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问题的研究

2012-06-04 01:30金永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规划建设城市规划生态环境

金永胜

摘 要:现如今,城市的生态构建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尤其是在城市,城市规划设计也越来越关注生态型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生态环境; 规划建设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urban plann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ed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city. And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s inclin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资源的锐减,使得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质量正在不断的下降,城市生态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程度,在严峻的客观事实面前,人们必须重新分析和评判当今国内大多数城市正在奉行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

生态的基本定义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其中 “生物” 含个人或群体, 也含人类; “环境” 含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组合,有自然的也应该有人和人文的,各因素之间又形成种种复杂的关系和作用。我们试将生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生态, 生物(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称为 “生态” ; 世态, 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称为“世态” ; 事态,事物之间的关系称为 “事态” ; 心态, 人的身心与环境事物之间的感受、 反应和适应等。

“生态城市” 中的生态不是简单的天蓝地绿、 山青水秀, 而是一种具有多样性、 适应性、 可持续性的活力结构; 一种时间、 空间、数量、 秩序的服务功能; 一种竞争、 共生、 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 一种不断进化与完善的通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 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 环境规划相结合, 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 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 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 利用、 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 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城市, 保持城市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实质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作的规划, 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 维持生态平衡,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 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 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 相反,强度过大的城市活动反过来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因此,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

城市从生态学角度看具有特殊性, 它是人类创造的自然、经济、 社会复合系统。随着经济衰退、 失业贫困、 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等,使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若任其发展下去, 不仅会阻碍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 还会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提升城市的质量和竞争力,使城市化给人类带来更充分的物质享受、 便利的生活设施、高效的信息交流, 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 经济高效、 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自然、 城、 人溶为有机整体, 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人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 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 条件, 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 即生态城市不仅能 “供养” 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 发展的需求。

五、生态城市建设特点

(1) 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 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与人共生、 人回归自然、 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2) 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 而是兼顾社会、 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 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3) 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 同时兼顾不同时间、 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保证其健康、 持续、 协调的发展。

(4) 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 物尽其用、 地尽其利、 人尽其才、各施其能、 各得其所,使物质、 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 废弃物循环再生, 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5) 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 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 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 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六、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及策略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开发模式向复合生态开发模式转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综合国力、 科技水平、 人口素质、 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城市生态化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的规划对象要从以物与事为中心转向以人类行为的调控为中心, 空间尺度上要重视区域和流域研究; 规划方法上要从描述性转向机理性, 规划目标上要从应急型、 消耗型转向预防型、 效益型; 技术路线上要重视自下而上的生态单元研究。人居环境建设急需四类生态转型: 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 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从物理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 从污染治理需求到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

6.1 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 生态化城市建设第一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化。生态化就是要求我们节约能源, 尽量使用可循环、 无公害、 无污染的资源。

(2) 城市建设要有艺术性,能体现区域特色、 体现出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如果城市建设水平处于模仿、 复制、 翻版阶段, 停留在千篇一律、 以偏概全、 以小喻大的加工仿制层次的话,这样的建设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 常常几年就要重建, 浪费很大的人力、 物力、 财力。

(3) 因地制宜。生态城市建设要根据地域特点确定规划建设方案, 进行符合自身特点的建设, 不可以盲目照搬。 但是在中国大部分城市建设中却做不到因地制宜, 存在南边的抄北边的, 北边的抄南边的, 抄完国内抄国外, 整体缺乏创意的现象。

(4) “以人为本” 应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是社会的主体,不能为了追求高效节约的生活而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牺牲大家的健康。 所谓 “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 精神上、 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 “健康的居住生活环境” 不仅仅是房地产住宅、 绿化、社区医疗保健, 而是指在生态环境、 生活卫生、 立体绿化、 自然景观、 噪音降低、 建筑和装饰材料、 空气流通等方面, 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

6.2 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策略

(1) 由政府、 企业、社区共同参与建立和发展城市垃圾减量化、 无害化、 产业化等生态工程。

(2)结合生态城市特色、民情、民风, 搞好城市绿化, 以此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物理环境。 关注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而引发的生活方式的差异, 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建筑设计, 通过建筑体现一种健康、 节约的生活方式。

(3)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是有限的, 煤、 石油、 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要尽可能节约,同时要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以及像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水能、 生物能等没有污染的能源。

(4) 水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我们国家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 节约用水是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方针。目前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尤其是中水的回收利用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相关技术也比较成熟, 然而最缺乏的反而是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以及相应的鼓励政策,这方面需要引起社会更高层面的注意。

(5) 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 如朝向、 方位、 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 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 冷源来实现采暖和降温; 充分利用自然通風来改善空气质量、 降温、 除湿。

(6)尽量选用无害、 可降解、 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 尤其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存在用量大、 使用周期长的特点, 因此,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尽可能地遵循上述原则, 多了解掌握一些新型材料的功能以及特性, 以便在选择材料时有更大的余地。

七、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 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当今城乡的建设,引导城乡健康地、持续地发展,是走向生态城市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鹏.创建生态城市,改善城市环境[J].环境论坛, 2002,(11) .

猜你喜欢
规划建设城市规划生态环境
浅析变电站规划建设法律手续办理常见问题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