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鄂州园设计赏析

2012-04-21 06:48冯宏斌
绿色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鄂州武昌铜镜

冯宏斌

(湖北省鄂州市绿化管理处,湖北鄂州436000)

1 引言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鄂州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占地1860m2,座落于鹰山之下,永定河侧。鄂州园于2012年5月已开工动建,其设计方案在2012年3月报送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委会后,即获通过并得到了专家组一致好评。笔者试从以下3个方面探寻该园设计的独到之处。

2 鄂州园设计特色

2.1 凸显城市历史和文化内涵

鄂州园位于园林博览会传统园林展区,业主要求能充分展现鄂州市悠久的历史、沿革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故此,设计者根据鄂州历史文化特点选择了如下代表性题材。

(1)汉阙与凤凰亭:鄂州古称武昌,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权与周瑜、鲁肃等于鄂县(今鄂州)城东虎头山商议建都大计,闻凤鸣。鲁肃曰“此帝王之兆也”,遂建凤凰亭,取“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县为“武昌”,并于公元229年4月在此建都称帝。故此:鄂州又称吴王古都,有着极为悠久的三国吴都文化。在鄂州园的设计上,选取了凤凰亭和汉阙等有浓郁汉代风格的古建筑作为武昌园次入口主体景观,体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图1)。

(2)铜镜墙:鄂州亦是著名“古铜镜”之乡。在青铜文化时期,就是中国四大铜镜铸造中心之一。尤其是自汉末、三国至西晋期间,其铸镜工艺更是冠绝一时,为了充分展现鄂州的这一历史地位,设计者选取鄂州有代表性的五面铜镜将画窗与鄂州园景墙有机地糅和到一起,既有园林景墙、漏景的“欲遮还羞”之妙,又含历史文化之根脉,可谓一石双鸟,深得其味(图2)。

图1 鄂州园次入口效果图

图2 鄂州园主入口效果图

(3)松风阁:鄂州是著名的书法之乡,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与鄂州结下不解之缘。如: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摩崖石刻《怡亭铭》,宋代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苏轼的《武昌记》,清代彭玉麟梅花石刻,都是我国书画精品之作。其中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在书法中的地位更是堪称登峰造极,广为人知。史载:黄庭坚游武昌(今鄂州)西山,途径松林间一阁,夜宿,观长江山色,闻松涛不绝,一时兴起,以松风阁名之,并挥毫而成千古圣迹《松风阁诗帖》。为了传诵这段千古佳话,设计者把现存于鄂州的松风阁按1∶1的比例搬至鄂州园中,并作为鄂州园的主体建筑,置于展园的构图中心。充分体现了鄂州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2 灵活的空间布置手法

鄂州园地块南北朝向,地势平缓,地形成规整长方形,紧依永定河畔的河堤路,人来车往,与古代园林占地选址要求相去甚远。为了扬长避短,设计者首先将鄂州园一分为二,形成南北两个主次空间,在北侧设鄂州园主庭院,由假山、松风阁、铜镜墙围合而成,形成封闭空间。松风阁三层高10m,宫殿式样,红椽青瓦,轩昂雄壮,古朴典雅。铜镜墙粉墙黛瓦,玲珑剔透,庭中寒溪蜿蜒,四周黄石夹岸,岸上松梅相向,水中绿草凄迷,波光不兴。园路、园桥回环相接,步移景异,深得“静远”之妙。其次,在主庭院与河堤路之间设次庭院,以凤凰亭、汉阙和两侧的银杏等高大乔木围合而成半封闭式空间。在凤凰亭中倚栏而立,和风入怀,远观永定河湿地自然之美。按“封闭—半封闭—开放”的空间布置方式,游人游览其中,观感自然顺畅,毫无突兀之感。

3 宜地宜景的植物配置

鄂州园位于北京,与南方相较,植物选择较受约制。在植物配置上,设计者遵循了宜地宜景的原则,精心用北方植物来打造江南园林景观。如在松风阁两侧植有20余株高7m的油松,既契合松风阁的历史渊源,又衬托出主体建筑的古朴雄浑。在寒溪水系四周点缀垂柳,间以黄栌、红枫,水中植浮萍、伞草、花叶芦苇,这些植物既符合北方气候特点,也显示了鄂州南方水乡风情。其他诸如黄石假山、雕塑小品无一不宜地宜景、自成趣味。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鄂州园坚持了以文化为脉的设计理念,灵活地使用空间转换手法,配植适宜的植物造景,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鄂州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1]胡长龙,戴 洪,胡桂林.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薛 健.园林道路设计与铺装[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王 兰,杨渝南.园林景观设计赏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鄂州武昌铜镜
是不是连我也隐藏雾的背后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登鄂州江上观音阁
声律启蒙·一东(童声独唱)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书法《竹枝词》
浪淘沙令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武昌区公共文化品牌建设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