理护理: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身体已处于应激状态,又与外界隔离,与家人交流减少,担心自己病情恶化、不能恢复,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压抑等情绪。在患者清醒时期,加强护患沟通。向患者讲解各种插管、仪器、检查的作用及重要性。在对病人进行镇静或镇痛治疗前应与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减轻痛苦,减少躁动,有利于各项治疗和监测的顺利进行,同时,让患者家属也感到给病人应用镇静、镇痛剂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5 小结

国际上已经把对疼痛的监测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危重症患者对镇静、镇痛的需求也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国外学者调查表明[2],离开ICU患者中50%保留对ICU经历痛苦记忆,70%患者在ICU中存在焦虑和激惹,因此,我们在治疗、护理病人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病情和各项监测指标,注意镇静水平调整,认真调节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避免药物毒副作用和药物过量、药物蓄积,使镇静镇痛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恰到好处,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和恐惧感,使他们不感知或遗忘其危重阶段的多种痛苦。

[1]王珍.ICU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观察[J].现代护理,2008,19:111-112.

[2]陆蓉.ICU非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痛镇静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12:84-86.

R472

B学科分类代码32071

1001-8131(2012)04-0326-02

收稿日?期:2012-03-30

猜你喜欢
镇痛剂镇静剂危重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胸外科腔镜下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剂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健康素养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怀尔德:死亡恐惧的镇痛剂
——《白噪音》中“无知”的力量与脆弱)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治疗哮喘重症患者时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