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抗御百年一遇大旱措施与思考

2012-05-23 11:05山东省泰安市大河水库管理处王传兵
海峡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旱情泰安市

山东省泰安市大河水库管理处 王传兵



泰安市抗御百年一遇大旱措施与思考

山东省泰安市大河水库管理处 王传兵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泰安市发生了百年一遇特大干旱。泰安市采取强化组织领导、抓好春修春灌、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责任落实等措施,展开了各项抗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该文对此做了简要总结,并提出今后抗旱工作的建议,以期进一步健全抗旱减灾应对措施。

泰安市 特大干旱 抗旱措施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泰安市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市各级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抗冬春连旱,科学抗旱,综合施治,为夏粮增产丰收奠定了基础,取得了抗旱保苗保丰收的全面胜利,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1 旱情旱灾概况

1.1 基本情况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7mm。因受季风气候及地貌影响,年际、年内降水变化幅度较大,区域分布不均匀,东部降水多于西部,山区降水多于平原,具有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

全市现有各类水库560座,塘坝2900座,机电井5万余眼,机电排灌站3229处,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3座、小(1)型水库90座、小(2)型水库456座,总库容10.14亿m3,兴利库容7.06亿m3。设计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的灌区51处,总设计灌溉面积13.5万hm2,有效灌溉面积7.8万hm2。全市耕地面积36.5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5万hm2。冬小麦播种面积22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3.5万hm2。

1.2 旱情特点及影响因素

自2010年9月中旬以来,全市遭受了秋、冬、春三季连旱。截至2011年2月上旬,全市累计平均降水2.6mm,比常年同期偏少96.5%,为1952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小值。根据降水频率分析,气象干旱程度已达百年一遇,旱情特别严重。(1)部分水库塘坝干涸;(2)地下水位总体下降;(3)土壤失墒速度加快,据水文部门墒情监测,全市麦地土壤平均含水率为12.3%,属重旱等级;(4)部分地区出现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5)小麦受旱面积逐步扩大,全市受旱麦田13.3多万公顷,重旱面积超过3.3万hm2。

工程方面,部分灌渠损坏,使实际可浇灌面积远远低于设计灌溉面积;部分灌区的干支渠防渗衬砌率低,渗漏严重,造成灌溉水大量浪费;不少水库未建设配套灌渠,造成有水输不出的局面,无法发挥灌溉效益,加剧了旱情的发展,导致本次旱情持续时间长,受旱面积大,受旱程度重。

1.3 旱灾评估

全市小麦受旱面积14万hm2,约占播种面积的60%,受旱面积3.4万hm2,其中绝收面积58.6 hm2,累计有2.58万人、1.4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夏粮因旱损失产量5000多吨,经济损失800万元,夏收经济作物因旱损失7000万元,其他经济行业因旱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全市因旱直接经济损失2.38亿元。

2 抗旱工作主要措施

面对百年一遇的旱情,泰安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共投入抗旱资金1.8亿元,抗旱劳力55万人,利用水库塘坝2200座,机电井2.7万眼,扬水站1775处,动用各类抗旱机具2.6万台套,新打维修机井2100多眼,维修抗旱设备1237台套,拉水送水5700吨,维修清淤渠道316km,恢复田间渠系180km,完成抗旱浇灌面积49万公顷次。

2.1 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动员发动

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旱情发展,市主要领导在不同会议上多次强调安排抗旱工作,并分赴宁阳、岱岳等地检查指导抗旱,召开抗旱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抗旱工作,动员全市各级迅速行动起来、全心投入抗旱斗争。市防指先后12次召开抗旱会商会,根据旱情发展变化,修订完善了抗旱应急预案,编制了抗旱工作方案,明确了轻度、重度、严重及特大干旱时的供水形式和应急措施,于2月7日启动了Ⅱ级抗旱应急响应。全省抗旱工作电视会议、抗旱动员会议后,市里立即组织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通过宣传车、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再动员、再发动、再部署,积极引导干部群众。

2.2 抓好春修春灌,全力抗旱保苗

立足提高持续抗旱能力,兴建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型蓄水、饮水、提水等应急工程设施。山丘区重点抓好蓄水工程建设,采取打井、截流措施,增加蓄水,提高调水、引水、提水能力;平原井灌区积极搞好机井挖潜,引水补源,发展管道输水灌溉,扩大抗旱浇灌面积;水库灌区重点搞好灌区维修配套,扩大水源覆盖范围,沿汶、沿湖地区,在引用好汶河水、东平湖水的基础上,搞好机井建设。

投资3200万元,铺开了岱岳区夏张1333hm2渠系防渗、满庄666hm2低压灌溉、黄前533 hm2微灌建设;投资2826万元对东平引湖灌区末级渠系工程进行改造,涉及老湖、梯门、大羊3镇、30个村庄,受益人口4.7万人,灌溉面积3733hm2;宁阳县罡城坝灌区和东引汶灌区破冰引用大汶河水,引蓄河水1200多万方,为全县4万多公顷耕地储备了春灌水源。

同时,分区域制定抗旱田间管理工作预案,对墒情差、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及早组织群众镇压划锄,利用早春土壤反浆时机,借墒追肥。

2.3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物资保障

为支持各地的抗旱工作,中央和省里先后拿出了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抗旱,市里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358万元的特大抗旱补助经费、1200万元的抗旱服务队补助资金、1640万元的抗旱浇麦补助资金等,均急事急办,以最快速度、第一时间落实到位,其中3.26亿元的粮食补贴资金提前2个月兑付到户,为群众抢农时、抗大旱、保春耕提供了资金保障。在用足用好中央和省扶持资金的同时,市县两级“三农”资金优先用于抗旱,水利资金优先安排抗旱工程,并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应急抗旱水源工程设施建设、购买和维修抗旱灌溉设备,抗旱用油和用电费用补助,已安排各类项目50多个。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更大的支持和帮助,特别加大抗旱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配足配齐打井、灌溉设备、拉送水机具等抗旱物资,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基层抗旱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

2.4 严格责任落实,加强督导督促

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抗旱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岗位、责任落实到人头,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市里组织3个抗旱督导组和6个技术指导组,分赴各县市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严格实行旱情报告制度,由市防办汇总,每2日进行一次通报,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严格落实考核奖惩,把组织领导抗旱工作的情况和成效,作为评价、检验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2.5 分析旱情状况,采取科学抗旱对策

2.5.1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条件,增加客水供给。抗旱首先要做好水源的文章。水源包括水库、湖泊、河流地面、地下蓄水和黄河客水。充分利用好现有水源,同时协商黄河部门增加黄河水的供给。

2.5.2充分挖掘灌溉供水设施潜力,应急增加供水能力。引河、引湖灌区搞好灌溉灌渠系的配套、维修和保养,完善灌区用水配水的计划,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扩大灌溉面积。地下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做好机井的维护和维修,充分发挥现有的提水功能,同时,新增机井和提水设备数量,增加地下水提水能力,扩大灌溉面积。充分利用黄河小浪底水库下泄水量,千方百计扩大引水,用好用足黄河水指标。

2.5.3优化配置水源,加强水源调度,及时开展应急调水。现有水源担负着生活、工业、农业及生态用水。为了高效利用现有宝贵水资源和确保粮食安全,应统筹配置。特别是工业供水价远高于农业水价,更要做好政策调配工作。另一方面,抗旱时节需要灌溉的面积和水源并不在同一地点,需要统筹安排调水工程和调水水量。

2.5.4减少土壤蒸发,增强土壤保墒能力。土壤水分蒸腾包括作物间田面蒸发和作物植株腾发。为了减少作物间田面蒸发,保持土壤墒情,可采用秸秆或地膜覆盖技术;控制作物植株腾发的方法有保水剂和抗旱剂等化学方法。

3 关于抗旱工作的反思

虽然抗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抗旱形势不容乐观,分析2011年的抗旱工作,今后可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做好灌区配套建设

由于灌区管护投入小,效益日趋衰减,部分灌区的干支渠防渗衬砌率低,渗漏严重;不少水库为建设配套灌渠,无法发挥灌溉效益。因此,必须加大灌区配套建设力度,健全和完善管理维护机制,确保灌区内农田旱涝保收。

3.3 大力推进节水改造

农业方面应加快灌区的节水改造,搞好田间工程配套,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工业应调整生产布局和用水结构,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切实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把节水措施落实到户。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价格杠杆促进节水。

3.4 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抗旱服务队仍然存在资金短缺、力量薄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下一步将积极帮助抗旱服务组织争取资金,增加抗旱设备,搞好经营服务,满足抗旱急需。

3.5 强化旱情监测

各级抗旱机构应随时关注重点地区的旱情发展,及时掌握旱情信息和抗旱动态,并组织开展苗情、墒情调查与会商,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加快旱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旱情信息的自动化监测和管理水平,为抗旱减灾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旱情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旱情泰安市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泰安市通联站站长——王晓栋
灌溉面积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