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照明工程进展及展望——祝贺《照明工程学报》创刊20周年

2012-05-28 01:02吕文斌
照明工程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白炽灯节能灯半导体

吕 芳 吕文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100824)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照明节电工作,1996年启动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先后将其列入“九五”、“十五”重点节能领域和“十一五”、“十二五”重点节能工程。通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取得显著进展,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支持,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启动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活动,累计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2亿只,社会反响强烈,切实起到了用户节电省钱得实惠、企业内销扩大增实力、社会节能减排扩内需的良好效果,成为政府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之一,为实现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启动“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合作项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项目签约仪式,肯定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得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品牌项目和亮点工程。

1 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的重要意义

绿色照明工程是指以节约用电、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的节能环保行动,其主要做法是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和照明控制方法,推广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产品,最终达到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于环境和改善人们身心健康并体现现代化文明的照明系统。加快推动和实施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其示范性强、意义深远。

一是推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据最新统计,2010年我国照明用电约55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的13%。白炽灯在用量14亿只,如果把在用的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年可节电48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800万吨,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照明节电投入少、见效快,是所有终端用电设备中节电率和发电污染物减排量最高、成本效益最好的一种节电技术措施,是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二是照明电器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是照明产品生产大国,2010年全社会电光源产品总产量①电光源产品总产量包括白炽灯、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卤钨灯、低压钠灯和汽车灯产量。约140亿只,其中白炽灯38.5亿只,卤钨灯16.54亿只,节能灯②节能灯包括自镇流荧光灯和单端荧光灯。40.9亿只(见图1)。节能灯产量与白炽灯产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1∶2.4上升到2010年1∶1。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照明市场的日益完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顺应这一规律,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图1 2005—2010年中国白炽灯、节能灯、卤钨灯产量变化图(数据来源:中国照明电器协会)

三是改善照明质量和水平的现实要求。从国内外经验看,按照绿色照明的要求,发展和推广高效照明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创造有益人民身心健康的照明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照明质量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地提供更加舒适、安全、高效的照明设计和产品,才能持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绿色照明工程政策要点及成效

2.1 “九五”时期

中国的节能灯生产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寿命短,价格较高,标准、法规和相关政策不完善,老百姓普遍认为“节能灯节电不节钱”。这一阶段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政策要点是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包括研究制定了5项照明产品安全、性能和能效标准,开展了节能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加强绿色照明宣传教育,启动开展了第一期绿色照明国际合作项目。

2.2 “十五”时期

中国节能灯生产企业处于加速发展期,照明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劣质节能灯大量存在,节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开始进入市场,有效的推广机制和模式尚未建立。这一阶段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政策要点是提高节能灯的生产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规范节能灯市场,包括推动节能灯标准贯彻落实,支持照明检测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开展实验室测试一致性比对,连续5年开展节能灯质量监督抽查。

2.3 “十一五”时期

中国高效照明电器行业全面发展,企业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节能灯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1/3,部分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节能灯价格依然偏高,国内优质节能灯市场占有率较低。这一阶段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政策要点是推动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高效照明推广模式和网络,提高高效照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

(1) 实施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政策

2007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关于印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1027号),明确提出招标确定企业、明确地方推广任务、企业按照中标价格减去补贴价格进行推广的推广模式,对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购买高效照明产品分别给予30%和50%的补贴。具体推广模式见图2。

据统计分析,仅2008—2010年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近20亿元,推广高效照明产品3.7亿只,抽查产品合格率在92%以上,企业合格率84%以上(见图3),推广区域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以及铁道系统、中央国家机关、军总和武警系统,年可节电144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40万吨,拉动3.6万个就业岗位。

图2 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模式

图3 2008—2010年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监督抽查企业合格率与产品合格率

(2) 支持照明生产企业技术升级改造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绿色照明工程列入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对高效照明生产企业自动化改造、低汞节能灯生产、废旧荧光灯回收利用设施建设、白炽灯企业转产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约125亿元,开展了170多个示范项目。

(3) 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

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开展“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合作项目,全球环境基金赠款1400万美元,主要内容是通过帮助白炽灯生产企业合理转型、完善高效照明产品市场推广机制以及健全政策保障体系。该项目进一步促进了照明行业结构调整,加快了淘汰白炽灯等低效照明产品的进程。

(4) 推动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健康发展

2009年,为推动中国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消费需求,促进节能减排,针对中国企业专利和核心技术缺乏、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标准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低水平盲目投资现象严重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发布《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9]2441号)。该文件深入分析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以及配套措施。这是国内指导半导体照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首个规范性文件,对引导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3 绿色照明工程面临的形势

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作为推动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节约照明用电,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优质高效的照明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当前,照明电器行业正在加快调整,许多国家陆续发布淘汰白炽灯计划,半导体照明技术迅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仍然是中国照明电器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照明电器行业结构激烈变革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际上看,一方面,逐步淘汰白炽灯等低效照明产品、加快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趋势。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布了淘汰白炽灯行动计划;另一方面,半导体等新兴照明技术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经济致高点的重点发展领域,为高效照明产业的发展、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创造了有力条件。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一些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下滑等不稳定因素,也将对照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11年中国提出了逐步淘汰普通照明用白炽灯路线图,国家将进一步大力推动绿色照明工程,包括继续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低汞节能灯、半导体照明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继续开展财政补贴推广节能灯、半导体照明等高效照明产品活动,以及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帮助白炽灯企业合理转型、完善高效照明产品市场渠道等。但是,我国照明企业多而规模小,核心技术缺乏,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部分灯用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企业用工成本持续增加等问题也在逐步凸显,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4 “十二五”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展望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政策重点将仍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逐步淘汰白炽灯

在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为促进中国照明电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2011年第28号),明确提出中国将从2012年10月起逐步淘汰白炽灯(见表1)。具体步骤为: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为过渡期,有关进口商、销售商应当按照本公告要求,做好淘汰前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

第三阶段: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

第四阶段: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为中期评估期,对前期政策进行评估,调整后续政策。

第五阶段: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或视中期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研究表明,通过实施路线图,将有力促进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健康发展,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预计可新增照明电器行业产值约80亿元(人民币)、新增就业岗位约1.5万个,形成年节电480亿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万吨的能力。这不仅是中国政府深入开展绿色照明工程、加快照明行业结构调整所采取的积极行动,也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强决心,必将会对全球淘汰白炽灯进程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表1 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时间表

4.2 加快推广节能灯

“十一五”时期,在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照明产品市场推广渠道日趋完善,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据调查分析,2010年各类用户普通照明用电光源产品在用量(其他部分为室外照明产品)约71.41亿只(见表2),其中高效照明产品①高效照明产品包括T8、T5及T5以下、自镇流荧光灯、单端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51.73亿只,市场占有率达到72%。但是,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受到收入水平较低、市场网络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白炽灯仍在大量使用。2010年,全国白炽灯在用量13.93亿只,其中居民用户在用量12.84亿只,占总在用量的92.2%(见图4);在居民用户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居民在用量约11.75亿只,占到居民在用量的91.5%(见图5)。因此,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居民用户是当前节能灯推广的重点所在。

表2 2010年各类用户照明产品在用量及市场占有率

图4 2010年各类用户白炽灯在用量所占比例

图5 2010年城乡居民用户白炽灯在用量所占比例

“十二五”时期,一是要继续加快推广节能灯,重点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二是要大力推动企业采用低汞、固汞技术以及清洁生产工艺,提高优质高效环保节能灯生产能力。三是开展废旧灯管回收处理试点,建立废旧灯管回收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减少节能灯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3 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截至2010年底,半导体照明企业达到4000家,其中外延及芯片生产商40多家,封装企业1500多家,应用企业超过2500家。2010年,产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其中上游外延及芯片环节产值50亿元、中游封装环节产值250亿元、下游应用产值接近900亿元(见表3、图6)。目前,半导体照明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性价比逐步调高,2011年光效平均提升10~20流明/瓦,成本平均下降20~40%,筒灯、射灯等产品技术日趋成熟、节能效果日益明显,路灯、隧道灯等产品技术不断进步,得到示范应用。

表3 2009—2010年中国半导体照明细分产值情况(亿元)

图6 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发展及变化趋势

为进一步引导半导体照明行业发展,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组织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2012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启动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活动,重点是通过招标选择一批好的半导体筒灯、射灯、路灯、隧道灯生产企业及产品,组织示范推广。“十二五”时期,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半导体照明行业标准、规格、检测等基础能力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半导体照明产品经济激励政策,引导高效产品逐步进入消费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支持开展半导体照明全生命周期分析、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等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储备。

5 结束语

照明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永恒主题,产品、技术的不断更迭,并未阻碍人类对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照明品质和环境的探索和追求。从不同时期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情况及相关政策的梳理中看到,一个行业的发展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当前半导体照明行业面临着与“十五”期间节能灯发展之初的类似境遇,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照明行业发展还将面临更多新的课题,只有客观分析、积极应对,才能不断化解危机,赢得发展。

[1]张绍纲.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刘虹,赵建平.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手册(2011版).2011.

猜你喜欢
白炽灯节能灯半导体
英国:爱迪生专利档案以7.5万美元售出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两岸青年半导体创新基地落地南京
俄罗斯:拟禁用50瓦以上白炽灯
为节能,俄拟禁用50瓦以上白炽灯
节能灯省电有技巧
节能灯省电技巧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Sn掺杂In_3O_2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建立LED节能灯回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