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

2012-06-04 01:30邹坚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结构形式住宅区规划设计

邹坚勇

摘 要:住宅区作为人们基本的居住空间,规划设计成为房地产行业竞争的主要体现。因此,在规划设计时住宅区的功能区必须布置得科学合理,既能够体现丰富的层次性,又可以展现出布局结构的与众不同之处。

关键词:住宅区;规划设计;结构形式;交通;绿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住宅大量兴建,如何为居民创造舒适、安全、卫生、方便、文明、优美的居住环境已成为社会的重要目标。作为城市和社会的缩影,住宅区规划与建设水平,反映着人们在生活上和文化上的追求,关系到城市的面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住宅又是使用年限很长的社会商品,住宅的功能、质量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影响到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等。因此,建设现代住宅区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用先进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用城市设计者的智慧,创造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生活社区。

1 住宅区的用地选择

住宅区用地的选择关系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城市建设经济及城市景观组织等各个方面,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要求:

(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选择适于各项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的用地,避免洪水、滑坡、泥石流、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危害,最好在环境优美、接近水面的地区。

(2) 注意与工业等就业区的相对位置。住宅区的位置应按照工业区的性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确定相对的距离与部位。在保证安全、卫生与效率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接近工业等就业区,以减少居民上下班的时耗。

(3)用地数量与形态的适用性。用地面积大小须符合规划用地所需,用地形态宜集中而完整,以利于集中紧凑地布置,节约市政工程管线和公共交通的费用。

2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形式

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其基本形式有: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设施和机构。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网的密度。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这种组织形式不划分明确的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居住组组成。

(3)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其规划结构形式为: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 个~ 3 个居住组团组成。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也会相应的变化。

3 居住区风格塑造

独特的小区风貌为社会所推崇,而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小区却被居民厌弃,需要创造具有个性的小区。

(1)传统文脉的延续。小区是城市组成的有机体,这个构成单位应充分体现城市的建筑文化内涵、居住环境文脉、城市景观环境等因素,如上海在分析原有居民居住模式的理论建筑基础上创造新理论建筑模式; 江南城市采用低层建筑布置、粉墙黛瓦装饰以及传统造园手法,体现江南古朴、清新、淡雅的特色。

(2)因地制宜的布局。小区基地状况各自不同,规划时如能善于把握地形、地貌和地物作为创造的依据,必然会反映出小区的特色。如基地上的树丛,将其保护并与规划空间有机结合就能反映浓郁绿色空间环境特色。如位于高差较大的山地,依顺山地等高线布置道路和建筑,突出山地建筑的特色。如处于炎热地区,则可采用架空式底层,使小区的绿色空间流通和景观视野贯穿,体现出当地的特点。

(3)建筑形式的创作。小区内的主体建筑住宅如处理不当,就会平淡乏味或杂乱无章。小区住宅建筑形式处理首先应强调统一性,然后在统一中求变化。或是寻找出与当地建筑有根的母题符号,再在建筑各部位和建筑小品上应用,虽然符号尺度、形状会有变化,但仍会感到其统一性。

4 住宅区道路交通设计

住宅区的道路系统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形式:

(1)人车交通分流的道路系统。这种系统适用于私人小汽车较多的住宅区。我国的私家车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因此在现代住宅区中采用此系统应成为主流。

(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当住宅区内私家车很少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形式,我国目前已建成的住宅区多采用这种方式。

(3)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在受条件限制的住宅区中无法实现人车分流的情况可采用此系统,或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另外设置一套联系住宅区各级公共设施的专用道,专用道和车行道采用平交形式。由于私家车的增多,导致空气污染、噪声干扰、交通混乱、景观恶化,也出现了如何合理存放的问题。通常小区内停车方式有三种,即地面停车、地下停车和室内停车。地面停车比较经济方便,但常与绿化争地。地下停车可充分利用基地,如设于中心绿地和运动场地下面,不侵占公共空间与绿地,但造价高。室内停车如为住宅底层架空停车,存取方便,但汽车防盗装置和尾气容易扰民,并易造成人车同道; 如为车库集中停车,比较安全可靠,但存取离家较远,不甚方便。

5 住宅区景观绿化设计

住宅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广量大,与居民关系密切。住宅区绿化是为居民创造卫生、安全、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有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防止噪声等作用,而且在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的多样化和赋以居住区地方特色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住宅区绿地规划布置:

(1)基本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尽可能利用地质条件差、坡地进行绿化。注意美化环境的要求,在植物配置种植方式上,力求投资少、便于管理。

(2)公共绿地布置。根据住宅区用地条件及居民使用要求,住宅区内的公共绿地可分为二级或三级布置方式,即按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公园两级布置或按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组团绿地三级布置。另外还可以结合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和人流过往比较集中的地段布置街头小游园。

(3) 在公共设施用地内布置附属绿地,和住宅区公共绿地有机组成绿地系统。

(4)宅旁和庭院绿化用地有着相当大的用地面积,对改善住宅区的环境,满足居民休憩,形成有特色有个性的住宅区起着重要的作用。

(5)道路绿化。它对住宅区的通风、调节气温、减少交通噪声以及美化街景具有良好的作用,且占地少,遮阴效果好。

6 住宅区空间环境的组织

住宅区空间可以划分为四种空间即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规划设计师应该注意如何有机的划分住宅区的建筑群体,使大而含糊不清的区域按照居民的活动特性,清晰的分成相对较小的空间或单元,这种划分是通过设计三种或四种有序的空间及层次来完成的。这些空间明确的属于住宅区、属于某几栋住宅、属于某栋住宅或某一单元。这样,使住宅附近的区域具有明确的划分,从而使人感到亲切,以便在人们使用户外区域最为频繁的地段改善停留与休息的条件。住宅区空间四级布置由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组成,住宅区三级布置由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 半私密空间) 、公共空间组成。空间层次的构筑为居民的社会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场所,为各类人际交往提供了适宜的空间环境,满足各种活动对空间的领域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要求,使人们在其中自然、舒适和安定地生活与活动,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7 住宅区的生态设计原则

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在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发世界委员会报告“人类共同的未来”中阐述为: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利益的基础上,能够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基于人类生活的地区面临污染、地球温室化、气象异常、水土流失等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持续破坏性开发所带来的严重问题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将破坏性开发转变成为非破坏性开发。这一转变不只是节约与再利用,更包含人类与环境的再认识和再构成,这样,自然、他人、自身将会在新的和谐中共存。在住宅区通过将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合理的利用,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周围的小气候,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采光,减少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饮水供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是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

8 结束语

总之,住宅建设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做为设计者应不断地更新思路、推陈出新,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思路和方法,为人们创作出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新一代的住宅小区。同时从规划设计到家居装璜,应体现“绿色环保,以人为本,具有极强的弹性活动空间”,为业主提供更为舒适的住宅。

参考文献

[1]GB 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赖日文;生态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初步研究—— 以福州市为例 [J];福建建筑;2009年02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结构形式住宅区规划设计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无限追踪⑧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传统造园思想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及检验探讨
浅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变形缝设置研究
住宅区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策略研究
四轴飞行器的结构组成和动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