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海东部地区河湟民居“庄廓院”

2012-06-04 01:30刘怀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谈到民居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河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等。而其中我发现青海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传统的青海东部地区河湟民居“庄廓院”。是撒拉族、土族、保安族民居,是撒拉族、土族、保安族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和自然经济条件,在比较原始状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有着很强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历史特征。撒拉族、土族、保安族住居因地处偏远的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与内地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关键词:青海民居、庄廓院、生土民居;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尽相同,因而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也较为鲜见。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经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环境,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中国民居的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民居建筑没有像官方建筑都有一套程序化的规章制度和做法,它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自己的经济水平和建筑材料特点,因地因材来建造房子。它可以自由发挥劳动人民的最大智慧,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建筑的内在规律来进行建造。因此,在民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功能是实际的、合理的,设计是灵活的,材料构造是经济的,外观形式是朴实的等建筑中最具有本质的东西。特别是广大的民居建造者和使用者是同一的,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使用,因而民居的实践更富有人民性、经济性和现实性,也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在青海河湟地区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居住在庄廓院内,所谓庄廓院实际上是有着高大土筑围墙、厚实大门的四合院。庄廓一词为青海土话,庄者村庄,俗称庄子;廓即郭,字义为城墙外围之防护墙。内城外郭,合称城郭。庄廓一词从村庄廓墙演绎而来。

青海庄廓院看似简单土气,却有着它深远的历史和很好的实用性。由于青海地处边远,气候高寒,长期的战乱、严酷的环境和就地取材的本能造就了它独有的风格。唐宋以来,青海战火连绵,烽烟不息,兵燹匪患长期困扰百姓。明代伊始,建城堡、设驿站、屯兵移民为国策。所以县有城池,村有堡子,户有庄廓,都是防御性很强的生活居所。

一座完整的庄廓院就是一座微型城堡。高约5米的土筑厚墙,不可随意逾越。严密厚实的大门拴以粗门闩,便有三五莽汉也奈何不得,紧急关头上了房顶,便可居高临下,抵御墙外之侵。庄廓院的屋顶都是平顶,上房御敌,行走如平地,俗话说 “青海山上不长草,房上可赛跑”,不假。

典型的庄廓院坐北向南,面积1亩左右,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板筑围墙厚约0.8米,高5米以上,南墙正中辟门,院内四面靠墙建房,形成四合院,以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中间留出庭院,可种植花木。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风水学的影响,庄廓院内各方位的房子按吉方、凶方有固定的用途。北方为吉方,北房即为正房,亦称上房,面阔五间或三间,单坡平顶,前出廊,土木结构。明间安四扇格子门,次间、稍间各安花格支摘窗,窗下砌砖雕槛墙。北房在建造时台基略高于其他房基。用料、装饰及规格格外讲究;前檐木雕装修十分精美,内容有寿山福海、牡丹富贵、暗八仙等,支摘窗也有多种图案,如八卦套、步步锦、方胜扣等,很有特点。进了正房门,明间靠墙摆条几、八仙桌,两边为官帽椅、墙上挂古训字画,条几上置古瓶、镜架和铜制供器,显得古香古色,颇有耕读传家遗风。左次间用木隔断(俗称板壁)另辟一室,供佛像和祖先神位及家谱。右侧稍间,用花罩或碧纱厨隔断辟为寝室,做满间炕,炕侧靠后墙置炕柜和门箱,放置衣物被褥,炕上铺毛毡及毛毯。炕中间摆炕桌、炕头置火盆。北房是家中长者和客人用房。

东房是子媳的住房,以求家中后嗣繁续,家道昌盛。东房也阔五间,其建筑装饰与规格逊于北房,一般前檐不做木雕,支摘窗也是简单的“一马三箭”。

南方为吉方,南房正中一间取大门,青海习俗称大门为财门,安大门有祭门庆贺的仪式,以期招财进宝,兴旺发达之意,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东北角房一般作为驴马圈,西南角房则为厕所,俗称茅坑。所谓用阴湿压毒火,且厕所门不能对正房,也是一种讲究。

西房为住房或仓廪。大门两侧的南房为杂物农具储藏室。中间庭院,俗称院心,以中轴线做铺砖甬路,两侧辟成砖砌小花园,种植牡丹、丁香、箭竹等,以寓富贵丁旺。其实际目的是绿化,左侧花园内用砖砌一精巧燎炉,称中宫。逢年过节,早晨焚香,以敬神灵。

青海庄廓院大门前一般有水渠环抱而流,取象“风水”中的“金带环抱”,东侧亦有流水,取象“青龙蜿蜒”,西侧有道路,取象“白虎驯服”。庄廓周围溪流潺潺,绿树葱茏,麦田随风起波浪,整体环境十分幽静。也有的庄廓周围辟为果园,更是花园一般,春季桃梨花丛中见屋檐,秋季累累果实掩门户,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可以说庄廓院是青海地区特有的生土民居。它利用当地的土、木、石等自然建筑材料以最合理的构造形式既适应了当地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又具有民族特点和高原特色,因而庄廓院成为当地各民族普遍采用的民居形式。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地政府在推动河湟地区城市群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把河湟文化作为东部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和积极运用,继承并创新“河湟建筑”风格,体现独具特色的河湟建筑体系,为今后的河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河湟地区的民居庄廓院会更具活力,为此作为一名建筑教育者倍感欣慰。

参考文献:1河湟古建筑艺术【河湟民族文化丛书】青海人民出版社 张君奇 著

2 《西北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王军 著

刘怀义,男,1980年11月出生,山东郓城人,毕业于河南大学建筑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5.7-2008.10在核工业工程技术研究设计院担任助理工程师;2008.10-2010.8在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担任助理工程师;2010.9-今在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