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天敌昆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2-04-12 18:14张令军郭喜红
环境昆虫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赤眼蜂张帆生物防治

董 杰,张令军,郭喜红,岳 瑾,尹 哲,乔 岩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而以释放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措施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天敌的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遇 (徐学农和王恩东,2007)。天敌的产业化正成为使传统植物保护工作优化升级的新型产业 (王大生和张帆,2005)。

国际上天敌产业化生产成就已极其显著,目前世界上有180种以上的天敌被商业化生产和销售 (徐学农和王恩东,2009),仅在欧洲,就有125种天敌被大量生产、运输和释放 (Weintraub and Cheek,2005)。商品化生产的天敌广泛应用在设施、果园及大田农业中 (van Lenteren et al.,1997;徐学农和王恩东,2008)。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应用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目前我国天敌的产业化还处在起步阶段 (王大生和张帆,2005)。北京市在天敌昆虫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结果,在天敌的大量繁育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但截至目前,北京市还没有专业的天敌生产企业,天敌的生产繁育主要依赖于一些科研院所或植保推广部门。

1 北京市天敌昆虫产业基本情况

北京市从事天敌昆虫繁育工作的单位主要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林业生物防治研究推广中心、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和密云县植保植检站。

1.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天敌繁育与应用情况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主要侧重于人造卵和自然卵赤眼蜂及其他多种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繁育及应用研究,在天敌昆虫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筛选并应用优良天敌昆虫品系防治特定地区及生态田间下的靶标害虫取得了系列成果,并研究了多种天敌昆虫的大量繁育技术,探索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生态控制技术集成 (耿金虎等,2006;程树兰等,2007;王甦等,2007;张帆等,2007;刘爽等,2011)。但目前没有达到大规模的生产应用,远未达到产业化的目标。

1.2 北京林业生物防治研究推广中心的天敌繁育与应用情况

北京林业生物防治研究推广中心主要致力于林业天敌昆虫的产业化技术的研究,目前建立了900多平方米的天敌昆虫生产车间,并规模化生产平腹小蜂、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大唼蜡甲、周氏啮小蜂、异色瓢虫6种天敌昆虫,但推广面积较小 (王大生和张帆,2005)。

1.3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与密云县植保植检站的天敌繁育与应用情况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与密云县植保植检站从生产实际出发,侧重于对严重制约北京市农业发展的鳞翅目害虫、检疫性害虫 (美国白蛾)以及蚜虫、蓟马、粉虱、叶螨等小型吸汁性害虫 (螨)开展天敌的工厂化繁育与应用研究 (董杰,2011;董杰等,2011)。目前已经研究掌握了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周氏啮小蜂、异色瓢虫、拟长毛钝绥螨等天敌的工厂化生产、机械化包装、低温贮存及田间应用技术,并建立了天敌的工厂化生产线,每年在北京市推广赤眼蜂等天敌100多万亩 (岳瑾等,2008;张令军等,2009),但与产业化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 北京市天敌昆虫产业的发展优势

2.1 政策优势

北京市政府提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为实施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切有利于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或事业都将会得到政府相应政策的支持。2009年北京市首次将生物防治补贴通过“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项目”纳入政府的农业补贴之中,预计到2012年底生物防治补贴面积粮田可达到44万亩,蔬菜、果树和设施农业可达到35万亩,其中天敌作为一项重要技术纳入到了补贴范围,补贴天敌有松毛虫赤眼蜂、拟长毛钝绥螨、丽蚜小蜂、异色瓢虫等近10个品种。北京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提出要“加强生物农业技术开发,重点开展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畜禽新型生物疫苗等方面的技术攻关”,这些都为北京市天敌昆虫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2 科研优势

北京是全国科技资源最集中的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数量及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在科技成果及知识积累、人才储备、实验手段、信息来源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在天敌昆虫的繁育、产业化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充分将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天敌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在北京延庆县的北京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开展了以释放捕食螨为主,辅助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粉虱、释放瓢虫及食蚜蝇蚊防治蚜虫等措施防治刺吸性害虫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董杰,2011)。

2.3 技术优势

北京市在发展天敌昆虫产业化方面具有丰厚的技术储备:一是有大量的天敌昆虫的优势种质资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收集并保存了国内种类、品系最多的天敌昆虫实验饲养群,建立起了天敌昆虫种质资源库及应用数据库;筛选出了控害能力和抗逆性较强的种/品系,为提高天敌昆虫繁殖效率和田间应用效果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种质保证。二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天敌昆虫的大量繁育技术,北京市在天敌昆虫大量繁育领域已获得十余项国家专利,如:赤眼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专利号:ZL200510002748.6)、瓢虫、草蛉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专利号:ZL200510002749.0)等;三是具有大量繁育赤眼蜂、瓢虫、捕食螨、丽蚜小蜂和周氏啮小蜂等的生产基础和经验,其中赤眼蜂已经具有年生产200亿头以上的能力,这些都为天敌昆虫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北京市天敌昆虫产业面临的问题

北京市虽然在天敌研究领域成就较突出,但在天敌昆虫的产业化方面进展不快,产业化的天敌品种、数量极其有限。分析原因主要有:缺少成果转化平台;不具备天敌昆虫大量生产的硬件条件,如厂房等基本建设投入;大量生产技术尚不完善,有待在放大生产过程中改进;没有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及推广难度大等。主要表现在:

3.1 天敌昆虫产业化支撑体系不完善

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天敌产品的产业化与商品化应用主要环节有技术研发、规模化生产、商品化经营、技术推广政策支撑体系等几部分组成,且投资主体为政府或跨国公司。目前,我市在技术研发经费、规模化生产的硬件设施、商品化经营的渠道、技术推广政策扶持 (如制定农民使用补贴政策、生产企业优惠政策)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3.2 成熟技术转化能力不强

北京市在天敌的筛选、饲养、规模化繁育、释放技术以及商品化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经掌握了赤眼蜂、瓢虫、草蛉、平腹小蜂、丽蚜小蜂、捕食螨等多种天敌昆虫的大量繁育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企业加入,不具备天敌昆虫大量生产的硬件条件,缺少成果转化平台。

3.3 销售渠道未理顺

国外天敌产品的流通渠道非常畅通,销售方式灵活多样,除直销、代理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网上购买和函购 (王大生和张帆,2005)。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已经开始对天敌产品进行登记,但到目前为止获得登记的天敌产品还非常少,北京市还没有获得登记的天敌品种,天敌昆虫产品尚未完全进入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领域,经销或代理商很少,仅靠少数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示范进行有限的推广应用,产品流通不顺是制约天敌昆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4 缺乏相应的天敌产品的生产与质量标准

天敌作为一类活的特殊绿色植保产品,对其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贮存、运输以及成品后的使用等都有特殊的要求,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失误或脱节,都将导致整个生产链条断裂,使以释放天敌为主体的生物防治措施难以实行 (徐学农和王恩东,2008)。为了提高天敌产品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制定天敌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几个生物防治用天敌产品的繁育及应用技术标准,但涉及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只有生物防治用赤眼蜂1个行业标准和螟黄赤眼蜂1个地方标准,目前北京市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天敌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

4 对策与建议

4.1 把握关键点,加大扶持引导力度

国际上天敌商品化生产与应用成就已极其显著 (王大生和张帆,2005),北京市在产业化支撑体系、成熟技术转化能力、天敌产品销售渠道以及生产与质量标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缩小上述差距,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是不可缺少的。

4.1.1 在科研上,增加投入,突出重点

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天敌产品研究与开发经费前期大都来自政府拨款的做法,加大政府对天敌研发领域的投入,对天敌昆虫研究课题的立项和经费给予倾斜,扶持一批天敌昆虫产业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同时确有发展前景的重点项目,力争在几年内形成几个真正过硬的突破性成果。

4.1.2 在产业上,提高认识,规模发展

加快天敌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加大对天敌昆虫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在对天敌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合理化布局的基础上,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积极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外资到天敌昆虫的研究和生产中来,加大成熟天敌品种及工厂化生产技术的转化力度,形成产、销、研三位一体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集团化天敌生产基地,使各种天敌的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4.1.3 在应用上,政策引导,规范发展

首先应加强产、学、研、推之间协作,提高产品及其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其次应强化宣传,使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有更清楚的认识,使尽量使用天敌产品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第三,通过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优质优价的政策,引导农民自觉使用。第四,应广泛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无公害蔬菜、放心菜工程等,使天敌产品的应用领域得到稳步拓展。

4.2 找准切入点,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天敌昆虫产品的产业化需瞄准当前及未来发展可持续农业、无公害食品必需的关键技术,并在原有生产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天敌昆虫扩繁及应用技术体系 (万方浩等,1999)。在做好天敌产品需求调研基础上,重点应加强以下几个领域的研发力度:一是在优良天敌种质资源的筛选领域,针对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害虫,有目的性的开发控制潜能较高的天敌品种;二是天敌昆虫的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领域,如天敌昆虫人工饲料研究与应用、同一生产工艺生产多种天敌昆虫技术等等;三是天敌的包装、贮存、运输技术领域,例如包装材料、包装的天敌数量、天敌的生育期、包装中的填加成分、适宜的环境条件、贮藏方法、运输的条件等;四是天敌昆虫的质量控制标准与检测方法领域;五是田间应用配套技术领域,如天敌的助增和释放的组合技术、在IPM体系中生防与其它技术协调应用的技术、利用天敌昆虫携带有益微生物病原菌造成流行病的技术等。

天敌昆虫的扩繁及其利用是害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的手段之一。农业生产的精品化、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对天敌昆虫产品有强烈的市场需求(万方浩等,1999)。21世纪是生物技术时代,生物产业在带动北京市21世纪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天敌昆虫产业作为生物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科技行业,带动和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References)

Cheng SL,Zhang F,Pang H,2007.Comparative study on heat tolerance of Guangdong and Beijing populations of 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Coleoptera:Coccinellidae).Acta Entomologica Sinica,50(4):376-382.[程树兰,张帆,庞虹,2007.龟纹瓢虫广东种群和北京种群的耐热性比较研究.昆虫学报,50(4):376 -382]

Dong J,2011.Application of predatory mites on greenhouse vegetables pests.Beijing Agriculture,(34):14-15.[董杰,2011.利用捕食螨防治设施蔬菜害虫.北京农业,(34):14-15]

Dong J,Guo XH,Yue J,Yin Z,Qiao Y,Zhang LJ,Jin XH,2011.Study on predatory function of 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 to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China Plant Protection,31(3):8-11.[董杰,郭喜红,岳瑾,尹哲,乔岩,张令军,金晓华,2011.拟长毛钝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捕食作用研究.中国植保导刊,2011,31(3):8 -11]

Geng JH,Shen ZR,Zhang F,2006.Preference of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and Trichogramma chilonis for eggs of predatory insects.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22(1):25-29.[耿金虎,沈佐锐,张帆,2006.两种赤眼蜂对捕食性天敌昆虫卵选择性观察.中国生物防治,22(1):25-29]

Liu S,Wang S,Liu BM,Zhou CQ,Zhang F,2011.The predation function response and predatory behavior observation of Chrysopa pallens Larva to Bemisia tabaci.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44(6):1136-1145.[刘爽,王甦,刘佰明,周长青,张帆,2011.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观察.中国农业科学,44(6):1136-1145]

van Lenteren JC,Roskam MM,Timmer R,1997.Commercial mass production and pricing of organism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ests in Europe.Biological Control,10(2):143 -149.

Wan FH,Wang R,Ye ZC,1999.Prospects of commercial products of insect natural enemies in China.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15(3):135-138.[万方浩,王韧,叶正楚,1999.我国天敌昆虫产品产业化的前景分析.中国生物防治,15(3):135 -138]

Wang DS,Zhang F,2005.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y of natural enemy in China and abroad.In:Luo C,Ji YS,eds.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 of High-New Science and Techonlogy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Beijing:Beijing Science&Technology Press,44-48.[王大生,张帆,2005.国内外天敌昆虫产业现状.见:罗晨,季延寿.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44-48]

Wang S,Zhang RZ,Zhang F,2007.Research progress on biology and ecology of Harmonia axyridis Pallas(Coleoptera:Coccinellidae).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18(9):2117-2126.[王甦,张润志,张帆,2007.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应用生态学报,18(9):2117-2126]

Weintraub P,Cheek S,2005.Need for new biocontrol agents in greenhouse IPM -a European perspective.IOBC/WPRS Bulletin,28:317-324.

Xu XN,Wang ED,2007.Statue and analysis of overseas natural enemies merchandise.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23(4):373-382.[徐学农,王恩东,2007.国外昆虫天敌商品化现状及分析.中国生物防治,23(4):373-382]

Xu XN,Wang ED,2008.Techniques for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atural enemies in abroad.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24(1):75-79.[徐学农,王恩东,2008.国外昆虫天敌商品化生产技术及应用.中国生物防治,24(1):75-79]

Xu XN,Wang ED,2009,Status and analysis of overseas natural enemies merchandises.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40(4):759-762.[徐学农,王恩东,2009.国外昆虫天敌商品化生产及问题剖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0(4):759-762]

Yue J,Dong J,Guo XH,2008.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f biological control in Beijing.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24(Suppl.):138-143.[岳瑾,董杰,郭喜红,2008.北京市生物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展望.中国生物防治,24(增刊):138-143]

Zhang F,Luo C,Zhang JM,2007.Parasitic preference of Encarsia formosa on Bemisia tabaci and Trialeurodes vaprorariorum.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22(6):179-182.[张帆,罗晨,张君明,2007.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寄生选择.华北农学报,22(6):179-182]

Zhang LJ,Dong J,Guo XH,2009.Promoting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IPM on biological control.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40(4):751-755.[张令军,董杰,郭喜红,2009.采取以生物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0(4):751 -755]

猜你喜欢
赤眼蜂张帆生物防治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应用3种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可疑的家访
他只是被蜇了一下
来去无踪影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狡猾的串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