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布设初探

2012-05-08 05:33潘永柱阙建勇叶连宝
浙江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松阳县网眼林带

潘永柱,阙建勇,叶连宝

(1.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局,浙江 丽水 323000;2. 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浙江 松阳 323400)

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布设初探

潘永柱1,阙建勇2,叶连宝2

(1.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局,浙江 丽水 323000;2. 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浙江 松阳 323400)

通过对松阳县2000-2010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的分析,将松阳县划分为Ⅰ、Ⅱ、Ⅲ级森林火险区,在行政区划和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林中空地、防火公路和山脊线分布等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分区控制的方法,确定生物防火林带的空间布局:在Ⅰ、Ⅱ级森林火险区内布设规划生物防火林带,将整个防火林带网络分割成2 691个网格,网眼平均面积为34 hm2,其中Ⅰ级火险区有1909个网格,平均网眼面积为28 hm2,Ⅱ级火险区有782个网格,平均网眼面积为48 hm2;生物防火林带总长度为4 587.1 km,防火网络所形成的网络密度为50.1 m/hm2,防火林带设计宽度应不小于15 m,防火网络总面积占区域面积的7.5%。主要造林树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 -oleosa)、杨梅(Myrica rubra)等。

森林火灾;森林防火;生物防火林带;布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环境。森林经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在危害森林的因子中以火灾危害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约22万起,过火面积达640多万hm2,约占世界森林覆盖率的0.23%,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1~2]。

生物防火林带是根据林分、道路、河流、山脉、地形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结合林相改造,合理布局,使防火林带与防火线以及天然屏障连接成网,把林地分隔成阻隔封闭区,最大程度发挥防火线的阻隔作用[3~4]。目前,对于防火林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防火树种的选择[5]、防火林带的结构[6~7]和防火机理研究上[8~10]。本文针对松阳县近11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查找火灾发生原因和变化规律。根据松阳县森林资源、交通、人口密度、人为活动特点,划分森林火险等级区。根据火险等级区划的具体情况,结合研究区域林中空地、防火公路和山脊线分布,在不同行政区和森林火险等级区内采用分区控制的方法,规划生物防火林带的空间布局,把森林火灾控制到最低的程度。

1 研究区概况

松阳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位于28° 14′ ~ 28° 36′ N,119° 10′ ~ 119° 42′ E,全县土地总面积140 386 hm2,其中林业用地113 658 hm2,占总面积的81%,非林地26 728 hm2,占总面积的19%,森林覆盖率75.0%,林木绿化率75.9%。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7月,极端最高气温40℃;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月,极端最低气温-9.7℃。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700 mm,以3-6 月为多雨季节,平均降水量816.8 mm;7-8月高温晴热,易出现伏旱;11月雨量最小,仅40 ~ 50 mm。

根据松阳县2000-2010年森林火灾报表和森林火灾档案(表1)可知,2000-2010年全县共发生森林火灾108次,年均9.8次,其中森林火警5次,一般森林火灾100次,重大森林火灾3次;过火面积达1 504.09 hm2,受害面积917.09 hm2,损失成林蓄积29 125.1 m3,损失幼林110.96万株。其中生产性用火导致的森林火灾62次,非生产性用火导致的森林火灾46次,伤亡人数9人。

表1 松阳县2000—2010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Table 1 Forest fires occurred from 2000 to 2010 in Songyang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种类及其阻燃性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区历年的火场植被调查,对松木林、杉木林、松杉混交林、阔叶林、松阔混交林、经济林、竹林等不同植被类型进行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统计分析,判断树种的抗火性和耐火性。

2.2 历次林火发生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方法

根据松阳县2000-2010年森林火灾报表和森林火灾档案,统计分析森林火灾发生与植被类型、气候特点、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变化趋势,查找松阳县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森林防火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森林火险等级区划分的方法

根据松阳县森林资源、交通、人口密度、人为活动特点等,参照谷建才等[6]研究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行政区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区划森林火险等级区。

2.4 生物防火隔离林带规划方法

运用邓湘雯等[2]的方法,确定生物防火林带网络的最小闭合面积和密度,分析气象、造林地及不同地形因子对火行为的影响情况、可燃物分布、主风向、坡度、防火公路和林中空地、山脊、居民区分布等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分区控制法,在不同行政区和森林火险区,完成研究区生物防火林带规划。

3 生物防火林带的布设

3.1 松阳县森林火险等级区的划分

为简化研究区域森林防火区划工作,本文参照谷建才等[6]研究结果,根据松阳森林资源、交通、人口密度、人为活动特点,分析不同行政区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划分森林火险等级区,将森林火险等级区分为Ⅰ、Ⅱ、Ⅲ级火险区。

Ⅰ级火险区:该区总的特点是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动性大,距林道距离近,交通方便,不同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的可燃物所占的比例大,是火险等级较高的地区。

Ⅱ级火险区:该区总的特点是近靠旅游点及道路,其林分也有明显特点,大多是易燃树种,林分结构复杂,林内灌木较多,死地被物较多,不同立地类型的可燃物所占比例较大。

Ⅲ级火险区:该区总的特点是远离旅游点,交通不便,人为活动少,大多是天然阔叶混交林,坡度较陡,海拔较高,人为干扰较小。

松阳县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结果详见表2。

表2 松阳县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结果Table 2 Grading of forest fire risk in Songyang

由表2可知,Ⅰ级火险区面积有54 420.8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8.8%;Ⅱ级火险区面积有37 139.2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26.4%;Ⅲ级火险区面积有48 826.6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4.8%。其中湖溪林场、林村林场、安民乡、裕溪乡、古市镇、象溪镇、大东坝镇、西屏镇Ⅰ级火险区面积均超过1000 hm2,火险区比例均大于40%。是重点防火区。

3.2 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布设

3.2.1 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布设 根据网络密度与最小控制面积要求,在火险等级区划的基础上,分析气象、造林及不同地形因子对火行为的影响情况、可燃物分布、主风向、坡度、防火公路和林中空地、山脊、居民区分布等主要影响因子,逐个行政区域、逐个地块进行布设。

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布设结果如表3,Ⅰ级火险区和Ⅱ级火险区共有2 691个网格,网眼平均面积34 hm2,其中Ⅰ级火险区有1 909个网格,网眼平均面积28 hm2;Ⅱ级火险区有782个网格,网眼平均面积48 hm2。生物防火林带总长度为4 587.1 km,防火网络所形成的网络密度为50.1 m/hm2,防火网络总面积占区域面积的7.5%。

表3 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布设结果Table 3 Layout of biological forest fire belt in Songyang

3.2.2 生物防火林带规格 研究区域历年的火灾发生状况将影响防火林带的构建。松阳县森林火灾以一般火灾为主,偶有演变为重大森林火灾,1 hm2< 过火面积 < 100 hm2的火灾次数约占95.5%,过火面积平均每次为13.5 hm2,最大过火面积为105.1 hm2,该区域以控制较大面积森林火灾为主,生物防火林带设计宽度应不小于15 m。3.3.3 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 防火树种要求具有较强阻火性和适宜的造林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理想的防火林带树种要求具有较强的阻火能力,即适应性强、常绿、树冠结构紧密、种源丰富、栽培容易、生长快、郁闭早,能较快地起到防火隔离作用,同时树种本身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这就需要树种具有较好的阻火特性和适宜的造林学特性、生物学特性[11~13]。防火树种要尽量采用乡土树种,造林才易于成功。

目前我国南方采用最多的树种是木荷(Schima superba)和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l),有的地区也采用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eformis)、乌墨(Syzygium cumini)、油茶(Camellia oleifera)等;在风景区还可采用冬青(Ilex purpeuca)、构骨(I. cornut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nca)、石栎(Lithocapus glaber)、珊瑚树(Viburnum awabuki)、杨梅(Myrica rub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等,有些果树如柑桔(Citrus reticulata)也可作为防火树种[14]。

综合王明玉等[1]、宋卫国等[5]、谷建才等[6]、田晓瑞等[7]等、戴云喜等[13]、Penafiel S R[15]等对南方林区防火树种的筛选研究成果,结合松阳县火烧迹地调查和自然地理条件,确定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主要造林树种为木荷、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杨梅等。

4 结论

(1)根据松阳县森林资源、交通、人口密度、人为活动等特点,将森林火险等级区分为Ⅰ、Ⅱ、Ⅲ级火险区。Ⅰ级火险区面积有54 420.8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8.8%;Ⅱ级火险区面积有37 139.2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26.4%;Ⅲ级火险区面积有48 826.6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4.8%,其中湖溪林场、林村林场、安民乡、裕溪乡、古市镇、象溪镇、大东坝镇、西屏镇是重点防火区。

(2)根据网络密度与最小控制面积要求,在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布设的Ⅰ级火险区和Ⅱ级火险区布设防火林带,总长度为4 587.1 km,共有2 691个网格,网眼平均面积34 hm2,网络密度为50.1 m/hm2。其中,Ⅰ级火险区1 909个网格,网眼平均面积28 hm2;Ⅱ级火险区782个网格,网眼平均面积48 hm2。

(3)结合松阳县火烧迹地调查和自然地理条件,确定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主要造林树种为木荷、杨桐、杜英、浙江红花油茶、杨梅等树种。

[1] 王明玉,任云卯,赵凤君,等. 北京西山防火林带空间布局与规划[J]. 林业科学研究,2010,23(3):399-400.

[2] 邓湘雯,康文星,文定元,等. 山脊防火林带有效结构的研究[J]. 火灾科学,2004,13(4):214-218.

[3] 田晓瑞,舒立福. 防火林带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 世界林业研究,2000,13(1):20-26.

[4] 田晓瑞,舒立福,张小罗,等. 树种枝叶微观结构对树种燃烧性的影响研究[J]. 林业科技,2003,39(4):84-88.

[5] 宋卫国,汪秉宏,舒立福,等. 自组织临界性与森林火灾系统的宏观规律性[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20(2):205-210.

[6] 谷建才,陆贵巧,吴斌,等. 八达岭森林健康示范区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3):47-48.

[7] 汪亚峰,李茂松,卢玉东,等. 试论退耕还林中对坡度标准的界定[J].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4(6):25-27.

[8] 欧建德. 人工林防火林带网络密度的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1,21(2):101-103.

[9] 姚树人,文定元. 森林消防管理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0] 胡乙山,张立,唐贺统. 森林可燃物及其燃烧特性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05(3):26-29.

[11] 蔡建文,丛燕,于长清,等. 落叶松防火林带更新复壮技术的研究[J]. 林业科技,2005,30(4):35-36.

[12] 谭文熊,徐高福. 生物防火林带研究现状与建设展望[J]. 防火林科技,2006(3):87-89.

[13] 戴云喜,马桂莲,金建国,等. 经济树种型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4,24(4):33-35.

[14] 舒立福,田晓瑞,寇纪烈. 广西大桂山区防火树种的选择研究[J]. 林业科学,1999,35(1):69-76.

[15] Penafiel S. R Determination of plant species for fuelbreaks[J]. Sylvatrop, 1984(9):21-23.

Layout of Biological Fire Belt in Songyang County

PAN Yong-zhu1,QUE Jian-yong2,YE Lian-bao2
(1. Lishui Forestry Bureau of Zhejiang , Lishui 323000, China; 2. Songyang Forestry Bureau of Zhejiang, Songyang 323400,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n forest fire occurred from 2000 to 2010 in Songya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the county wa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ades of forest fire risk (Ⅰ,Ⅱ,Ⅲ) using cluster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forest fire risks, locations of gap in the forests, fire prevention road as well as ridge lines, layout of the biological forest belt was determined between gradeⅠand Ⅱ. The whole fire prevention belt was divided into 2 691 separate units of different sizes, with the average area of 34 ha. The average area of unit in gradeⅠreached 28 ha, while that in gradeⅡ48 ha.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biological fire belt was 4587.1km. The network accounted for 7.5% of the total area in the county, with network density of 50.1 m/ ha and width of no less than 15m. The major species for afforestation of the belt are Schima superba, Adinandra millettii, Elaeocarpus sylvestris, Camellia chekiang-oleosa and Myrica rubra.

forest fire; forest fire prevention; biological forest fire belt; layout.

S762.3

B

1001-3776(2012)03-0050-05

2012-02-10;

2012-04-22

潘永柱(1970-),男,浙江丽水人,工程师,从事林木培育和林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松阳县网眼林带
妈妈的“双减”
捉蟋蟀
渔网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松阳:民生实事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哲理漫画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尘笼网眼板破损的巧妙更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