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路径选择探析

2012-04-13 14:05储著源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安徽合肥3003
关键词:社会化院校职业

肖 虹 储著源(.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系,安徽 合肥 3003;

2.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系,安徽 合肥 230032)

[基金项目]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社会化体制研究”(编号:2011SK576)的研究成果之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时,社会各行业对应用型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大增,这无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社会化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已日渐明显,许多地区和学校对此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多方面经验。为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是必然之选,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此种趋势。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其功能虽然已经大大拓宽,但出发点、落脚点仍然离不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首先必须放弃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狭隘目标,更多地根据学校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需求确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进行各种调查整理工作,制定具体务实的计划,坚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努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推动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促进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与社会、企业合作,真心实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社会服务,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贴近人们群众致富的需要,才能够真正获得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遇,才会有生命力。[2]

二、严格制定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内容必须遵循适应性原则,即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增强专业适应性,使课程内容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把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此外,高等职业院校还应积极探索通过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有效方式,整合学校和社会的各种优势资源,使优秀企业成为学校的技能实训基地或者建立自身的实训基地,将教育贯穿于生产劳动过程中,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社会需要相结合,将育人与用人相结合,给予学生职场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社会化。[3]

三、积极推广职业资格制度

为突出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优势,学校应帮助学生从众多的技能认证方式中找到专业对口、社会认可度高且切实可行的职业资格考试,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甚至也可在某种程度上加以规定,即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要拿到本专业毕业证,还应拿到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把这种客观、权威的技能鉴定标准作为教学水平的测定标准,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四、努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抓好课堂教育,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的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以人为本,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优美的情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使学生达到良好的社会化状态,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五、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更应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高等职业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任课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使其能及时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扩大视野,开拓思维;参加相应的技能等级鉴定,有意识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合理的选聘渠道和严格的资质认证,鼓励并吸纳直接来自生产一线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技术人员到校兼任教师。[4]

六、推进就业工作社会化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环节,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业状况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成效的综合性指标。影响就业有多方面因素,但高等职业院校能否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将就业工作指导思想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把就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社会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健全职业心理教育,也可定期邀请用人单位人事招聘负责人对学生开展就业教育,进行“定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探寻,研究“工学结合”学习就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积极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搭建平台。此外,高等职业院校还应根据社会实际开展学生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创业策略,以创业带动就业。[5]

七、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必然从单一的培养专门人才逐步走向多元化。但目前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还未能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在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谈不上在若干领域内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而这些又反过来制约了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就要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各类就业和创业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技术服务、对口支援等工作,特别是要围绕国家职业教

育的四大工程,实现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并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工作, 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基层、面向全民。

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应深刻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这一趋势,因势利导,抓住发展契机,将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整合学校和社会优势资源,充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2-3-25].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09/content-375770.htm.

[2] 滕志妍. 社会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黄炎培职业教育方针的启示[J].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3): 67-70.

[3] 徐旭英. 产学合作建立社会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J]. 价值工程. 2010(11):150-151.

[4] 赵丽萍. 浅析黄炎培社会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J]. 职教论坛,2006(7): 61-64.

[5] 彭聚凯. 职业学校社会化办学的新尝试[J]. 职业教育研究,2011(3): 162-163.

猜你喜欢
社会化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