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2012-06-04 01:30姚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综合整治

姚炜

摘要:东濠涌是珠江广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境内,发源于白云山下的麓湖,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经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较场路附近转为明渠,沿越秀路一直南下,在江湾大酒店旁注入珠江。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时疏通成濠,因在广州城东,故名东濠涌。

关键词:城市水系;综合整治;旧城区

Abstract: the surge is the pearl river guangzhou period was one of the main river flood, is located in the guangzhou yuexiu district of domestic, originated in the west lake baiyun mountain, in the west road landscape into the underground river, the road to the small pond road, in north JiaoChang road to open channels near, yuexiu road along the south, in the pearl river into jiangwan hotel. Ming hongwu three years (1370) when the city was a clear, because in guangzhou east, the name was the surge.

Key words: the urban water system;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old

中图分类号:TU83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中国,城市水系政治往往是政府制定的重大城市发展计划或者各类重大事件促进的城市更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2010年亚运会的巨型促进了广州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广州市政府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按照计划全市范围的河涌整治工程也迅速铺展开来,其中位于旧城中心区的东濠涌的整治尤其具有典型意义,它集中反映了大事件促成的城市更新的特点,同时也集中表现出当前旧城水洗整治的种种问题和措施。

1项目分析

历史上的东濠涌是珠江的一条天然支流,它发源于白云山的甘溪、文溪,止于今天的法政路附近。涌宽水深,可以通船,明朝时仍然是广州城东的交通要道。其水质良好,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

长期以来东濠涌水患不断,其原因主要是涌旁的树木过少、雨水缺乏、林木吸收和蒸发,还夹带着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导致水流迟缓处沙石沉积,形成淤塞;淘金坑、法政路等处的水渠,及玉带濠水流向与东濠涌形成直角,妨碍东濠涌的流畅;加上河床底部垃圾积聚导致河涌宽度日益狭窄;在东濠涌下游竺横沙涌口附近,集中了大量的杉排船只,阻碍了水流。此外,东濠涌下游五座桥梁的桥孔狭窄,导致水流不畅。市中心多条河涌集中靠玉带濠经东濠涌排水,更增加了涌的水量。

图1 东濠涌旧貌(翻拍自东濠涌博物馆展览图片)

图2 东濠涌整治工程拆迁中

图3 东濠涌一期工程局部节点

根据越秀区的整治规划,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不仅将展现东濠涌这座广州旧时护城河的演变历史,也将发掘越秀区乃至整个广州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内在底蕴。

经历千年的变化,现时的东濠涌被改造成排洪暗渠,变成了水泥盖板路,周边为高密度的住宅区,朱紫寮后街往南至沿江路设有高架桥。“河涌”全面消失成了不争的事实。要为东濠涌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充满活力,与城市同步发展,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关键的一环。

2设计主题——上善若水

东濠涌北连白云山,南接珠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们通过较热烈的景观设计手法,强化位于中心区域的标记,将东濠涌的“水”与广州的“善”相结合,营造“上善若水”的意境。

东濠涌南段综合整治,通过采取雨污分流、净水补水、景观整饰等方法,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回复了河涌原生态,再造广州“六脉通渠”文化特色,实现了“水清、岸美”,市民可“见水、戏水”的整治效果,“堪称典范的亲水生态休闲文化走廊”。

东濠涌通过补水和净化处理,河涌水质可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无色、无味、清澈、可触摸、无害皮肤的效果,可供游人戏水,并通过形成水闸联动,可改善新河涌及东湖水质,实现城市中心环境的良性循环。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昔日干涸发臭的东濠涌已摇身变为闹市中难得的一条亲水“绿色走廊”。河涌边破坏的都市死角不见了,铺上了一块块园林石,石头周边垂柳青青,鲜花点缀,一派岭南园林风光。

3东濠涌成为闹市中难得的一条亲水“绿色走廊”

调水补水,打造自然水清岸绿的生态河,为解决东濠涌水少发臭的情况,实现东濠涌整治全段“水更清”的目标,广州市有关水务部门想出了调水补水的办法,在珠江前航道江湾桥西侧新建补水泵站,抽取珠江水对东濠涌进行补水,沿河底或岸边埋管输送至东风路越秀桥,在越秀桥附近地底3米处的净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自流到下游,使河涌充满流动水。

城市发展的需要,东濠涌明渠部分覆盖了高架桥,将阳光遮蔽了,两岸绿化稀少且生长较差。涌体由于长期接受周围居民区直接排泄的污水,导致涌底积淤,水体发臭,部分河道甚至因堵塞而枯水,如今踏上东濠涌越秀路段,映入眼帘的已经是一幅新景象,过去的混凝土堤岸全部改造成由绿色植物覆盖的生态堤岸,营造了一个又一个亲水平台,东濠涌成为闹市中难得的一条亲水“绿色走廊”。

4“最美在山水之间”——用镜头放大东濠涌的蜕变

我们对东濠涌步行、自行车生态专用道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饰。分流带“健康径”,内部各点小径想通,外围的路人、自行车骑手则可以沿途欣赏到不断变化的植物组景;“过桥回家”是昔日居民的平常事,“桥”已经成为过往东濠涌生活记忆的片段,如今,人们又在这“桥”的景观中寻回往昔的记忆。设置中央绿化分流岛,合理疏导交通,靠车库路面为车行道,靠建筑路面为自行车专用道;街边景墙,把中式园林墙体漏窗夸张放大,简练抽象地营造了一堵户外的“中国屏风”,通过绿化带的对外分割令休憩空间真正置身于园林之中,形成东濠涌健康生态休闲带。

东濠涌博物馆由广州市东濠涌边上两座民国时期的红砖建筑改建而成,博物馆分上下两层,设有A、B、C、D、E五个展厅,分“东濠溯源”、“东濠蕴梦”、“凤凰涅盘”等多个章节,还原广州市河涌文化历史,能观赏到旧时羊城护城河上的风貌,了解到旧时羊城“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山水风格。其中,呈现东濠涌沿岸的历史风情和民俗文化的几个场景让人印象尤为深刻。“东濠上河图”里鳞栉比的商铺、居民,再现了当年东濠涌沿岸繁荣的商贸实景;景况繁盛的明代老字号酒肆“永利酒肆”勾起人们的许多陈年老记忆;还有开创了中国机制银元先河的广东造币厂,东濠涌边上那因地形呈三角形而得名的“三角市”商贸集市。博物馆涵盖包括东濠涌历史旧貌、昔日实物场景、东濠涌的将来风貌及以东濠涌古今前后曲折变化等内容,充分体现了东濠涌治水的全过程。

走进东濠涌博物馆,给你几许恍如走进广州河涌文化的美妙梦境。

5东濠涌整治工程的自然生态因素

作为东濠涌绿道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濠涌南段建有三个主题景观区域。对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居民区、文化遗址或废弃地等进行改造,使东濠涌摇身一变,成为城市景观,满足居民游憩和锻炼的需要。

为体现东濠涌整治工程的自然生态因素,采用了自然驳岸和生态砌块两种方式。在过水断面有条件的区段,以自然驳岸代替原有直壁石砌挡墙。这种驳岸方式通过土坡变化和景观石的结合,模拟自然河道驳岸的生态断面,创造以生态植物景观种植为主的驳岸绿化景观,使原本灰色的混凝土景观变成绿色的生态景观。而在生态驳岸上则选用勒杜鹃、肾蕨、蜘蛛兰、水生美人蕉、菖蒲等植物在其上混合搭配与生长,并最终完全覆盖硬质护坡,从而使河涌更富自然生机,驳岸呈现出一片生态纯净的景象。这种驳岸方式通过带种植槽砌块的艺术叠加和种植植物的旺盛生长,使河涌驳岸模拟自然景象,让市民感受绿带的野趣。

如今,东濠涌已换上花枝招展的“新衣裳”,实现“华丽变身”,一路的岭南园景显现出自然生态的景观,周边居住环境大大改善。

调水、补水、净水方面,工程设计了在东濠涌高架及东风中路的东南侧地块内建设水质净化厂,从珠江取水至水质净化厂,出水回流至东濠涌,实现水循环,同时提供景观用水,水质达到娱乐性河道类景观用水标准。

6结语

东濠涌的整治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生活的需求,亲水、戏水、垂钓、休闲健身的场所沿河涌随宜布置,在河涌的某些段落无论是工作日或者节假日都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综合整治水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也是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州“举全市之力”整治城市水环境,东濠涌终于恢复水清岸绿的美景。呈现出一派生气盎然的自然生态景象。

猜你喜欢
综合整治
前黄镇段永胜河河道综合整治
筑牢安全屏障氛围构建安全文化环境
浅析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
筑牢安全屏障氛围构建安全文化环境
关于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的探究
河北南排河河口综合整治对策
关于加强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思考
浅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三个平台项目技术复核程序和要求
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排土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