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防洪治理与美化的统一性

2012-06-04 01:30黄铁群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河道治理

黄铁群

摘要: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更多的被人讨论。迎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对河道开展治理工程时,实施生态护岸,在实现防洪和排涝的前提下,还要增添景观功能,美化当地环境。本文针对城镇的防洪治理,探讨如何与美化城镇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河道治理;城镇美化;生态护岸

中图分类号:S731.2

一个城镇的河流与人类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的活动影响着城镇的河流中水文的特性、物理结构与生态环境。城镇的河流的水域环境,生态环境与空间结构等,服务于人类并且促使着人类的进步以及城市的不断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化的加速以及工业和农业集约化发展,气候的变异和河道原始生态的破坏,河流和人类的关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迎合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品味的需求的升高,人们对河道的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防洪排涝,还要满足人们对亲水和景观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河道的治理和美化要具有统一性。

综合过去的河道治理实践的经验,在此,人们已认识到在城镇的河道内,一味采取较为刚性的硬质护岸的方法;只能加速对水生生态系统更为严重的破坏。所以,融入的工程结构、生态的环保护岸的型式的治理方案,则越发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以及应用。

一、河道治理新理念

对于河道的治理,从古至今,人们想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有很多办法被一直沿用至今,但是迫于当时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已不适用于当代。

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过于侧重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很多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石块、混凝土的大量使用更影响了城市景观。其缺点主要表现为:(1)沟渠化的河道,改变了河流的蜿蜒型基本的形态;进而导致了生存的环境异质性的降低。生物的多样性也随这降低,且最后引起了整条河流的生态系统的退化。(2)混凝土所修筑的笔直、高大的岸墙,拉大了人、水的距离,使得人们的亲水性心理很难得到相应的满足。(3)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洪水隐患,迫使着防洪标准的提高,最终造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4)部分治理方案概念含混模糊,存在重大隐患;(5)管理不善,施工和日常维护态度散漫。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城镇河道的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以及文化等,整治理念的不断涌现,促使了以生态学作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治理河流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所研究的一个热点。河道治理工程的目标也随之改变,在工程设计中除了考虑最本质的防洪、排涝功能外,还要与当地城市发展要求相结合,注意和保护当地水质资源文化,达到美化环境,增加城镇居民亲水性等。

二、河道生态化治理

(一)生态护岸的概念

对河道进行生态化治理重点是进行生态护岸,生态护岸概念也被国内外学者提出。如CoppinNJ等对生态护岸的定义是“灵活的运用植物:单独的采用植物、植物和水木工程的措施与非生命植物的材料进行有机的结合;减轻河道坡面的侵蚀与不稳定性”。笔者以为生态护岸是指以恢复河道生态环境为主,在注重保持自然形态和亲水性的同时,也要使河道具有防洪抗涝能力。生态护岸设计,不仅能营造良好的亲水空间和景观来吸引游人,还能更全面的保护河岸附近的生态环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实现河道防洪治理与美化的统一的正确选择。

(二)生态护岸对于河岸生态的保护

生态护岸工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设置植被缓冲带。

河岸植被缓冲带指河岸两边向岸坡爬升的由树木(乔木)及其它植被组成,防止或转移由坡地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水流所带来的养分、沉淀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它污染物进入河道生态系统的缓冲区域。泥土等原生态材料构成的河堤,也更便利赖水性生物的生存和河道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

设置于城镇里植被缓冲带还具有其它的许多功能,如隔离或屏障人类活动的干扰,减缓洪峰,提高河道稳定性,植被上栽种的草地和树木符合城市景观设计要求,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健身的一个好去处。其另一个显著功能就是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过滤水体,河岸带可以过滤和截留沉淀物、水分和营养物质。关于河道植被缓冲带具体作用如下:

1、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生态河道上各种水生动物所建洞穴,加强水体和陆地气体的互换,方便氧气溶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2、生态护岸被植被覆盖,避免河道硬化,防止水土流失。

3、生态护岸沟通了河流、河岸的各个生态系统,促进其交互共生。

三、实现生态

(一)安全的稳定性

河道的护岸控制着河道上水土的流失;它是对城市有着防洪、泄洪的作用。它的稳定性与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河流的土壤、泥沙与岸坡的递质、强度、植被以及河道的形态的变化等,都对河流边界的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若河道的深度、宽度与弯曲的形态和河谷的河床与坡度等未能协调,则其护岸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其稳定的岸坡与减少的冲蚀或淤泥的努力,都将会不能获得多大成效。所以在进行生态护岸的设计之中,应当依据水文、地质等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护岸形式;同时进行抗倾覆的验算、变形的验算、稳定性及其承载力的验算等,以确保河岸的安全、稳定及耐久性,争取做到将防洪排涝与生态的保护相结合。

(二)景观的设计

水和绿的交融,是生态护岸的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河道治理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就是自然美;设计中,应尽量营造出自然的环境与自然的景观;保持好河岸线的自然性。进而给人们一种回归到大自然的原始美的感觉;这是河道绿化设计首要的意义。

在进行生态护岸的设计时同,还需遵循历史的文脉;考虑所在的河流的特殊人文的景观效应。并依照美学和自然相结合的这一原则,进行纵向形态的规划与横向断面设计;使得河道的整治和城镇的美化融合为一体,提高城镇品位。

亲水空间近水边缘与水体之间垂直距离根据不同的护岸形式控制,可降低临水侧护岸顶高程以接触到水体,保证较好的亲水性。

(三)河道护岸断面的选择

河道断面的处理和护岸的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河道护岸断面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根据其自身特点而定。在河道护岸断面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复式断面,这样河道的滩地既扩大了行洪断面,又为各种近水性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也为人类的休闲、游憩提供了条件。在河流的河滩之上种植草木等,具有避免河滩被水流冲刷作用,还具有美化河道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设置一些休闲的场地在河滩上,这样有利于市民亲水性的提高,并且扩大了人们的视觉空间。所以,将生态、防洪以及景观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生态护岸的模型

依据具体的地形地质情况,对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护坡措施。

1 原生态型的治理模式。其适合于坡度较为缓、腹地比较大的河段。

2 自然型的治理模式。其适合于坡岸较为陡、冲蚀严重的河段。将种植植被和采用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作为护堤相结合。

3工程的生态型的治理模式。其适合于防洪的要求高,并且腹地小的河段;其具有的抗洪的能力很强。

四、结束语

在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欲望下,旧式的河道治理方式已过时,兼具防洪功能与美化功能的治理方式日渐喧嚣,如何将防洪治理与城镇美化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当前城镇规划中广受关注的课题,而生态护岸显然是目前最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超,李明,全先超,城镇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岸方法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9)

[2]余玉龙,汪捷敏,解析现代城市和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J],中国水运2008.(8)

[3]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1)

[4]王莉,城镇河道生态化治理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水运,2010.(1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河道治理
浅谈农村河道综合治理中的生态护岸工程
自嵌式生态挡墙结合砼挡墙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探讨
浅谈静荷载试验中的自平衡测试方法
河道险工治理技术与护岸工程探讨
大凌河及小凌河历史变迁分析
毛祁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
感潮河段堤防护坡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