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2-04-13 23:51王国忠
化学教与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分液试管表格

王国忠

(江苏省宜兴市汇文中学 江苏 宜兴 214200)

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敲门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可以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现行新课程化学教科书(苏教版)也增编了“信息提示”、“拓展视野”、“资料卡”、“化学史话”、“整理与归纳”等内容供学生阅读,可见化学新课标要求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一、明确阻碍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培养的因素

先来看一个教学实例:

我在上苏教版化学2第二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内容时,做了一个“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引发了我的思考。

实验内容: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我在演示这一实验时,没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实验时我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一会儿发现加热的试管中产生更多的泡泡,与未加热的试管进行对比,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更快,从而得出“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发现实验中的破绽:用酒精灯加热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充分说明反应速率的加快,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水和过氧化氢的沸腾,同样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经我提示后,有学生马上查阅教材中的内容后惊叫了起来“书上是用水浴加热的”,学生们渐渐地觉醒过来。

由此我想: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背后,如此多的学生熟视无睹?我们的学生在听课前到底有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预习)?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为什么差呢?通过抽样调查和平时的教学实际发现:

1.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阅读化学教材的习惯,对阅读没有自觉性,消极被动地阅读,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敷衍了事。少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只对学文科有用,对学理科没有用,根本就不想阅读。

2.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时不得要领,坚持不了几天就怕阅读了。不少学生认为将书通读一遍就是阅读(预习)结束,而且读的非常随意:小字不看、注释不见、实验不管、串行常见。结果如何呢?搞不清楚教材的脉络、无法理解教材内容安排的意图,更别说理解文本的逻辑了,尽管教材对逻辑关系表述得清清楚楚。

3.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所致。在倡导用教材教而不再教教材的观念驱使下,很多教师抛开教材剑走偏锋,走马观花地过完教材后挖空心思搜集各类教辅资料来替代教材教学,造成了学生脑海中的教材无用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盲目跟进,“有没有书一个样,看不看书一个样”就是学生对待教材的真实写照。同时拷问式和独白式的功利性教学行为把一切变为 “告知、告诫”,理科变成了文科,主动出击变成了守株待兔。如此教学,难怪学生对教材到底在高中阶段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如何利用教材开展阅读自学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认知。

综上原因,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二、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途径——教会学生读书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即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自学的习惯、自学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都能达到这样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体会,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要教了吗?”因此我们要“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从教会学生阅读开始,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会读”,努力追求叶老提出的境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开始可以在教师讲解之后指导学生阅读,逐步过渡到教师讲难点、学生读容易的部分。随后,可以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列出提纲或制成表格,让学生按提纲或表格的要求阅读。最后让学生通读教材,自己编写提纲或制作表格,教师检查阅读自学效果,进行评讲指导。

2.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教给学生几种读书的方式:①眼看,②脑想,③笔写,④卡片记,也就是经常所说的“眼读书”,“笔读书”,“脑读书”,读书后把不会的记录在卡片上,把知识的网络记录在卡片上,把必会的知识点记录在卡片上,就可以在第二遍复习时有的放矢(为第二遍复习做好准备)。我让学生把记录的不会的知识内容随时反馈给我,在上课时由教师统一解决或由学生讲解,使课时节省了,重点也突出,学生反映也好。

3.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往往对教材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教材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眼光一扫而过。而实际上,化学教材中的表格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教材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各种表格、插图。此外,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化学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4.教会学生“通读、研读、回读、比读”的四遍读书法。①通读不是速读,通者“贯通”,是为了保证内容连贯性和系统性,是其后三读的的基础。读后务必掩本三问“说些什么(回放,明确出现的新内容)、关系如何(逻辑层次)、知道些什么(学哪些)”,并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初步自我检测。以“蒸馏和萃取”为例,蒸馏和萃取是与过滤、蒸发并列的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根据过滤、蒸发的学习,就知道要自学“方法适用的情境、所需仪器和操作流程”等。②研读就是研究式阅读,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及试图解决问题阶段。蒸馏所需的仪器较多该如何记忆,萃取用到的分液漏斗如何规范使用,萃取和分液的区别与联系在哪里等问题,逐一被确定出来并通过反复读教材,看看哪些问题需要查找资料。③回读就是把重点问题放在教材情境中进一步咀嚼,防止疏漏枝节而产生低级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有学生在自学中冥思苦想不知“分液前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塞子或要让分液漏斗凹槽和活塞凹槽正对”的必要性,当再一次回读中读到下一步是分液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要保持大气压平衡”。④比读就是和手头的教辅对接,既是为了透彻理解教材又是批判的看待教材。有学生在课堂对教材中蒸馏实验提出质疑:教材中蒸馏似乎是制取蒸馏水,那么“蒸馏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该怎么理解?实践证明,四遍读书法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总之,把阅读自学能力培养作为化学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从而达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分液试管表格
基于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的便携式分液漏斗振荡装置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自动化分液设备在纺织品纤维含量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加氢装置分液罐泄漏失效原因分析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统计表格的要求
试管难题
干式真空泵分液罐排液操作研究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