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白云寺里贺牡丹

2012-04-18 08:20李雪
丝绸之路 2012年7期
关键词:牡丹园牡丹

李雪

从来没有听说过白云寺这个地方,直到一个温暖的春日,大理州弥渡县的文友邀约说:“春天来了,一起去白云寺看牡丹。”我这才糊里糊涂地跟着前往。既是寺庙,心里的想法大致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庙宇楼台、大殿菩萨,气氛一定慎紧,规矩一定森严,所以没有把“牡丹”二字听得真切。既然它是周围村镇信男善女朝奉的寺庙,言行举止肯定要有所限制,必定是不能随意欢笑、高声喧哗的。因此,一路不敢高声语。

从祥临高速路抵达弥渡县城,又从县城沿214国道往南六七公里,再顺着一条蜿蜒的村级公路岔进群峦之间,路面越来越颠簸,心知白云寺该是越来越近,却不知道它是怎样的一个面目。

穿过春天的村镇和田野,气温徒然升高,群山环抱中的一个小小盆地,田地里种着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青菜、大蒜,不远处的山坡上盛开着大片大片的雪白梨花,春意浓郁地洋溢在周围。白云寺难道就隐身在这样的凡俗之地?

抬眼望见对面山坡上有条蜿蜒的山路,我不禁想:就是那条陡路上去吧?果然,车子冲上几个又急又陡的坡道后,再转一弯,前面出现一个小小的亭子。同行的朋友说:“到了,那是白云寺的一眼古井。”古井前面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榕树,承着春日的阳光,洒下一大片绿阴。前面新开辟出来的一个停车场上停着10多辆车子,再转一弯,寺门赫然出现在眼前——白云寺,弥渡的白云寺。高大的寺门修葺一新,还散发着油漆的气味。寺门前的两位门神没来得及涂上颜色,一身素衣,怒目圆睁,虔诚地守护着这座深山里的庙宇。

位于弥渡东南角的白云寺是一个道教、佛教合一的宗教圣地,近处的信男善女都信奉这里的神灵,不仅昆明,甚至云南省外的游客也会在庙会期间慕名而来。白云寺始建于唐代,明、清时屡次重修、扩建,民国年间香火最旺,成为“栋宇辉煌,焕然一新”的弥渡宗教圣地。白云寺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王母殿、玉皇阁、观音阁、财神殿、龙王殿等殿宇,依山势而建,布局精巧,层叠而上,虽然地势不够宽阔,依然殿宇齐聚,每一座神灵塑像栩栩如生,精致细腻。最有趣的是观音阁,一座小小的阁楼上,端庄的观音菩萨俯视着前来朝拜的每一位香客,有求必应,一应千年,即使殿内狭小,还是摆放齐备,甚至可以向菩萨求签问卜。寺内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有耄耋老人,有鼻涕孩童,有貌美女子,有帅气男子。

但是,我们此次参加的不是庙会,而是一个赏花会。

在农历二月十五,白云寺内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寺内的牡丹盛会,每年都有这样一个规模很大的聚会活动——贺牡丹赏梨花书画会。我很意外,在一个看似肃穆、严谨的宗教场所,竟然可以举办这样一个来自凡俗的活动,吸引了四乡八寨的男女前来祝贺。更吸引人的是那些文人墨客在寺内挥笔泼墨,当场吟诗作赋,并挥毫而写。一块残断的石碑上书写着“牡丹园”几个大字,遒劲有力,风骨深厚。牡丹园里石碑前花坛里高高低低盛开着几株娇媚的牡丹花。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迎着朝阳层层叠叠,艳丽动人,硕大的花朵在碧绿的叶片衬托下富丽堂皇,美颜无比。就在盛开的牡丹花旁,一首首贺牡丹的诗词从诗人的心中溢出,流淌到散发着墨香的狼毫笔尖上,落笔在一张张鲜艳的红纸上,和牡丹园里盛开的牡丹花争相辉映。年近80岁的邵世远老人写道:

突闻花信一登临,满院文章满院金。

浅吟低唱惊四座,唐风宋雅见诗心。

彭嘉怀先生写下歌颂盛世大好时节的《洞仙歌》:

阳光灿烂,有白云荡漾。这里牡丹花好香。携君来,尽赏歌赋文章。恨自拙,无语达情感叹。

看山川万象,无限风光,姹紫嫣红赛明亮,又月照故乡,与醉共欢。民生事,天下无上。现时代共和绘新样。乐万紫千红,洞仙歌放。

奎群章先生写的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诗作:

白云山上白云飘,百花仙子降花朝。

满院牡丹齐绽放,姹紫嫣红分外娇。

寺院的石壁上、墙上都喜气洋洋地张贴着这些刚出炉的诗词歌赋,分外新鲜,引人注目。玉皇阁的侧门旁,摆放着几张方桌,几位年长的老者围坐在桌旁,正在提笔构思颂咏大好春光,笔墨纸砚散发着清香,原来那些美好的歌赋就是从这儿“涌出”的。

在白云寺宗教文化旅游建设座谈会上,几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对这里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作了大概的介绍,初步了解到白云寺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也是一个群众文化发展聚集点,更是一个休闲、娱乐的清幽之地。

在白云寺的南边开有一个小侧门,穿过负有盛名的桂花井,进入一个山坡小菜园,又是一番境地——白云山庄,专门负责到这里休闲、度假的游人吃住娱乐,形成独特的旅游风格。两个院子被桂花井小院分隔,但又彼此相连,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很自由惬意。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一副清隽的楹联书写在“白云山庄”的院门上,似乎书写者刚走,墨花的清香还正在空气中淡淡飘散。院子里树木葱绿,假山林立,山茶花悄然绽放。最吸引人的是院墙上的那一排碑刻。“山静云闲”四个大字浮雕在墙壁上,俊朗、端庄,面对正堂“白云寺云白”的牌匾,是一首很有意思的回文,首尾回环,十分有趣。“一轮明月千山梦,半岭梨花万里香。”正堂门前潇洒流畅的楹联古朴清雅,书写者一定在这儿的梨花香气中如梦,久久不愿醒来。堂内挂着来往休憩文人骚客的墨宝,一幅幅都散发清香,令人回味。

白云寺虽建于深山中,但历史悠久,明代留下白云寺碑记,隽秀的笔记记录了白云寺修建的历史。寺后曾出土过战国的铜锄、铜鼓、铜斧,曾被称为“仙都”。传说中,诸葛亮曾在寺后安营扎寨,有诸葛台、诸葛井、诸葛旧垒等民间传说的景点。而今,牡丹迎春、万树梨花、赤水金浪、果园飘香、万丈游龙、远山夕照、嶙峋怪石、绿色餐饮成为了白云寺有名的八个亮点,每年正月初九耍龙舞狮,歌舞盛会,游人纷沓,物资买卖,热闹纷繁。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牡丹园里花仙降临,国色天香,娇媚富贵,院外梨花如雪,纷纷扬扬一派美景,成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期,吟诗作对,咏赋大好春光。更有周围村寨的文艺表演队自发组织文艺节目,欢歌笑语、舞步悠扬地到寺里来朝贺。

就是这样一座俗雅共聚的白云寺,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既有庄严肃穆的庙宇,又有文人墨客的豪情。春去秋来,桃红李白,牡丹怒放,歌者唱乐,拜者许愿,书者抒情……各有所得,各有所思。白云悠悠,似水流年,聚宗教、民俗、旅游多重角色的白云寺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个纠结的梦,似乎缠绵着自己前世今生的情怀,寻寻觅觅,只为那牡丹园里春意来临时的花信和桂花井里那一瓢饮的清凉……

猜你喜欢
牡丹园牡丹
离乡的牡丹
“三不够”牡丹节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蓟州牡丹园
中国国花园园林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牡丹归来曲
牡丹的整形修剪
低调盛开的“牡丹”
“牡丹”情
牡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