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及周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的调查研究

2012-05-09 11:44彭友林李四华
关键词:野生大豆虫害蚜虫

李 丽, 彭友林, 王 云, 李四华, 刘 勇



校区及周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的调查研究

李 丽1, 彭友林1, 王 云2, 李四华3, 刘 勇3

(1.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2. 湖南文理学院 教务处, 湖南 常德, 415000; 3. 湖南常德市园林绿化研究与技术指导中心, 湖南 常德, 415000)

野生大豆分布广泛, 针对校区及周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特点进行调查, 显示野生大豆的病害主要是大豆绣病; 虫害主要是大豆蚜虫和蝽. 通过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的调查研究, 掌握影响野生大豆生长成熟过程中的各种因子, 积极采取措施综合防治, 控制病虫害数量, 为野生大豆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野生大豆; 病虫害种类; 防治

野生大豆起源于我国, 世界上90%以上的野生大豆资源分布在我国境内, 南起北纬24°的广东, 广西, 北部到北纬52°55′的黑龙江畔都有野生大豆的生长[1], 是世界珍稀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与野生水稻同被列为国家1999年8月公布的濒危野生植物重点保护名录, 是一种稀缺的科研育种种质资源, 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之一. 它是改良食用大豆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研究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载体, 对农业豆科作物的育种、农业物种多样性基因储备有着重要作用, 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 加之目前对野生大豆的利用不断深化, 现已将野生大豆作为饲料兼用, 其营养丰富、家畜的适口性好、增膘快和产奶量高等优点,为发展我国畜牧业增添了新的饲料作物. 野生大豆(-)是蝶形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主枝与侧枝分化不明显, 分枝缠绕性强, 叶为三出羽状复叶, 花为紫色, 荚长2~3 cm, 每个豆荚含种子2~4粒, 无限结荚习性, 种子多为黑色, 百粒重1~3 g, 生长期从80 d左右到200 d以上, 种子蛋白质含量44.9%, 脂肪含量平均10.6%. 野生大豆属东亚非干旱的温带物种, 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2], 多生长在潮湿的河边、渠旁、湖边、稀疏的幼树林地, 常与芦苇、小灌木等伴生. 具有多花荚、多分枝、多节等优异、高产、优质基因. 笔者针对校园及周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症状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其防治对策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工具

野生大豆, 数码相机, 米尺.

1.2 方法

选择新校园、西校区、河伏和东郊乡东江村4块野生大豆, 每区块5点取样调查, 每点1 m2, 分时间段按病害级别记录病害的变化规律, 同时按时间段调查虫口密度、虫害的种类、变化趋势及生物多样性, 以指导生产.

2 结果和分析

2.1 病害

2.1.1 病害级别划分标准

经调查和病原菌鉴定表明, 野生大豆生产上的病害为几种病害交叉重复感染所致. 为了掌握野生大豆各种病害的发生、病变规律和危害程度, 为引种和综合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结合野生大豆病害的实际发病情况和调研经验, 制定野生大豆病害级别划分标准, 具体见表1.

表1 野生大豆病害分级标准

2.1.2 病情变化规律

选择新校区、西校区、东郊乡东江村和河伏等野生大豆田块, 每区5点取样, 每点为1 m2. 每隔半个月, 将每个小区病害的感染率进行统计, 并适当拍照记录. 将每个区按不同的时间形成一个梯度对比, 列图表说明. 发病率=1 m2相应病级的叶片总数/1m2叶片总数

由图1可知, 河伏野生大豆区域病情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发展最快, 5级发病率达到80%, 截至九月上旬染病率达94%, 野生大豆几乎全部死亡; 该区域临水, 有时渍水, 生物多样性丰富, 主要有三叶鬼针草、革命草、山莴苣、狗尾草、一年蓬、鸭趾草、蓼科植物等. 病害主要有大豆锈病、细菌性斑疹病、根腐病等病害和蚜虫、蝽、蝗虫等虫害; 渍水和杂草较多可能是导致野生大豆生长不良而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的原因[3-4].

由图2可知, 东江村野生大豆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恶化最快, 五级发病率达到40%, 截至九月上旬染病率达69%. 该区土壤较湿润, 生物多样性丰富, 主要有三叶鬼针草、革命草、山莴苣、狗尾草、一年蓬、鸭趾草、蓼科植物、少量的麦类、扛板归、求米草、唇形科植物、乌蔹梅等. 病害主要有大豆锈病、细菌性斑疹病、根腐病等病害和蚜虫、蝽、蝗虫等虫害; 杂草较多可能是导致野生大豆生长不良而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的原因.

由图3可知, 西校区野生大豆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恶化最快, 五级发病率达到28%, 截至九月上旬染病率达42%. 该区土壤较湿润有利于大豆生长, 生物多样性不丰富, 主要有少量三叶鬼针草、狗尾草、一年蓬、少量的麦类、扛板归、唇形科植物、乌蔹梅等. 病害主要有大豆锈病、细菌性斑疹病等和蚜虫、蝽、蝗虫等虫害.

图1 河伏野生大豆区域病情变化趋势

图2 东江村野生大豆区域病情变化趋势

图3 西校区野生大豆病情发展趋势

图4 东校区野生大豆病情发展趋势

由图4可知, 东校区野生大豆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恶化最快, 五级发病率达到35%, 截至9月上旬染病率达60%.

2.2 虫害

2.2.1 虫害种类

2.2.1.1 蚜虫

6月初田间出现蚜虫, 呈增长趋势, 到7月底观察时呈现高峰, 以后逐渐减少. 8月底9月初的时候就很少了. 大豆蚜虫主要集中在植株的中上部叶片与茎杆、豆荚上, 豆叶被蚜虫侵害处叶绿素消失, 形成鲜黄色的不规则圆形斑, 并不断扩大, 变为褐色. 受害严重的植株, 叶卷缩, 根系发育不良, 发黄, 植株矮小, 分枝及结荚减少, 苗期发生严重时可使整株死亡. 并且蚜虫量大, 危害重, 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 致使大豆叶片枯萎、卷叶, 田间大豆卷叶率超过20%以上[6]. 如表2所示.

2.2.1.2 蝽

6月份开始出现蝽. 成虫和若虫刺吸野生大豆植株各部, 造成豆株生长缓慢, 结荚少, 豆粒不饱满, 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均较大. 如表3所示.

表2 野生大豆蚜虫发生情况/(只·m-2 )

表3 野生大豆蝽发生情况/(只·m-2)

2.2.1.3 其他害虫

其它害虫主要有大豆毒蛾、大豆卷叶螟、豆芫菁、小地老虎和蜗牛等, 豆芫菁成虫白天活动, 有在豆株枝叶上群集为害的习性, 喜食野生大豆嫩叶, 也能取食老叶和嫩茎. 豆叶被害后, 往往仅留叶脉, 严重时全株叶片被吃光影响开花结实. 常点片发生, 局部地区能成灾. 小地老虎的幼虫切断幼苗近地面部位的茎部, 造成缺苗断垅, 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毁地重种的损失. 蜗牛初孵的幼贝仅取食叶肉, 留下表皮; 稍大后刮食叶、茎, 造成孔洞或缺刻, 严重时将苗咬断, 造成缺苗断垄.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通过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症状的调查, 并综合生物多样性的观察, 初步掌握了野生大豆生长成熟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因素, 野生大豆的生长状况受气温、湿度、病虫害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对于病虫害, 应及早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①选用无病种子; ②药剂拌种. 用0.3%的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种子包衣. 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及病虫害发生情况, 选用不同规格的种衣剂; ④苗期至花期, 混喷氧化乐果和多菌灵(或病毒A)1~2次防治蚜虫和其它病虫发生. 初花以后, 及时进行预测预报, 发现病虫害, 及时进行防治[4-5].

3.2 讨论

6月25日观察时, 河伏野生大豆植株长势最差, 虽然茂密, 但是植株普遍较矮小, 此时虫害最为猖獗, 而且靠近水塘, 水塘边很多蝗虫. 7月13日, 河伏病情最为严重, 可能是因为蚜虫的缘故, 导致野生大豆叶大面积枯萎, 底层叶子呈现枯黄, 并且病害感染率特别高, 但是此时的蚜虫已经比较少, 因为此时A区为高温高湿, 对蚜虫的繁殖不利[5]. 同6月的数据相比, 7月的蚜虫个体比较小, 大部分都未成熟, 而蝽正是繁殖的高发期. 7月31日观察, 河伏野生大豆植株整体发黄枯萎, 可能是之前蚜虫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5], 以致野生大豆病害加剧. 另外三叶鬼针草等一些植株的入侵, 也是导致河伏野生大豆死亡的一个原因. 8月10日观察时, 河伏的野生大豆几乎全部死亡, 由外来的物种革命草和三叶鬼针草占据. 东江村的野生大豆也呈现与河伏前期相似的性状, 呈现出局部枯黄的性状. 8月15日的暴雨造成地里形成5 cm左右的积水. 但是18日的暴晒后, 蝽较8月初期要多得多. 此时, 野生大豆的长势已经没有7月份的长势那么好. 一方面被其它物种占据, 另一方面, 病虫害也是一个原因. 8月20日去观察时, 蚜虫和蝽都出现比较少, 可能是因为17日到20日持续的高温强日照; 另一方面, 因为地势低洼, 导致渍水, 从而影响起生长发育, 出现叶子腐烂死亡. 据观察, 所有地势低洼的地方, 野生大豆死亡率都较高. 同时, 其它物种的入侵, 也导致野生大豆竞争力不强, 死亡的可能性增长.

[1] 刘广阳. 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创新抗胞囊线虫病种类[J]. 作物杂志, 2007(6): 64-65.

[2] 彭友林. 野生大豆引种栽培初报[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4): 88-91.

[3] 孙桂华, 王海涌, 刘忠林. 2004年牡丹江市大豆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大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 作物杂志, 2005(3): 28-29.

[4] 刘振勇, 李唯实. 大豆蚜虫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作物杂志, 2005(2): 40-43.

[5] 黄仲生. 豆类蔬菜病虫害识别与防治[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The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type of wild soybean pests and diseases and damage of campus and the surrounding

LI Li1, PENG You-lin1, WANG Yun2, LI Si-hua3, LIU Yong3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415000, China; 2. TeachingAffairs Depart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415000, China; 3.Changde Landscaping Center, Changde 415000, China)

Wild soybean are widely distributed,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investigation against the symptoms of soybean pests and diseases of wild type, it shows that the main soybean diseases of wild soybean is embroidered disease; The main pest is the soybean aphid and bugs. By the investigation against the symptoms of soybean pests on campus and grasping the impact of wild soybeans mature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of various factors, people can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control the number of pest and provide the basis a for the utilization of wild soybean and development.

wild soybean; pest species; control

S 435.651

1672-6146(2012)01-0051-04

10.3969/j.issn.1672-6146.2012.01.014

2011-10-14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2006C573)

李丽(1978-), 女, 讲师, 从事烟草科研、植物保护学教学工作. E-mail: lily780525@126.com

(责任编校: 谭长贵)

猜你喜欢
野生大豆虫害蚜虫
野生大豆硬实破除方法探讨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幼苗期耐盐碱特性鉴定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野生大豆利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