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秋瑾研究述评

2012-04-13 14:05
关键词:秋瑾妇女革命

谭 璐

(吉首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辛亥革命的先驱秋瑾烈士,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她身份多重,既是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又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同时还是颇有见地的教育家及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文学家。近二十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做人物研究,要走进对象的心灵,去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因此,在近期不断发掘新史料的基础上,许多学者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秋瑾思想的研究上;还有不少人把研究重点从政治史转向社会生活史,开始研究秋瑾的家庭关系,秋瑾的着装等。秋瑾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很深,从文学的角度对秋瑾的诗词进行研究的文章也很多。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本文试图以近二十年来研究秋瑾的史学论著为基础,对秋瑾研究的成就作一个梳理与总结。

一、秋瑾思想的研究

(一)秋瑾的革命思想。对秋瑾革命思想的研究,基本都是从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两个方面着手,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阐述的主线。俞晓颖在《试论秋瑾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一文中,详细的分析了秋瑾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她认为秋瑾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是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家庭的熏陶、婚姻的不幸、革命友人的影响、西学的启迪、革命斗争实践的锤炼等因素促使秋瑾从一个深居闺阁的大家闺秀成长为敢于自我牺牲的民主革命战士。秋瑾冲破家庭樊篱投身民主革命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洪流中,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1]

(二)秋瑾的教育思想。与秋瑾的革命思想紧密相连的还有她的教育思想,秋瑾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秋瑾教育思想的灵魂是教育为革命事业服务,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妇女教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秋瑾非常重视报纸和演说具有的广泛的社会教育效应。为了传播知识和唤醒下层民众,秋瑾积极提倡推广普通话和白话文。在当时,这样的举措是超前的,初步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浪花。

秋瑾将女子教育作为争取独立地位的手段,她深刻地认识到:“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她希望把妇女同整个国家、民族的兴衰结合起来。[2]

其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将女子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她认为教育必须从家庭开始,“女学者,家庭教育之基也”。把女子教育看成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因为家庭教育是由母亲来进行的。[3]秋瑾还意识到,强国强种全靠女子。强国首先要强种,女子要自立,首先要有强健的体格,秋瑾是非常倡导女子体育的,她曾在家乡绍兴筹办过体育学校,但由于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秋瑾实施女子体育教育的计划受阻,但这个举措开女子教育史和妇女解放运动史之先河。

这里还需要提到中国第一部护理学教科书——《看护学教程》,这部书是秋瑾在日本游学期间翻译的。秋瑾在日本接触到完善的看护学,意识到这是一个能使女子学有所长、赖以谋生的良好途径,但将看护教育与民族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使之为国家、为民族服务,才是秋瑾大力提倡女子看护教育的最终目的。[4]

(三)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20世纪初,妇女解放问题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政府甚至是自身的重重阻力。秋瑾,作为中国最早觉醒的女性,勇敢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与摧残和扭曲妇女人性的封建习俗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为妇女解放而呐喊,为男女平权而行动,并将其与救亡图存、强国富民融为一体。欧阳云梓的《秋瑾的妇女人权思想述略》一文,从妇女应该享有哪些方面的权利;怎样来争取和维护这些权利;以及秋瑾为妇女解放所做的努力三个方面入手,认为秋瑾倡导妇女享有人身自由权,主张男女地位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女子有受教育权以及参加革命的权利。而妇女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必须挣脱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自食其力,学得一技之长,谋求经济上的独立。秋瑾通过创办报纸,唤起女同胞的觉醒,致力于教育,帮助女子走上自立之路,并且投身于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的革命活动,以维护妇女的人权,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5]

刘四平《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伦理思想与实践》一文以论述秋瑾冲破传统婚姻关系为例,探讨秋瑾近代新女性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建构过程,从而对秋瑾有了更确切的认识。[6]

赵文静在《秋瑾与近代中国妇女运动》中指出,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中,最重要的还是她把妇女解放与整个国家的民族的解放紧紧联系在一起。她深知,即使妇女争取了同男子一样的地位,而仍没有挣脱清政府反动统治施加给人们的压力,仍没有获得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妇女解放将永远不能实现。秋瑾号召广大妇女投身到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争取国家和民族的解放斗争中。这是秋瑾在妇女解放问题上最深刻的认识,也是她自身投入革命活动的经验总结。[7]

(四)秋瑾的编辑思想。秋瑾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曾创办了《白话》、《中国女报》两份革命刊物,并在这两份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文。她创办的报刊及发表的诗文,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的新闻事业史,尤其是妇女报刊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两份刊物是宣传革命思想、唤醒人民群众,特别是唤醒广大妇女同胞的,为追求自己的解放而奋斗的阵地和重要手段。刘百泉《从<中国女报>发刊词看秋瑾的编辑思想》一文明确总结出秋瑾的编辑思想为:“一.以报刊做导向,为资产阶级革命大造舆论;二.以报刊为阵地,把爱国主义作为反帝反封建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以报刊为启蒙工具,唤醒妇女的觉醒。”[8]

二、秋瑾生活的研究

(一)秋瑾的着装。女子着男装,在封建社会是鲜见的。秋瑾在封建王朝摇摇欲坠,革命风暴即将来袭的年代着男装是有深刻原因的。郭辉在《易装与秋瑾的文化心理》一文中分析,秋瑾易装经历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反映的是文化心理的转变以及对自我身份的确认。秋瑾之易装不是简单的要做男人,否弃女人,而是试图做一个社会角色。秋瑾易装是在向男权制度发出挑战,试图冲破男权社会所设置的性别疆域,她在表明自己是试图实践,并有能力实践男性行为方式的女性。她在向世人明确宣告自己女性身份的前提下,蔑视成规,在过去只允许男性活动的文化空间施展身手,这无疑是对男权社会的巨大冲击。同时,易装也是秋瑾更坚定地实践男性行为方式的心理支撑。[9]

秋瑾着男装并不只是她个人的服饰习惯,更重要的是服装反映了她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从任宏丽、张志春《探析鉴湖女侠秋瑾的革命着装》一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秋瑾的着装打扮并不为求另类、标新立异,而是与她的整个革命活动连为一体。分析她的着装风格对我们研究其他革命者着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0]

(二)秋瑾的家庭关系。之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秋瑾的夫妻之间是“毫无感情、分居、决绝”的。马自毅教授认为,以往的研究中对秋瑾与丈夫毫无感情的描述与事实是有不符的。究其原因既有夫妻失和后秋瑾的一再抱怨,也是其后几十年“革命话语”改造的结果,以讹传讹。依据史料,从个性上来看王子芳温顺、腼腆;秋瑾不拘小节、喜酒擅剑,具备女侠气质。他们婚姻破裂的原因乃是两人的性别角色在生活中完全倒置,及秋瑾绝不安于现实、一定要胜过男人的心态性格,以及对懦弱乏才、不能青史留名、夫贵妻荣的丈夫的不满。秋瑾夫妻矛盾激化是在秋瑾随夫进京,读新书新报,结识新人,视野开阔之后。[11]

夏晓虹则在《秋瑾与谢道韫》这篇文章中,以服部繁子《回忆秋瑾女士》一书和秋瑾诗词中多次提到的“谢到韫”这一意象为主要史料,分析秋瑾对丈夫王子芳的不满,是怎样由情不投转化为志不合的。进一步揭示出伴随着婚姻的变异,秋瑾从家庭革命到社会革命的思想演进历程。[12]

秋瑾走上革命之路有诸多动因,而夏老师尤为强调秋瑾的婚姻状况,秋瑾对家庭确实存有诸多不满的,没有遇到知己,家庭对秋瑾来说是一种束缚,摆脱家庭的束缚之后,就可以在革命中得到满足。我们对秋瑾的了解,不能仅仅从革命家这个角度来看,秋瑾是多面立体的,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有很多的遗憾。只有对秋瑾全面的关注,才能得到一个更坚实、更丰满的秋瑾。

三、秋瑾与会党的研究

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女革命家,《论秋瑾与光复会》、《论秋瑾与会党的关系》这两篇文章描述了秋瑾最主要的革命事迹。早在1904年秋,秋瑾就加入了有孙中山背景的洪门三合会,后经徐锡麟,陶成章介绍加入光复会。她主要以光复会相号召,以大通学堂为中枢,运动会党,联络新军,促进光复会的组织发展,建立光复军,策划浙皖起义,推动了光复会武装斗争的开展,继陶成章、徐锡麟之后,成为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13]

秋瑾是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秋瑾短暂的一生,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从事民主革命斗争。秋瑾的研究,一直都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近二十年来随着研究视域的拓宽,学者们更加关注从微观角度研究秋瑾,也不再仅从革命史的视角来塑造秋瑾,而是把她还原到生活中去,开始注意秋瑾的着装,秋瑾的夫妻关系,不同时期秋瑾思想的细微变化。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发现秋瑾就像是一个晴雨表,透过她能清晰看到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

纵观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发现,虽然秋瑾思想的研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多是对其思想介绍性的论述,分析其思想形成的过程和原由,没有学者借助理清秋瑾思想变化的脉络,来透视晚清社会思潮的演变过程。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研究,但多是从文献入手,极少有人将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融入到秋瑾研究当中。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一些新的史料,或许能更深入,更全面地研究秋瑾。

[参考文献]

[1] 俞晓颖. 试论秋瑾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 沈妉. 秋瑾的教育观探微[J]. 衡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3):52-54.

[3] 高丽金. 论秋瑾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4):49-50.

[4] 胡燕. 从《<看护学教程>序言》看秋瑾的教育思想[J]. 职业教育研究:增刊,2010(6): 198-199.

[5] 欧阳云梓. 秋瑾的妇女人权思想述略[J]. 江西社会科学,2008(9):156-159.

[6] 刘四平. 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伦理思想与实践[J]. 伦理学研究,2007(5): 94-97.

[7] 赵文静. 秋瑾与近代中国妇女运动[J]. 烟台大学学报,1994(3): 51-55.

[8] 刘百泉. 从<中国女报>发刊词看秋瑾的编辑思想[J]. 河南大学学报,1992(6): 117-119.

[9] 郭辉. 易装与秋瑾的文化心理[J]. 现代文学评论,2010(10):228-229.

[10] 任宏丽,张志春. 探析鉴湖女侠秋瑾的革命着装[J]. 兰台世界,2007(9):50-51.

[11] 马自毅. 秋瑾夫妇关系考辩[J]. 历史教学问题,2005(1):16-19.

[12] 夏晓虹. 秋瑾与谢道韫[J]. 北京大学学报,1999(1): 91-98.

[13] 周雷鸣,金燕. 秋瑾与光复会[J]. 船山学刊,2008(1):171-173.

猜你喜欢
秋瑾妇女革命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A Study on the Far Wake of Elliptic Cylinders
当代妇女的工作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秋瑾年谱的几个问题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生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