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2012-04-23 06:08张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张磊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地区用水量也日益加大, 使得生活污水排放量也越来越大。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专业的污水处理技术, 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 直接就近排入到江河湖泊。本文探讨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厨房炊事、沐浴、洗涤和厕所冲洗等。具有来源多、浓度低、面广、分散、处理率低等特点。据统计, 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有80 多亿吨。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面广分散、来源多、增长快、污水成分复杂、水质及水量变化大的特征,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通过点源和非点源排放到自然水体,将各类污染物带入河流,导致出现农村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及水生植物疯长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分析

1、 农村污水面广、分散

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污水分散,难于收集。农村污水来源多。除了来自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外,还有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农村污水量增长快,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随之增长。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

2、农村生活污水水量小,变化大

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又称作为厌氧消化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 由多种厌氧或兼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 使有机物分解, 并产生CH4 和CO2 的过程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不用曝气, 又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气, 且厌氧生物处理的另一显著特点是污泥产量少, 从而使污泥处置费用相对少。另外, 厌氧生物处理有机容积负荷高, 从而减少了构筑物体积, 节约了基建费用。厌氧生物处理为废水处理提供了一条高效低能耗的, 促进农村燃料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转移, 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治理途径 。

2、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是一种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 它采用生物厌氧消化和好氧过滤相结合的办法, 集生物、化学、物理处理于一体, 采用多种好氧过滤和多层次净化, 实现污水中多种污染物的逐级去除。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 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 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 达到净化的目的; 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炊用能源; 厌氧发酵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作浇灌用水和观赏景点用水。农村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原材料, 可用作沼气发酵, 通过厌氧发酵过的粪便(沼液、沼渣) , 碳、磷、钾的营养成分没有损失, 而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活性态养分可农用沼肥,来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农村改厨、改厕和改圈, 可将猪舍污水和生活污水合并处理, 经在沼气池中厌氧发酵后作为农肥, 沼液经管网收集集中净化后, 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该技术的沼气池工艺简单, 成本低, 一户约需费用1 000元, 运行费用基本为零, 适合于农民家庭采用。但其应用也有其局限性, 厌氧沼气池主要适用于高浓度生活废水处理, 当生活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过低时, 会导致系统产气效率低, 从而给生产及生活用气造成影响。此外, 该技术通常适用于冬季地下水温保持在5 ℃ 以上的地区, 或在池上建日光温室, 能使升温达到该温度的地区。当冬季气温较低时, 该工艺的处理效率也会降低, 出水难以实现达标排放。目前, 该技术在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 是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3、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稳定塘是一种土地经过人工适当的修整,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稳定塘是一个菌藻共生的系统,塘中的异养型细菌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塘中的藻类则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中的碳作为碳源,合成自身机体并释放氧气,大气复氧则是稳定塘氧气的另一个来源。COD 的去除主要依靠异养菌的新陈代谢作用; 氨氮在稳定塘内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生物同化和吹脱作用,生物同化作用主要是通过藻类和细菌的新陈代谢将氨氮、硝酸盐氮等无机氮转化为自身的有机氮,其中藻类生长的最主要氮源是氨氮; 磷在稳定塘中的去除主要是靠藻类的同化吸收和沉淀作用; 除此以外,在稳定塘中采用适当的方法采收藻类,也可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它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 可充分利用地形,节省基建投资; 运行维护费低,系统基本不耗能; 无需污泥处理;可实现污水资源化。

4、 蚯蚓生态滤池

蚯蚓生态滤池,又称蚯蚓生物滤池,是利用蚯蚓具有提高土壤透水性能和促进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生态学功能而设计的一种生物、生态相结合技术。蚯蚓生物滤池的滤料由上部蚯蚓有机分解层、中间层和下部碎石承托层构成。蚯蚓生态滤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内部生长着蚯蚓和大量的细菌、真菌、霉菌等。滤池就是利用基质、蚯蚓和微生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污染物在这些复杂而又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作用下被去除。进入系统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经过填料机械过滤、截留与吸附,其中粗大有机物能够被蚯蚓破碎分解,使有机物更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 随后微生物以污水中胶体态和溶解性有机物为食物进行生存繁殖,并在载体或填料颗粒表面形成生物膜; 蚯蚓以滤床中的生物膜作为营养源,经过吸收消化和分解利用等过程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蚯蚓在滤池生物处理系统中与微生物存在着协同共生的作用,蚯蚓粪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基质,在蚯蚓上下运动觅食过程中,对填料起到了疏松作用,使之保持良好的通气环境,避免了滤床内厌氧环境的出现,有利于污染物的进一步降解。同时,在滤床中增殖的蚯蚓又可作为家禽饲料,既可高效、低能耗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又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污水处理工艺。蚯蚓生物滤池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低,除污效能高,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量少,可实现污水、污泥的同步处理,减少后续污泥的处置处理相关费用等,通过蚯蚓的运动疏通和吞食增殖微生物,还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所遇到的堵塞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地质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参差不齐,加之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应该根据当地具体现状特点、风俗习惯,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以及自身的经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工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猜你喜欢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展研究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