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力,做个快乐的“促进者”

2012-04-13 21:36关朝珠
化学教与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借力喷泉化学

关朝珠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 广东 佛山 528303)

工作时间长了,经常听到一些埋怨和倦怠的声音“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越来越难教,抛个问题下去要么乱答一气,要么死气沉沉,都不知道该怎么教了。 ”“一节课竟然有5 个家伙想睡觉,批评还敢顶撞……”。是的,普通高中的扩招带来了生源素质的下降,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还是填鸭式老办法学生是不领情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学生的大脑不是需要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1]

学习动机作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志、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要想使学习动机真正变成学习中经常起作用的、有效的动力,教师需要利用一定的诱因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 才能使学习动机成为实际上推动学习作用的内部动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化思想,敢于放手,借一点巧力,悄然打开丰富的化学世界大门,不知不觉中吸引学生进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快乐地学化学,一定能构建化学学科主体性优质课堂。 调皮学生的借力使力、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幽默智慧的课堂管理、生动宽松的课堂氛围、丰富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兴奋的游戏、口号等等都是激发动力的好资源,就看我们怎样“借题发挥”了。 如何做到巧借力,做个快乐的促进者?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几点拙见。

一、借力捣蛋王,作个快乐的教育“促进者”

普通班的调皮学生情商和智商一般都是比较高的,但学习的动机确是不高的, 调动他们是一件有挑战性的艺术工作。 在一所普通中学教书多年,遇上一群捣蛋鬼那是常有的头疼事。 不搞定他们课堂纪律就无法保证,更别说课堂的优质化了。 但是如果不讲策略,胡乱交手,那肯定是吃力不讨好,头疼加脑大的。 其实调皮的学生往往都比较团结,而且还都有一个最冒头的,这个人就是他们的头。 古语说得好,擒贼先擒王。 “王”者老大也,处理得好,点燃他的学习兴趣, 对课堂教学管理可是起到不可估量的效果的。 借力捣蛋王,让咱做个快乐的促进者吧。

有一年,我中途接手一个全校捣蛋出名的普通班的化学。很多老师去上课都比较头疼,因为这个班里有8、9个比较调皮的学生,人称“八大金刚”,经常捣乱课堂秩序。 而这些调皮的学生中,据我了解还有一个比较有威信的捣蛋王甲同学。 甲同学的家庭条件很优越,人还有点小聪明,但学习兴趣不浓,所以各科成绩都不咋地,同学背后叫他“死猪不怕浓硫酸烫”。 我就采用“借力捣蛋王”的策略。他不是捣蛋王吗?把他收住了其他几个捣蛋鬼不也就搞定了吗? 于是我用赏识的眼光去看他,努力去发现学生甲同学身上的优点。 他其实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他有他的可爱。 比如每次捐款他都捐得不少,清洁教师办公室他也主动举手。 虽然有人说他是为了逃避早读,但我不这么看,往好的想,还全班表扬了他。 我明显感觉到他对我的敌意逐渐消失了。 课间,我还经常故意早一点到课室,和他们聊聊天,谈他们喜欢的话题如足球、八卦新闻等等。 8 个捣蛋鬼的作业,尤其是他的作业本,我每次都很认真改并用文字给予肯定或鼓励。 化学课堂上我还特意设计一些问题让他来回答,并对他答对的问题给以适时的表扬和肯定。 期中考试前,我给他一些学法指导并为他鼓劲,我还和他约定:如果他能考到优秀,我请客。 成绩出来,他竟然真的考到优秀,他高兴坏了,第一个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成功了! 谢谢你! 我请你吃棒棒糖! ”。 我趁热打铁,告诉他要记住自己也是块金子,对自己要有信心,要爱惜自己。 甲同学认真地点点头。 另外在课堂教学上我充分发挥了自己风趣、有激情的个性特征。 课堂氛围很轻松,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偶尔还调侃他们两句,课堂笑声不断。 比如:有时周一下午第一节他们比较疲惫, 提问题没同学主动回答,我就说:下面我请一个学号和我的年龄差不多的幸运同学来回答,30 号以前的同学马上露出得意的笑容,30-40 号的同学个个都很紧张,结果我突然喊“有请18号同学来回答。 ”哗! 课室一片哗然,继而哈哈大笑。 18号不服,我笑着说“我的心里年龄一直是18 岁呀,而且我说差不多嘛”,于是课堂一下活起来。 慢慢地,这个班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化学课, 甲同学的变化最大,他的各科成绩有了质的提高,尤其是化学成绩更是进步飞速。 而且他自愿担当化学课代表,并且还是化学课堂的纪律监察呢,把其他的捣蛋鬼管得服服帖帖。 期中考家长会上我特意表扬了甲同学,他的妈妈快乐的笑了! 那一刻我也笑了,当老师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促成一个人见人批的“差学生”变成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学生,课堂好助手,我是一个快乐的“促进者”!

二、借力突发事件,作课堂教学的“促进者”

课堂上, 总会发生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好自己的教育机智,艺术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不光可以在师生间建立一座沟通思想和联络感情的桥梁, 也能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巧妙而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素,让全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这种灵活应变的教育艺术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例如,有一天下午第一节课,我在理科重点班上化学课,大家学兴正浓,突然同学们的眼光刷地都转移到了黑板的顶上。“发生什么事?”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后排靠窗的两个男生用镜子把光反射到黑板的顶上。 同学们个个瞪大眼睛想看我怎么处理。怎么处理?一招“借力使力”在我的脑海一闪而过,我微笑着走下去,手一伸,把镜子没收,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 “看来你们这个班太喜欢物理了,这两位同学对物理的酷爱程度可见一斑! 乙同学你来说说这道光是以什么方式传播过来的? 光除了反射还有哪些传播形式? ”“丙同学你说说照镜子时光是怎样成像的?”。“啊”,学生先是大吃一惊继而哈哈大笑,从此再没人敢上课偷着镜子之类的了。 这样可谓一举三得,既解决了事件又复习了物理知识,又轻松收回了学生的心。 课突发事件成了现场生成资源,课堂有时因为“节外生枝”变得更加美丽。 这些意想不到的课堂突发事件,增加了学生对我这个化学老师的喜欢,进而更喜欢化学学习,让我成了课堂教学的“促进者”。

三、借力化学实验,作教学的“促进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具有多种教学功能, 在化学教学中注重以化学实验为手段,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认识物质性质、理解和巩固化学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笔者认为,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可以巧妙借助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作教学的“促进者”。

如,讲“喷泉实验”时,在学生已经掌握NH3和HCl与水的喷泉实验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在同一实验装置中,把液体换成氢氧化钠,气体换成二氧化硫,同样进行实验,能否产生“喷泉”?因为没有做过这一实验,学生们的意见产生分歧,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各小组分别阐述各自的理由并试图驳倒别人。 然后学生分组完成这一实验,学生们很惊喜地看到了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吸收产生的喷泉。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学生自己推出喷泉实验的实质(在一定条件下气体被某种液体的大量吸收)、 各种喷泉实验的化学原理、生活中喷泉原理的运用,从而大大扩展了学生的思路,提高表达能力(尤其是站起来展示分享的同学),激发了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这样的思想冲撞和小组合作、大胆展示的实验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乐学,想学,老师不也就成了做个快乐的教学“促进者”吗?

四、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作教学的“促进者”

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吸引他们眼球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 对十五六岁的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本性是好斗、爱玩的。 好玩的东西会令他们很兴奋,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捕捉住他们的兴奋点,也就等于抓住了他们的眼球、他们的心。

听故事、玩游戏很好玩,能否把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游戏或故事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兴奋起来呢?上复习课时,大多数老师都会觉得不好上,很闷,效果不好。我抓住学生爱玩、好胜的心理。复习课先让学生分小组自己归纳本章小结、 做强化练习并小组互助消化问题, 然后把重点、难点、常考点制作成“百万富翁”游戏,让各组、各班竞赛。 结果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一副势必获胜的劲头。 复习效果很好,下了课都不肯下课。在游戏中学生被调动了起来,学得很开心,我们成了快乐的“促进者”。

教育的资源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善于捕捉,何愁“踏破铁鞋无觅处”! 心存爱心,大胆放手,使一点巧劲,我们的学生就会被调动起来, 激发学习化学的动机,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快乐的教育教学“促进者”,课堂优质化自然也不在话下了。

[1]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4-87

[2] 冯克诚.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720-721

猜你喜欢
借力喷泉化学
借力使力 巧解难题——以简谐运动为例
借力大数据 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
借力上合,山东绘出更大“朋友圈”
可乐瓶里的“喷泉”
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可乐喷泉
润和借力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