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 位——卢氏县水电公司一线工作辑录

2012-04-11 16:27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19期
关键词:卢氏县水电厂房

□李 迪(本刊记者)

□谭 勇(卢氏县水电公司)

卢氏县水电公司是个三百多人的队伍。三十余年来,运行、维修等岗位上的一线职工,师傅带徒弟,徒弟成师傅,一茬茬摸爬滚打,守护着水电站,诠释了岗位一词的准确含义。此刻,把镜头对准他们,让这些值得尊敬的师傅们来说说吧。

曲里水电站任春波:当我第一次跨入电站的大门时,才知道人世间还有这样一份远离城市、远离喧嚣的职业;而当真正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才知道它是与孤独、寂寞为伴的。这种孤独又使人深思:于千千万万人当中我偏偏来到了这里,这里有平行的银线、高耸的杆塔,远方有万家灯火、合家团圆的温馨,心灵不由得摇曳起温暖的烛火,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动,双肩第一次感受到了责任:这就是我的选择我的路。我多想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发电运行值班员。

为了能够迅速地掌握水电站理论知识和设备的结构、性能、特点,我多方收集资料,刻苦钻研,经常学习到深夜。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就向师傅们虚心请教。这样我很快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熟悉了电站内的各种设备,对运行这个岗位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然而作为一名新兵,实际的操作经验较少,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进行倒闸操作时的情景。当时,我手里拿着操作票,走在监护人的前面,心里既兴奋又紧张。仔细地看着设备的双重编号,生怕走错了间隔。监护人(我的师傅)交待了安全注意事项,操作开始。我的双手紧紧地握着操作杆,心却扑咚扑咚地越跳越快,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但还是感觉到了手心的湿润。当听到“对,执行”的命令时,我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三秒思考”,什么“先快后慢”统统忘得一干二净,只是使劲地一拉,结果,刀闸是拉开了,可手却从操作杆上滑下,人也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坐在地上我既懊恼又惭愧。心想,我怎么这么笨呢?这时师傅发话了:“摔疼了没有?快起来吧!没事的,谁都有个第一次,以后多看多练,你能行。”听了师傅一席话,我又重新找回了自信。是呀,怎能因一时的失败而轻言放弃呢?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决不作一个平庸的人。从那以后,每次班里安排有操作任务时,只要有机会,我都会跟着师傅们下现场,边看、边学、边问,牢记各项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回去后细心琢磨,认真体会,倒闸操作、开停机操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若寒来。经过半年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发电运行值班员。

曲里电站谭建英:是谁守候在山的角落,坚持在第一线,坚守着每一个岗位?听一听接下来的故事,就会明白了。

2007年的“7·30”特大洪水使电站遭受重创,干部职工急救抢险,不顾个人的苦和累,抢时间恢复生产。书记刘文超在抢险一线得知家中老母亲有遇难的可能,虽有牵绊之痛还这样说:“我是书记,这儿更需要我,先紧这儿吧。”结果留下永远的遗憾:没能尽孝,只有泪流灵前。

2010年7月24日暴雨成灾,有防汛预案,曲里电站党员兼站长的雷清波带领广大干群奋力抗洪、闸水、清堵、疏通渠道。关键时刻急呼:“是党员的带头跟我来!”一群人毫不犹豫跳入急流,拦截残枝树杈。

运行兵、维修工为了设备良好运转,把火热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党员老宁在一次检修变压器时一枚垫片失落,他跳到油箱中去找,用脚趾在不足2平方米油箱中探摸,找出来后,活脱脱变成了个“油猴”。众人又心痛又好笑,他却说:“这会儿可以放心了!”

机械运行班长吴占峰,军人出身,军队中入党,号称老猛。你听听猛不猛:寒冬的一天,机组冷却水管道破裂,水就要喷射到带电的互感器上,他用胸毅然堵住了水眼。是不是现代版黄继光?

新思路公司在刚刚起步时,在郑建伟、张万龙等优秀党员干部的率领下,冒着酷暑高温,顶着似火骄阳进行室外作业。在人员少、工期急的条件下,如期完成卢氏休闲园广场配电工程,首战告捷。

这就是我身边的感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风采。它点燃群众的希望,这些党员的先进性在基层中凝聚了企业的活力,为企业增添了光采。

火炎水电站郭秀文:装机4100千瓦的火炎电站,由卢氏县人民政府举全县之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昼夜奋战,历经3年,于1972年建成,成为当时河洛大地最壮观、最惠及民生的工程。洛河两畔的人们从此告别了点油灯的历史。自1985年卢氏被列为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先后在洛河上又建成了曲里、石墙根水电站,这里的工人年轻的变成了老人,一茬接一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也活的实实在在。在自己的岗位上,在一线为水力发电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创业到运行、从起步到发展,艰苦奋斗、团结奋进。

火炎电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四季长青。尤其是到了夏季,这里的凉爽赛过玉皇山;这里的土坯房依然彰显着青春与活力,冬暖夏凉,一排排一行行,颇有“中南海”的味道;这里的水顺坝奔流而下,溅起的浪花与空气交汇,甜的气息扑鼻而来。工作之余,或在树下、或在水边、或在房间,职工们聚在一起无话不谈。这里的湖光山色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新思路公司陈歌: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岗位平凡而又坚守平凡的好党员景润生同志。认识景师傅,是我来上班不久。一次,有提货任务,带我提货的正是景师傅。来到货运部一看:十五桶油漆,几十卷电线,几箱断路器还有几大捆子线管。我正在犹豫,景师傅已经拎着漆桶往车上装了。25公斤重的漆桶,几十斤重的电线电缆,景师傅把它们一件一件的从这边装上车,拉到门市后再一件一件的卸下来,放入仓库,来来回回两三趟,才全部搬完,汗水湿透了衣衫。

他每天早上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到单位,对车辆进行维护、检查,从没因为车辆问题耽误过工作。在工地上,只要一忙,他就给大家端茶倒水,接放工具,忙个不停。

前不久,公司接到一个紧急安装任务,需要连夜到郑州去拉配电箱,公司派景师傅去,他行车经验丰富,应急能力强。当时景师傅到各电站运送设备,早上刚刚出发,接到电话没有推辞,就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下午四点多,在山路上奔忙了一天的景师傅没有顾得上回家,就又踏上了去往郑州的旅程。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只说是出趟差,晚上不用等他,他没敢告诉妻子,往返700公里的路程,连夜还要赶回来,怕她会担心!目送两位师傅开车远去,我们暗暗为他担心,白天他的行程已达100多公里,历经9个小时,已经够累的,现在这一路,又是夜行!可他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第二天早上四点多钟安全的回来了,一路上的辛苦那是可想而知。

这就是景师傅的故事,说起来都是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或许您会觉得平凡,但他的行动就像绵绵的春雨,如缕缕春风,把党员身上党性的魅力,沁入到身边每一个人的心中!

石墙根水电站牛广社:苦练基本功。2005年,水电公司给石墙根电站配备了台式电脑,此时我身为电站办公室主任,却对电脑知识一无所知,便决定迎难而上。自费到新华书店买来《电脑上网篇》、《电脑办公篇》和多媒体光碟。每当工作闲暇之余,便拿出电脑书籍学习。每当夜深人静,悄悄把光碟放进电脑,音量调到最小,反复播放、听讲、思考;每当上机操作遇到困难,我就,虚心向行家请教。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word、excel等电脑基本操作方法和电脑维护知识,打字速度也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无纸办公,提高了办公效率。

厂房保卫战。2007年7月29日下了一天的中雨。半夜时分,天空中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凌晨2点,电站出现险情,尾水渠口倒灌,厂房排水沟阻塞。险情就是命令。在这危急关头,我和电站党员干部职工一起,挺身而出,冒着大雨投身到抗洪抢险战斗之中,装沙袋,抬沙袋,清理厂房排水沟……,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电站厂房门口堆起一道“铜墙铁壁”,厂房、生活区的排水沟也畅通无阻,“厂房保卫战”初战告捷。

随后的问题纷至沓来,由于石墙根电站依山而建,三面环水,“7·30”洪灾使电站被一片汪洋大海包围,成为真正的“孤岛”,交通、通讯中断,就连职工最基本的饮水、吃饭问题也一时难以解决。我与电站的党员干部一起,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耐心细致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经过五天五夜艰苦奋战,终于等来外援,解决了燃眉之急。我又与电站党员干部一道,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清理厂房淤泥,参加渠道施工,忙里忙外,20多天没有回家,直到机组恢复正常发电。

卢氏县水力资源丰富,卢氏水电事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今天的规模。到2011年底,拥有水电站34座,全县实现装机31800千瓦。新时期,卢氏县水电公司作为当地龙头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为发展目标,不断提高效益,增收节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如“建党90周年”、“企业在我心中”、“我身边的共产党员”等征文活动,职工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成绩跃然纸上。部分获奖稿件在此辑录,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卢氏县水电厂房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卢氏县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卢氏县畜牧产业扶贫现状及建议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