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2-04-13 03:15朱红娟
中小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三角形分数交流

朱红娟

课标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反映了我们义务教育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新课改以来,我们学习过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涩,我们在不断地摸索着新课程下的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种自主、合作、探究中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教师在教学的定位就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这样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下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创设数学情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知识背景

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而是现实的生活背景常常为数学的发展提供情境和源泉。因此在情境的引入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要有人文内涵,又要突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无理数》的引入是由简单的动手活动开始的,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a只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可能是以2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3为分母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4.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探索,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在a的平方等于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在《三角形的边》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准备了4cm、5cm、7cm、8cm、10cm、12cm、15cm、17cm的小木棒,提出问题:你能用手中的小木棒组成怎样的三角形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呢?通过学生简单的动手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同时小组内还互相交流、探讨,探讨中学生会发现有的能组成三角形、有的不能组成三角形,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从而引入了新课。另外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依照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要创造性地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索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一课时,我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提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为什么是180度?让学生通过平移、剪、拼、测量来说明。

此过程中学生的剪法不同,拼法不同,映射了他们的思考思路不同,对应着的解题方法也就不同,从此有了好多的辅助线的做法,学生也体会到了实际到抽象的转化,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掌握火候转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合作交流焕发创新的意识

像上面的《三角形的边》的教学中,为什么有的小木棒不能组成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组内互相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在合作交流之前,课堂中可能已经出现了两个层次的学生,一是通过自主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学生不能在自主探索中解决问题。这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参与交流,看看学生在干什么、有没有活动、是否每个学生都在活动、学生活动得怎样、哪些东西通过交流可以解决、哪些东西不可以解决,以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教师还要发挥每位学生的资源,让资源共享。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向更深的知识进发,不宜再让他们合作交流;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继续合作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攻克难关。教师对那些散兵游勇要承担起组织他们的责任。教师心里要有一本账,自主交流时要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多交流。要充分使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发展,合作的有效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四、知识技能得到发展

进入教师的指导阶段后,要搜集各组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做到三不讲: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就不用去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例如在教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在等腰三角形中,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成了15cm和12cm,求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解决这个问题联系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第八章才开始学习,因此对于这样的练习没有必要解决。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到有效的指导,学生也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惊喜。

五、反思学习过程,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

我们解决了情境所引入的数学问题,或情境所带来的更深入的数学问题后,进一步地提高、拓展,可以让学生继续解决相关或相似的数学问题,自然而然教学环节就转到了练习和反思这一部分。练习中要注重分组、分层次练习,基础——综合提高——拓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题可做、都能够从中找到自信,以此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们可以对题目进行变式练习,提高我们练习的有效性。最后可以留下少许时间由学生总结,特别是反思一下本节课的新旧知识点,以及自己在整堂课中的表现,梳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实现课后反思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三角形分数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可怕的分数
三角形,不扭腰
算分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