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把社会新闻拍成电影

2012-05-14 16:52吴子茹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29期
关键词:煤窑人山人海老铁

吴子茹

这是一部直面中国现实的电影。它沉重、压抑,在一片声色犬马的娱乐片中,如此“不识时务”。但它如此重要,它的存在让人们谈论起中国电影与中国现实的关系时,不至于那么尴尬

“大卖?这个不可能,这个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在798一家由书店经营不力而改成的咖啡店里,蔡尚君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描述他对影片《人山人海》的判断。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他终于能看见这部片子在国内上映。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这部作品斩获银狮。与这样的嘉奖相比,让国内观众看一看这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意义更为重大。

2008年,一则有关贵州六盘水的社会新闻曾经轰动一时:当地一位以摩托车载客糊口的农民被杀,凶手抢走摩托车后远逃他乡。警察办事不力的情况下,死者的五个哥哥决定自己追凶,历时一年多,跑遍大半个中国,最终将凶犯捉拿归案。

这则“底层平民千里追凶”的真实故事吸引了蔡尚君,他把它拍成了电影《人山人海》。“说实话,有机会在国内公映就不错了,让喜欢这类片子的观众看到,(让我)改就改吧。”蔡尚君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

“拍的是态度,而不是经历”

“一开始也很纠结,但是拍成那样(讲故事)的片子,就不是我了,”蔡尚君三十多岁才开始拍电影,被称为“大器晚成”。并且一上来就旗帜鲜明地“拍态度,而不是经历。”

这个电影本可以理所当然被拍成跌宕起伏的故事片,最终却被打上了鲜明的蔡尚君式的艺术片烙印:胶片、静止凝固的镜头、毫无起承转合的场景切换。“追凶”在沉默枯燥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环境中进行。压抑、冷峻、阴暗……这是电影的主色调。

过滤掉平民英雄的传奇,转而借追凶英雄表现最沉重灰暗的现实,蔡尚君说也许是因为自己骨子里要“偏悲观一些”。对于他来说,电影里所表现出来的残酷就是他所理解的“最真实的生活。”蔡尚君一支接一支地抽中华,他说“你看这个社会,看起来大家都很忙,可多少人是抱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心理在混日子?”“这些农民,他们失去土地后去城里打工,可混得好的毕竟是少数,(可是)那些失败者呢?”

2007年,他拍了一部电影《红色康拜因》。与那部片中外出打工多年、毫无音讯,最终却又回归农村生活的父亲一样,《人山人海》里“追凶”的主人公、陈建斌饰演的老铁也是这样一个“失败”者。

从城市回到农村多年,每天沉默地采石度日,还因为一起事故欠了很多债。然而这一次替兄寻仇事件又让他重新踏入城市这片江湖,从而经历了一系列的欺骗与冷漠,有人开玩笑地称他的经历为“地狱漫游记”。

“‘地狱漫游倒谈不上,没那么夸张,但是你生活在城市里你可能不知道,很多人的经历就是这样,就是这么惨。”蔡尚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威尼斯电影节拿奖后,也有批评的声音,说蔡尚君走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导演的老路子,以“贩卖”中国的阴暗面取悦海外的电影节。可在蔡尚君看来,那些美好的东西和光鲜的生活,“宣传片已经拍得太多了,我就是要拍这些没人愿意拍的(东西)。”

2009年6月,蔡尚君与编剧顾小白一起去贵州六盘水考察,听现实中的代家五兄弟回忆千里追凶的过程。他们的很多经历的确非常传奇,蔡尚君说,当时也考虑过讲故事的路子,但又觉得那其实并不适合他来拍。

更让他感兴趣的是“老铁”这个角色身上所承载的社会身份。原型主要是老三,他去城里打过工,“见过世面”,喜欢看武侠小说,有记日记的习惯,爱舞枪弄棒,常常搅得满院子鸡飞狗跳。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引起了蔡尚君的兴趣,“可以从这个角度人手,表现农民与土地、与城市复杂的关系。”

“其实就是把他们当工具”

蔡尚君认为,这部电影更像一则寓言,而这也恰恰是电影专业杂志《好莱坞报道》当年对《红色康拜因》的评价。可能,这与导演如何看待电影有关。

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蔡尚君,执导过先锋话剧《保尔·柯察金》,做过张杨的电影《爱情麻辣烫》《洗澡》的编剧。真正开始拍电影,是三十多岁以后的事。60年代宋出生的蔡尚君常常自嘲自己是“老中年”,不像年纪轻轻就开始拍电影的人,大多从记录自身的经历开始。对他来说,拍电影更多的是要表达“对生活的一种看法,一种态度”。

“这个人物有自己的过去,有自己遭遇的每一天,但是没有明天,没有未来,”蔡尚君说,在代家住了一周,他发现这一点才是最吸引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就是跟我们所有人一样,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不敢期望。”

“黑煤窑”的场面作为《人山人海》里最重头的一个戏份,占据了影片很大比重。蔡尚君说,这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主要是被骗来的或者是来躲事的人。”生活条件极为简陋,井下的工作十分危险,这些矿工们沉默地日复一日地活着。井下黑乎乎的,每个人的脸上也被煤染得漆黑,看不出谁是追凶者,谁是凶犯。

抛开凶犯和追凶者的身份不说,他们俩其实是同一阶层的人。而煤矿的场景,是为了表现黑煤窑挖煤工这个集体,至于谁是谁,对导演来说似乎已经并不重要。

这是蔡尚君这部电影里最重要、也最得意的戏份。当然,从找地点拍摄到周旋审查,都费了他不少劲。为了找到适合的拍摄地点,蔡尚君跑遍了六盘水大大小小的煤矿,西南地区这种煤窑特别多,国营的,私营的。贵州、四川、重庆都找遍了,没有合适的,“内蒙古也去找了,但是露天矿比较多,不太合适。”蔡尚君找的煤窑要四面环山,隐蔽,这更符合“黑煤窑”的形象。并且当时是2009年底,国家的大小煤矿正在整顿,“都不愿意接待”。

最后在山西一个小村里找到一个废弃的煤矿,跟想象中的黑煤窑有些接近。重新搭建了外景,修好梯子和道路,又买了煤堆在四周。这成了《人山人海》拍“黑煤窑”的外景地。

电影里矿工们洗澡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的,蔡尚君说,一进去他就被震撼了。剧组在这里复原了贵州一个矿里的真实场景。一排衣服挂在墙上,很破旧,上面落了很多灰尘,整个房间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毒气室,而这些衣服就像是一条条无奈的生命挂在那里。“这个景让我觉得很真实,他们的生存环境就是这样”。

蔡尚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陷入沉默,“其实就只是把他们当工具,劳动挖煤的工具”。他掐灭一根烟头。

从头到脚都是“破绽”

此前没有人敢碰这个题材,大家心知肚明。但《人山人海》最终过审公映。蔡尚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实最开始送审的时候,整个黑煤窑部分都被要求删掉,可是“如果这个整个给删掉了,就像残废了,如果你头被砍了你还活着吗?”

尽管拍的时候蔡尚君就知道“结果会被毙”,但他仍然抱着“或许可以谈谈”的幻想。所以他选择送审的是最初的版本,没做任何修改。“他们很惊讶,说你没事吧?”蔡尚君回忆起送审时的情景哈哈大笑。时间长了,导演都知道底线在哪里,都想策略对付审查。但他很明白,這个片子从头到脚都是“破绽”,尤其是黑煤窑那一部分,“这个破绽全拿了,我就没有退路了。与其那样,我还不如实实在在给你看。”

坦诚交流,没想到结果居然找到了一条路,这部分居然得以保留。“都想着如何规避,大家都守着那条规矩,那还玩什么?”蔡尚君说。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固执的人,面对现实,他愿意做更多的努力。而审片方看来也在转变思路,给影片创作留下更大的空间。不久前刚上映的《神探亨特张》也是如此。

当然最后也有一些改动。大陆公映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老铁对一个警察回忆他的整个追凶事件,加了许多旁白和解释,这让场景间的转换显得没有原版那么突兀,当然,也少了些直接的痛快酣畅。

最大的改变是结尾。大陆公映版里,“老铁”炸了黑煤窑,最后自己也得救了,逍遥法外的凶犯萧强被警察抓住,他回到采石场,一下一下敲石头,与影片开头形成呼应。警察面对陷入回忆的老铁说:“有什么问题找政府,政府一定会帮你解决的,你看这萧强不是抓到了吗?”

这个结尾颇费了蔡尚君一番心思。原版的结尾是“老铁”炸了黑煤窑,滚滚浓烟升起,悲怆的音乐响起,整个故事就结束了。对于被改的这个结尾,蔡尚君倒没有太大的遗憾,黑煤窑的部分保留下来了,他已经知足。至于整个煤窑被炸了,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

猜你喜欢
煤窑人山人海老铁
人山人海
老铁
彩虹
找出8名盗贼
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一猜》答案
意会
尊严
意会
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