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2012-04-10 06:02李宏斌柴雪姣
河北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脑垂体肢体医护人员

李宏斌 柴雪姣

脑垂体瘤是一组在脑垂体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脑垂体瘤大部分为良性腺瘤,极少数为癌,如果不及早治疗就会给患者身体及精神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采取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压力沉重,这种患者心理压力的影响,对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康复,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脑垂体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阐述,目的是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好的配合手术运作,使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对脑垂体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但是在大多医院中对此并不是十分重视。通过本篇的阐述,笔者希望能引起同业对脑垂体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重视,以此来促进脑垂体患者的康复进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1年4至9月32例脑垂体手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9~61岁,平均年龄42岁。病例中手术前有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患者占60%,其中女性居多;术中有恐惧心理的患者占40%,其中男性居多;术后有心理压力、郁闷情绪出现的患者占30%,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各占一半。

1.2 心理分析

1.2.1 术前:通过对32例患者的观察与沟通,他们大多在术前有害怕心理,尤其女性这种恐惧心理更为严重,害怕手术失败或术后疼痛等。同时,大多患者会有懊丧的心理,除手术结果难以预料外,医疗费和手术费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1.2.2 术中:32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大多数患者出现心烦意乱的情况,由于紧张、害怕,手术室没有亲人在场,他们急需护理工作者的关心与呵护。

1.2.3 术后:32例患者大多有烦躁、易怒,容易情绪化的特点。其中2例出现无缘由骂人的现象。

1.3 结果 通过对32例脑垂体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使脑垂体患者对手术有了正确的认识,建立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而且32例患者均取得了手术的成功与术后的康复。

2 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根据脑垂体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与情绪状态,为保证手术圆满成功,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实施,在手术前需要先对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向患者家属说明术前患者心理脆弱,家人对其关心、让患者放下思想负担的重要性,因为家属的劝解是最让患者信服的[1],所以患者家属的配合极为重要。同时,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多讲述跟患者同样情况的病例,讲解其他患者战胜病魔时的心态,告诉患者自己随时都在其身边,鼓励患者消除恐惧。在向患者讲解时,要注意话语的平稳与柔和,还有护理人员的动作也要稳重、大方,给人安全的感觉,这样才会争取到患者的信赖。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要对患者有个确切的称呼。有了恰当的称呼,再询问患者的需要,并向其讲解这种手术很常见,自己遇到过很多这种病例的手术,现在他们都恢复了健康,而且工作也很好。这种鼓励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放下顾虑心,树立起战胜病魔的决心,同时他们也会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与依赖的心理,这种心理很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遇到情绪烦躁、难以克制自己情绪的患者,除了上述的步骤外,还要进一步对其耐心讲解,让其明白这种脑垂体瘤的普遍性。这些讲解会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对患者消除烦躁有极大的作用。

还可以向心理郁闷、情绪低落的患者讲解情绪对手术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鼓励患者以轻松愉快的心理,面对手术,建立起阳光的治疗心情与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讲解中,还可针对自己熟悉的利好的病例,向患者讲解这些病例中的患者是怎样看待手术的[2],他们手术成功后,现在的生活情况如何。

在对脑垂体瘤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的时候,切忌像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一样,这样,会让患者增加反感,抵触与护理人员的思想交流,而且会起到增强患者心理负担与压力的负面作用。护理人员在对脑垂体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举止稳重,动作轻柔,话语坦诚,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心理护理的氛围,利于心理护理的开展与实施。

2.2 术中心理护理 脑垂体瘤患者的术中心理护理,主要是肢体语言和语言方面对患者进行安抚,在医护动作上要大方、自然与稳重,避免让患者产生急躁与紧张的心理。

实施手术时,为保证手术环境的优良和无菌化的操作,术中护理人员语言很少,应以肢体语言为主。所以,这时的心理护理不以语言为主,即使有语言,也是以安慰患者的情绪为主,劝慰患者手术很快完成,或者说些有手术无关的话,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

护理人员的肢体语言主要体现在医护人员对患者暗示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手势动作。这些肢体语言都会对患者,起到坚定信心的作用,而且让患者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立的。当然这种肢体语言,必须建立在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因为医护人员如果与患者并不熟悉,就没有办法实施手术中的肢体语言,即使实施了,也不一定会起到安慰患者的作用,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这种针对患者术中的心理护理的肢体语言,只能建立在术前的心理护理基础上,在医护人员与患者比较熟识的情况下,患者把医护人员已经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与可信赖的人,这样在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肢体语言的安慰,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种术中的肢体语言的运用与其它护理手段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恰到好处的得以施展和有效的发挥,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更好的配合手术,促进手术的成功。

2.3 术后心理护理 脑垂体患者在手术后是身体恢复的阶段,这段时间如果患者能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对伤口的愈合,身体的恢复,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本文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少部分患者,依然存在顾虑心、焦躁心和不安的情绪,这种心情与情绪,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极为不利,所以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

3 讨论

本文观察的32例脑垂体瘤患者中,手术后有焦躁不安16例,占50%。针对这种情况,对16例进行了术后心理护理。方法主要是与患者交谈为主,采取唠家常的方式,但不要占用患者太多时间,因为患者需要休息与静养[3],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要切实的掌握好时间,一般情况不宜超过0.5 h,15~20 min是最佳的时间范围。在对患者进行术后心理护理时,要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医护人员才能选择有针对性的办法,为其讲解与引导。要让患者认识到术后静养、心情愉快的重要性,这样才更利于恢复健康。

根据观察,发现术后对自己身体恢复疑心的患者,如果不让其知道病情真实状况,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疑心与困惑,所以,从病理、病情与术后的注意事项上,为患者进行讲解,对患者的心理会带去极大的安慰与安全感,对他们的心情调节也能起到利好的影响。

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的同时,还要对患者饮食及调养进行指导。有的患者事业心很强,这样的患者就要劝解不要想工作的事,只有静心调养好身体[4],才能更好的参加工作,并向其讲解欲速不达的道理,引导患者放下急躁心理,安心静养,争取早日康复。

对于趋向康复的患者,也不能忽视心理护理。因为这个阶段的患者,将要回到工作生活中去,他们思考更多的是生活中纠结的事情,心情也极易产生烦躁与不安。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时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注意饮食的适量与科学搭配。对于运动有困难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辅助其做些轻微的运动,或者帮助其做按摩,促进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

总之,脑垂体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心理与身体康复有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要掌握好心理护理的尺度,把握好分寸,加上精心护理、真诚的心理呵护,才能使患者获得心理的健康,更有利的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1 李翠霞,于淑平,王建宁,等.人性化服务在脑垂体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山西医药杂志,2011,1:25.

2 席淑华,卢根娣,尤秀丽,等.护理科研方法在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5:30.

3 褚玲玲,谢刚敏.心理护理的概念及成分研究进展.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0,2:20.

4 杭素嫣.脑肿瘤56例的心理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25.

猜你喜欢
脑垂体肢体医护人员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对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肢体语言
有些女性不孕是脑垂体有问题
肢体写作漫谈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