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近40 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012-05-30 05:13崔晓霞王春凤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年际日照时数平均气温

崔晓霞,王春凤,王 志

(1.山东省阳信县气象局,山东 阳信 251800;2.庆云县气象局,山东 庆云 25370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不断发生大范围的异常现象[1],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气候变化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十分广泛[3-10],林学椿等[5]对中国1951-1989年气候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以每10 a 0.04℃的倾向率上升,年降水量以每10 a-12.66mm的速度减少。康立殊等[7]研究指出,山东省1961-2001年的年降水量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每10 a的倾向率为 -31.7mm。然而,气候变化具有很强的局地性,各地气候变化情况并不完全一致。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为华北平原与黄河三角洲交汇地带,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阳信气候的变化规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鲁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关于阳信县甚至鲁北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并不多,为研究阳信县气候变化的规律性特点及气候变化趋势,为短期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气候评估分析及农业生产等提供依据,作者根据阳信县近40 a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阳信县短期气候变化的年际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阳信县1971-2010年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季降水量、年日照数、季日照时数资料。对所选取的气候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等特征量及气候倾向率,并根据气候特征量和气候倾向率分析气候变化规律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变化特征

2.1.1 年际变化

1971-2010年阳信县年平均气温12.7℃,其中1998年的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3.9℃,1984年和1985年的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1.6℃,年平均气温的每10 a气候倾向率为0.2℃,近40 a气温总体变化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图1)。阳信县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可以分为2个阶段,1971-1993为第1阶段,平均气温为12.3℃,较40 a平均气温偏低0.4℃,气温年际变化较大,负距平年为16 a,最低的1984年和1985年在此阶段,表明这一阶段阳信处于冷期。1994-2010年为第2阶段,平均气温为13.2℃,气温较冷期显著升高且升温速度增大,较40 a平均气温偏高0.5℃,尤其自1997年以后,气温增暖明显,最高的1998年和次高的2007年在此阶段,2008-2010年温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40 a的平均值,表明这一阶段阳信处于暖期[4]。

阳信县年平均气温标准差为0.58℃,春季为0.8℃,夏季为0.7℃,秋季为1.0℃,冬季为1.2℃,可以看出阳信县冬季平均气温标准差较大,说明冬季气温变化较为明显;夏季的平均气温标准差较小,说明夏季气温变化不明显[7]。

图1 1971-2010年阳信县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2.1.2 季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各季平均气温均低于40 a季平均气温,进入90年代,气温明显上升,其中冬季升温最早,于1991年开始,秋季最晚,于1997年开始。春季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1979,1985,1991年平均气温 11.8℃,为40 a来春季平均气温最低值,2008年平均气温14.8℃,为40 a来春季平均气温最高值,1993年前,气温12.0~14.0℃,总体低于40 a春季平均气温,1994年后气温持续上升,维持在较大的正距平区。夏季平均气温增温不明显,1976年平均气温24.1℃,为40 a来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值,1997年平均气温27.5℃,为40 a来夏季平均气温最高值,1971-1993年为25.0~26.0℃,变化平缓,1994年后波动较大,呈上升趋势。秋季平均气温呈平稳上升趋势,无明显的阶段性,1986年平均气温12.0℃,为40 a来秋季平均气温最低值,2003年平均气温16.6℃,为40 a来秋季平均气温最高值。冬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明显,在-4.0~1.0℃波动,变化幅度大,1984年平均气温-3.8℃,为40 a来冬季平均气温最低值,2007年平均气温1.2℃,为40 a来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值。冬季升温明显表明阳信县气温除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外[4-5],冬季气温受城市化影响较大[11]。

2.1.3 趋势

从图1-2可以看出,阳信县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同年变化一致。每10 a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2℃,春季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15℃,夏季为0.18℃,秋季为0.07℃,冬季为1.03℃。可以看出,阳信县冬季平均气温增温幅度明显,春、夏、秋3季平均气温变化不明显,其中春、夏季升温趋势大于秋季。

图2 1971-2010年阳信县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

2.2 降水变化特征

2.2.1 年际变化

1971-2010年阳信县年平均降水量550.0mm,其中1990年的年降水量最大,为1037.9mm,1989年的年降水量最小,为264.2mm,每10 a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为-45.4mm,年标准差为160.8mm。一年之中,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3%,其余17%分布在10月至次年4月。7月份平均降水量最大,为165.5mm,8月份次之,为 130.1mm,12月和1月份平均降水量最小,分别为4.2mm和4.6mm。由此可见,阳信县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总体呈弱减少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由图3可以看出阳信县降水呈现多雨期和少雨期交替,1971-1979年为多雨期,年平均降水量618.2mm,比40 a平均降水量偏多68.2mm;1980-1989年为少雨期,年平均降水量453.0mm,比40 a平均降水量偏少97.0mm,其中1989年降水量仅为264.2mm,是40 a来降水量最小值;1990-1996年为第2个多雨期,年平均降水量633.7mm,比 40 a平均降水量多 83.7mm,1990年降水量 1037.9mm,为 40 a的最大值。1997-2002年为第2个少雨期,年平均降水量409.8mm,比 40 a平均降水量偏少 140.2mm。2003-2004年为第3个多雨期,年平均降水量809.8mm,比平均降水量偏多259.8mm,此后,2005-2008进入一个降水缓和期,降水量略偏少,2009年以后降水量呈上升趋势[5-8]。从时间尺度来看,多雨期和少雨期交替变化愈加频繁,变化周期由20世纪70和80年代的9~10 a到21世纪初期的2~4 a,呈缩短趋势。

图3 1971-2010年阳信县年降水量的变化

2.2.2 季变化

阳信县年降水量550.0mm,夏、秋两季降水量分别为373.7和84.5mm,占全年降水量的68%和15%。春季降水量1971-1982年和1992-2002年偏少,1983-1991年和 2003-2009年偏多,1990年最多,为 187.6mm,1996年最少,为154.8mm,变幅172.2mm;夏季1971-1989年降水处于持续减少趋势,1990-1996年降水量略有上升,总体呈减少趋势,1990年最多,为759.5mm,1989年最少,为154.8mm,变幅604.7mm;秋季降水量1971-1985年偏多,1986-2010年除2003年降水异常偏多外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2003年最多,为 256.8mm,1988年最少,为15.0mm,变幅241.8mm;冬季降水变化较大,其中1971-1979年降水量偏多,1980-1996年降水偏少,仅1984年和1990年高于40 a冬季平均降水量,1997-2001年降水增多,其后降水仍处于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1990年最多,为48.8mm,1999年冬季无降水。由此可见,夏季降水量变化最为明显,秋季次之,由于夏、秋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重较大,所以,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总体偏多,80年代降水量总体偏少,90年代初期降水相对较多,与全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较为一致。

2.2.3 趋势

从图3可知,阳信县降水量呈弱减少趋势,每10 a年降水量倾向率为-45.4mm。根据各季降水量的变化曲线 (图4)可以看出,夏、秋、冬三季平均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倾向率分别为-13.3mm,-19.3mm,-2.6mm,春季降水量变化呈上升趋势,但由于春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4%,对全年降水量的变化无太大影响。

2.3 日照变化特征

2.3.1 年际变化

1971-2010年阳信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592.7 h,其中1971年年日照时数最多,为2957.1 h,1984年最少,为2298.5 h,年标准差为167.5 h,每10 a年日照倾向率-131.1 h。一年之中,日照时数在各季节变化较大,11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日照时数较少,为170~180 h,3月份开始日照时数增多,月平均日照时数均在200 h以上,6月份最多,达272.1 h。由此可见,阳信县近40 a日照时数总体上呈明显减少趋势,年际变化显著。

图4 1971-2010年阳信县春、夏、秋、冬季降水量的变化

由图5可以看出,在1994年前,年日照时数减速不明显,24 a中有8 a低于平均值;1995年后,年日照时数显著减少,16 a中有11年低于平均值,整个时期高值期与低值期交替出现。1971-1981年年日照时数为第1高值期,平均2725.4 h,比40 a平均日照时数高出132.7 h,11 a中仅有2 a低于平均值,40 a最大值出现在该时段内。1982-1985年年日照时数为第1低值期,平均2424.1 h,比40 a平均低168.6 h,40 a最少值出现在1984年。1986-1994年为第2高值期,平均2638.3 h,比40 a平均高出45.6 h。1995-1999年为第2低值期,平均2414.9 h,比40 a平均低177.8 h。2000-2005年为第 3高值期,平均2656.7 h,比40 a平均高出64.0 h。2006年以后年日照时数再次进入低值期[3]。

图5 1971-2010年阳信县年日照时数的变化

2.3.2 季变化

从图6可以看出,各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年际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但各季变化幅度不同,春、冬2季平均日照时数减少明显,夏、秋季无明显变化。春季1971-1982年日照时数均高于40 a春季平均日照时数,1983-1999年日照时数大幅减少,17 a中仅4 a高于40 a春季平均日照时数,2000年后日照时数略有增加,春季平均日照时数1972年最多,为 898.5 h,1998年最少,为 579.2 h,变幅319.3 h。夏季日照时数变化平缓,略呈减少趋势,2002年夏季日照时数最多,为 828.0 h,2008年最少,为553.7 h,变幅274.3 h。秋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较夏季略明显,阶段性波动增大,1971-1985年平均日照时数偏少,15 a中有9 a低于秋季平均日照时数,1986-1994年日照时数增加明显,仅2 a略低于秋季平均日照时数,1995-2000年秋季日照时数再次进入低值期,2001年后略有增加,总体呈减少趋势,1990年秋季日照时数最多,为720.5 h,1977最少,为517.7 h,变幅202.8 h。冬季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1971-1986年日照时数偏多,16 a中仅有3 a低于40 a冬季平均日照时数,1987-2010年日照时数进入持续减少阶段,24 a中有18 a低于40 a冬季平均日照时数。冬季日照时数1975年最多,为650.2 h,2001年最少,为413.2 h,变幅237.0 h。

图6 1971-2010年阳信县春、夏、秋、冬季日照时数的变化

2.3.3 趋势

从图5可以看出,阳信县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a年日照时数倾向率为-131.1 h,冬季为 -32.6 h,春季为 -44.1 h,夏季为-26.4 h,秋季为-28.0 h。由图6各季变化图可以看出,各季的变化趋势与年际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减少趋势,各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春、冬两季最为明显,秋季大于夏季。

3 小结

通过对阳信县1971-2010年40 a期间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年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 a倾向率为0.2℃1,增温趋势显著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年之中冬季平均气温增温明显,春、夏、秋三季平均气温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可以分为2个阶段,1971-1993年为冷期;1994-2010年为暖期。

年降水量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每10 a倾向率为-45.4mm,一年之中,除春季外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秋季最为明显。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多雨期和少雨期交替出现,变化周期由前期9~10 a到后期2~4 a,呈缩短趋势。

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a倾向率为-131.1 h,各季变化趋势与年际的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春季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1994年前日照时数减少不明显,1995年后日照时数显著减少,整个时期多值期与少值期交替出现。

[1]王澄海.气候变化与荒漠化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06.

[2]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296.

[3]陈德英,李芸,王新堂,等.济南市近58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J].山东气象,2010,30(3):13-16.

[4]任国玉,初子莹,周雅倩,等.中国气温变化最新研究进展 [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01-716.

[5]林学椿.近40年来我国气候趋势 [J].气象,1990,16(10):36-39.

[6]左洪超,吕世华,胡隐樵,等.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J].高原气象,2004,23(2):238-2442.

[7]康立殊,李为化,朱平盛,等.山东省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J].气象科技,2006,34(1):58-59.

[8]徐宗学,孟翠玲,赵芳芳,等.山东省近40a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J].气象科学,2007,27(4):387-393.

[9]张静,贾玉强,朱霞,等.山东内陆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J].现代农业科技,2006,35(19):171-172.

[10]余丽萍,廖和平,韩超.衢州市近4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 [J].浙江农业科学,2011(5):1149-1150.

[11]杨峰,查良松.城市化对城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分析 [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57-58.

猜你喜欢
年际日照时数平均气温
福州市近70年日照变化趋势分析
北太平洋海温Victoria模态与ENSO年际关系的非对称特征
立春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20年曲麻莱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ENSO强度模拟差异对全球变暖下热带太平洋大气变化预估结果的影响❋
1980年~2017年大冶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