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世界为何爱谈泰坦尼克

2012-04-16 08:56
环球时报 2012-04-16
关键词:泰坦尼克卡梅隆泰坦尼克号

作者:张放 资深媒体人

1912年到2012年间有太多人类大灾难,论震惊度、伤亡人数、实际影响力,无论怎么排,“泰坦尼克号”触冰山沉没都不可能排在前列。但现在一部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俨然“垄断”了人们对20世纪所有灾难的怀念与哀思。这是很有趣的社会现象。

记得有美国媒体曾说过,“有三个话题,美国人永远也说不尽”。一是耶稣。关于耶稣的小说、电影和电视,可谓汗牛充栋,最典型的如几年前风靡的《达芬奇密码》一书,光首印数就高达600万册;二是美国内战,热门图书如《飘》、《根》等,非常美国化,却也风靡世界。最近十多年,第三个“永远的谈资”产生了,即“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故事并不新鲜。据美国着名杂志《纽约客》介绍,1912年到1913年间,用歌曲形式写泰坦尼克号的有100多首。当时的电影也不甘示弱,有部电影名叫《从泰坦尼克里被拯救起来》第二年就公映,主人公就是从泰坦尼克头等舱里活下来的一个女演员。1953年,此故事再次“触电”。1997年,着名导演卡梅隆再次将此话题变成电影。当时所有人都怀疑,花2亿美元重拍此片“是不是疯了”?

但现实证明,卡梅隆天才式的导演再次焕发了“泰坦尼克号”的生命力,好莱坞的强大虚构故事能力与商业赌博式的操作将“泰坦尼克号”推向了全球,是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底子使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在世界变得家喻户晓。这部曾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的电影不仅让卡梅隆和好莱坞赚得钵满盆满,也让世界又一次通过那个穷小子与富家女的故事,体会到美国浪漫、温情甚至先进的文明。

在中国软实力不断渴望走向世界的今天,决策者、文艺工作者或许都可以从泰坦尼克号式的“软实力走出去”学到更多的经验。

第一,要充分挖掘那些真实、可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一些人总认为“四大名着”是中国电影、电视与小说作品创作中“软实力”的最大源泉。实际上,那四个故事虚构多于现实,历史过于古老,影响范围多限于中国国内,在国内或许有影响力,到了国际上,仅讲清历史背景就不容易了。

第二,要有一些人性共通的因素贯穿始终,如爱情、生死离别、财富、理想,等等。看那些世界流行的文化产品,凡是在国际上引起好评的,都是讲述一些普世的与人性共通的道理。这些道理大多是能够催人深思或积极向上的。

第三,要有强大的商业团队以及长期的文化运作。文化商业化会让人感觉很庸俗,但现代化本质就是“商业竞争”。商业化的文化,就是如何把那些过去藏得深或看似很普通的文化事物,加以包装、推广并为现代社会所接受。简单说,就是如何让那些或“俗”或“雅”的东西,变成雅俗共赏和老少皆宜。

总之,中国人千万别只顾着花数以亿计的昂贵电影门票看“泰坦尼克号”3D版,否则,这笔钱未免又有点“打水漂”了。建议还应研究一下这部“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的电影,是如何将一个普通故事变成“全球宠儿”的,即便能有些许启发,也应是好事。▲(作者是资深媒体人)

猜你喜欢
泰坦尼克卡梅隆泰坦尼克号
雪上“泰坦尼克”
离梦想近一点儿
The Titanic II Is Making Its Maiden Voyage in 2022 “泰坦尼克2号”将于2022年下水启航
吃掉泰坦尼克号的细菌
中国将斥资亿元打造泰坦尼克号主题公园
闭上眼睛数到十
7万美元,泰坦尼克号“最后午餐”的菜单
泰坦尼克号的乐队最后演奏的曲目
卡梅隆的细节
看谁更像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