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2-04-13 14:05王叶林
关键词:全球化政治思想

王叶林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新时期社会环境的特点

社会环境指人类生活的社会、经济、文化体系,是所处的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科技等环境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环境呈现出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特点。对社会环境的分析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前提。首先是全球化。全球化一词最早由泰奥多尔·莱维于1985年提出,用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2]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在全球化时代,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距离被无形拉近,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密、更深刻、更迅速地连接在一起。其次是市场化。所谓市场化,一般认为是以市场作为调节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主要手段的经济状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在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公平和效率是转型期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是网络化。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网络化是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又一特点。网络化使人脑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转而依靠计算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速度和效率。各种观念、思想、语言交织于网络,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腐朽、超前与落后并存的状态,对人们的自主选择性提出挑战。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使大学生整体呈现信仰缺失和认同弱化

1. 文化多元化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弱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3]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领域百家争鸣,思想大碰撞、大融合。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多元使文化认同问题浮显。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就失去了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新时期大学生个性鲜明,观念超前,“西化”严重,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弱化。

2. 政治多元论造成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和政治观念模糊。全球化时代,中国正从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政治社会,向以商业文化和大众传媒为主导的商品社会转变期。[4]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以“80后”和“90后”为主,他们一方面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缺乏对外来文化的清醒认识,尚未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缺乏理想归属和寄托,对我国的政治持怀疑态度,反而受资本主义国家所宣扬的“取代论”和“趋同论”等意在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资产阶级论调影响,政治信仰缺失、政治观念模糊。

3. 价值观多元降低了大学生的辨别力。全球化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普遍化、紧密化,似乎人们已经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事实上,在全球化的华丽外衣下是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是各国以意识形态抢占国际霸权地位的争斗。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的辨别力受到影响,蔑视纪律的自由主义,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安逸自在的享乐主义,逐渐在腐蚀高校学生的日常思维,学生又缺乏对这些价值观念的理性辨别,这些负面影响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5]

(二)市场化带来的利益分化使高校德育功能式微

市场化背景下,随着经济利益日趋多样,而且还将进一步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和多种利益群体的出现,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思想观念会相互碰撞,矛盾斗争更加复杂,给当代大学生造成更加严重的思想困惑和心里矛盾[6],使高校德育功能式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第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之后,高校普遍存在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技能提升而忽视品德修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和关键,却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高校因缺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使其德育功能式微。第二,利益群体的分化导致利益冲突加剧,全球化并不一定给所有国家都带来福祉,也并不一定对所有的人都是福音。[7]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多元化一定程度上造成各国之间和国家内部之间的不平等。效率与公平问题成为新时期面临的重要问题。教育公共性缺失、教育乱收费、教育不平等、教育商品化等现象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保证教育质量,又要提高效率,既要重视大学生个性培养,也要发挥德育功能。

(三)网络化带来的“不可控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首先是文化传播的不可控性。网络空间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网络不仅传递给我们需要的知识、技术经验,拓宽我们的视野,同样充斥着低级、淫秽、腐朽的内容。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不可控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以保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是舆论表达的不可控性。大学生处于青春洋溢、昂扬向上的年龄段,充满激情与斗志,也喜欢挑战与刺激。往往会凭自己的一腔热血而肆无忌惮,有时候一句无心的评论就可能迎合了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分化”的图谋。最后是价值选择的不可控性。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常常会出现价值模糊甚至被错误价值观误导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然而通过何种有效又让人信服的方式进行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1. 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8]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能达到说服人的目的。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多样的现实下,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2. 树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的十大传统美德[9]等合理因素都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全球化时代教育经历全球化革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批判吸收国外教育成果和教育经验,取精去糟,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3. 专业教育与德育培养同等重要。在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高校普遍重视专业而忽视德育培养。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由全面的人,只重专业而忽视人格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功能的弱化和大学生人格的扭曲。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以“责任”“信念”“有爱”等为主题,使大学生受到优秀品德、高尚人格的熏陶,达到“精神育人”目的。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说教为主要手段,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单纯的说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走出传统、谋求创新。在网络时代,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如QQ、MSN、微博、人人网等交友和聊天工具,与学生网络交流。这样的交流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力图触及问题的本质。这要求高校建立心理咨询系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富于专业知识,善于心理启发和辅导,从精神和心理层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10]

(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地位,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政策上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同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80后”青年教师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辅导员。[11]

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种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克服现实困难,充分利用全球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趋利避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 程光泉. 全球化与价值冲突[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1.

[3]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9.

[4] 陈雪,张华. 全球文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J]. 科教导刊,2011(2):4.

[5] 季铭婧.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J]. 科教导刊,2011(3):25.

[6] 滕立鹏. 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39.

[7] 邬志辉. 教育全球化——中国的视点与问题[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9.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9] 张云婧,赵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和新思路[J]. 科技信息,2011(22):78.

[10] 马坡.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2):91.

[11] 陈建军,闫俊. 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 才智,2011(19):85.

猜你喜欢
全球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