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份答谢词

2012-06-04 09:23■沈
湖南文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安魂曲诗刊诗人

■沈 苇

第19届柔刚诗歌奖答谢词

几年前,在北疆,遇到一位牧民,他去过北京。我问他北京怎么样,他想了想,说:“北京好是好,可惜太偏僻了。”他的回答使我想起阿摩司·奥兹的一句话:“你身在哪里,哪里就是世界中心。”放羊人和放牧文字的人,原来是心有灵犀的兄弟,道出了异曲同工的心声。

现在,我生活在一个远离“偏僻”的地方,脚下也不是可以轻易自诩的“中心”。我的江南生活和边疆生活恰好各有二十三年了。我在哪?我是谁?将写出怎样的诗?等等,这些问题仍在困扰我。表面上看,我已汲取了一点“第二故乡”的地域性,然而从地域和地方出发的诗,恰恰是从心灵和困境出发的,语言是真切的现实和可能的未来。在一个极度视觉化、现象化、话题化和趋同化的时代,偏僻已是一种弥足的珍贵;在喧嚣至上、静默稀少的普遍性中,我感到我所处的偏僻还偏僻得不够。

我热爱真正意义上的“偏僻”,而不是被善意调侃的实际上是“中心”的“偏僻”。坚定地与偏僻站在一起,从帛道与沙漠、废墟与蜃楼中,探寻自己的身世、起源,从草原行吟者和高原隐修者身上,辨认精神的兄弟,这大概是我置身偏僻而得到的一点馈赠与回报。

柔刚诗歌奖能授予《安魂曲》,是一个没有迟到的安慰。感谢柔刚先生和所有的评委们。我至今认为,《安魂曲》不是诗,只是一份诗歌记录,一份亲历者档案。它记录了一个暴力事件、一幕人间惨剧、“一份创伤经验”,写作的起因十分单纯:为了免于自我崩溃。它反对仇恨与暴力,呼唤一种绝对的人道主义精神。如果《安魂曲》有助于治愈创伤、消除隔阂、唤醒互爱,那是我最大的欣慰。愿我生活的边疆大地安宁、老人无忧、孩子有梦,愿新疆有一个好的未来。

我将把所得奖金捐献给前年事件中的一户遇难者家庭,惟愿对他们的生活有微薄帮助。

2011年3月12日于江苏沙溪镇

《诗歌月刊》2011年度诗人奖答谢词

曾经,我梦想成为古西域三十六国随便哪个小国的一名诗人,在数千人甚至只有几百人的绿洲上,母亲们将我的诗谱成摇篮曲,情人们用我的佳句谈情说爱;我的诗要给垂死者带来安宁,还要为亡灵们弹奏;我要走村串户朗诵诗歌,在闲暇季节到旷野去给全体国民上诗歌课。当然,我还要用诗歌去影响和感化国王,使他的统治变得仁慈、宽容而有人性。如果能做这样一名诗人,我认为是幸福的。

此刻,我更愿面对置身其中的现实:地域,时代,边缘处境,对潮流的旁观,个人命运与他者命运的切身性和同一性,等等。如果可能,就让我们为虚构的“中心”输送一点“边疆精神”吧,并且在说出足够的“不”之后,更加有力地说出“是”。作为灵魂的客观物,一种向内、向外的艺术,诗歌仍是“言之寺”和“尘世宗教”,是这个高度媒介化、极度现象化的变幻莫测的时代里,反抗遗忘,抵御野蛮裹挟,确立并更新自我,免于心灵碎片化、齑粉化的一种力量。

能在同一个西部,在昌耀先生曾经生活、写作的青海高原领取这个奖项,我感到十分荣幸。感谢《诗歌月刊》,感谢王明韵先生、吉狄马加先生。谢谢在座的各位!

2012年1月15日于青海西宁

《诗刊》2011年度诗歌奖答谢词

《柔巴依:告别旧年》是在告别一个特殊的年份:2009。我生活的边疆,在这个夏天瞬息陷入了黑暗。2010年元旦写下这组柔巴依,是试图为《安魂曲》画上一个句号。对于“悲恸”“绝望”“震惊”等词汇,我不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但我相信——正如诗中写到的那样——人类常常得救于人和人交换痛苦的时刻;诗的未来,为一杯死亡添加一勺生命。

面对这个变幻莫测的极度现象化的时代,诗和诗人都需要一点定力。这种定力是心灵的内省、语言的锤炼和良知的在场,而不是规避和冷漠。作为一种灵肉同源的艺术,诗歌同时向内、向外;当诗歌离地万里、凌空蹈虚时,不要忘了,它的另一维度恰恰是——掘地三尺、立足此在。荷尔德林在两百年前就提醒我们:“栖居在平安的单纯里,任凭外面/强悍的时代千变万化/滚滚波涛在远方咆哮,/更沉静的阳光却促成我的劳作。”今天,即使大浪滔天或泥沙俱下,诗人都必须保持骨子里的清澈力量,这是语言和现实、写作和抱负对诗人的一致要求。

我的柔巴依写作已持续二十年。这种波斯——突厥共有的古典诗歌样式,与唐代绝句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它短小凝练、精美别致,是诗歌中的压缩饼干,包含着巨大能量。“梦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柔巴依用一种诗的减法形式,达到诗的加法效果。我尝试“新柔巴依”写作,是想为当代汉语诗歌写作注入一点新鲜的、异质的东西,是一次拿来主义的诗歌实践。

《诗刊》于1996年首次发表了我的“新柔巴依”习作(得益于梅绍静老师慧眼、抬举)。十五年后,《诗刊》再次关注、肯定我的柔巴依实验,说明在传统与创新、我者与他者之间,还有许多工作值得一做。这个奖项是授予柔巴依的,授予那种超越了地域和种族的“对文明的眷恋”。在我个人,也意外获得了一次向奥马尔·海亚姆等柔巴依大师致敬的机会。

猜你喜欢
安魂曲诗刊诗人
订阅啦 星星诗刊
诗刊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母亲的安魂曲
碰撞:记凯鲁比尼《安魂曲》首次国内公演
违抗安魂曲:以音乐为武器
诗人与花

湖南文学2012年10期

湖南文学的其它文章
沈苇著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