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西关中北部塬区地坑窑在村庄规划中的保护与利

2012-06-04 01:30马金华薛建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窑洞村庄规划

马金华薛建锋

地坑窑是陕西关中独有的民居特色。地坑窑也叫天井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淳化化县地处陕西渭北旱塬,其地貌特征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该地民风民俗既区别于关中道,又不同于陕北。特别是亘古以来百姓所居住的地坑窑式窑洞(当地又叫暗庄子)形成了其鲜明的地域居住特征。这里的塬是指两条深沟之间的塬面,一般塬面宽几公里,较宽的塬面可达五公里以上,长约数十公里,当地群众耕作是在塬面平地之上。由于黄土高原土层厚达百米,这就为当地群众开挖窑洞提供了自然条件。窑洞冬暖夏凉,适宜居住,造价低廉,百姓人家只要有劳力,就可以自己开挖窑洞(当地叫打窑)。所以这里自古以来,百姓都以居住窑洞为主,而淳化农村窑洞又以地坑窑洞为主(见图1.图2)。

所谓地坑窑洞就是在平地上挖一个长宽各数十米,深约六米以上的方形大坑。然后在坑的四周开凿窑洞,窑洞一般高在四米左右,宽3.5---4.5米之间,深可达数十米。而整个院落较北京四合院相似,面积则可达四合院的数倍。

图1 寺村地坑院现状图2 寺村地坑院现状

1、 地坑窑保护与发展背景分析

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窑洞。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据最近考古消息,在淳化县石桥乡引安村,发现了约5000年前人类原始部落穴居遗址。该遗址呈阶梯状分布,在7 层台阶地已发现至少11个穴居窑洞,由此推断这里当时是部落氏族群居的栖息地,起码上万年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开始,个别有到地面盖房、将窑洞当成仓库的,而到现在,别说土窑洞,气派的大地坑窑窑洞也成了‘寒窑,牲口棚。很多老百姓不再在地坑窑里居住了,很多地方的地坑窑被大面积的推平了。

一个地域的建筑传统首先是生存需要,其次考虑文化传统,二者是随着时代不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随着外来因素的强势而没有道理的强行改变。现在我们建设的所谓新农村建设,实际上都是盲目追随“创新模式”。当然,农民经济条件、居住环境是需要改善,原来居住在地坑窑中的人们陆续在地面上建造房屋,盖房起楼。近年来,认为地坑窑占用土地过多的呼声强了,客观上说,一座地坑窑至少3、4亩地,大的有7、8亩,推平之后政府给农民5分面积种地,其他面积都种植苹果树或者是农作物。因此许多村子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开始填埋地坑窑,地坑窑的数量在迅速减少,原生态的地坑窑窑洞建筑加快消失!这不能不让人痛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条明确提出,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坚持“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观发展背景下,多数村庄积极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对自身的文化资源缺乏客观评价,为追求短期效益而盲目效仿周边一些村镇的建设模式,淳化农村处处可见一排排新盖的大院子瓦房。而对于祖祖辈辈居住的充满地域风情的窑洞、地坑窑却视而不见。它们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结晶,是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精神财富,是一道道黄土高坡的风景线,是搬不走的珍贵文物。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地坑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专题研究,探索传统居住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并举之策,显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笔者以寺村新农村规划为例,探索地坑窑保护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以期对关中渭北其它区域内地坑窑的保护与利用有所启示。

2、 淳化寺村建设规划

2.1 寺村概况

寺村位于秦庄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东、西临沟畔,北靠秦庄村,南接文家庄村,隶属咸阳,距市区65公里,距西安75公里,随着咸旬高速的建成,有望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寺村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褶皱带,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630—1809米之间,相差1200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9.8℃,冻土深度56厘米,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风,自然灾害以旱灾和冰雹为主。

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31户,897口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建有村小学1所5班,全村通水、通电、通车、通邮。

图3 寺村现状图

2.2 村庄建设规划定位

地坑窑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它沉积了黄土地古老的深层文化。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它用着着生态、历史、文化、工程、美学等诸多方面的价值。从整体的角度构建寺村的发展目标及发展前景,充分挖掘村庄地坑窑院文化,并将之与形体空间规划有机结合;因此窑洞的保护、再生和利用,是本规划的核心思想。

2.3 土地功能置换与空间整合

按照寺村地形条件和窑洞民居的布局现状,将村民已废弃不用的旧窑洞改造,修葺,加固,整合成块状组团。每个窑院自成一体,又通过道路与其它相连,形成窑洞群。规划布局要创造条件保持原状地形和黄土节理构造不受天然和人为的因素破坏,特别是整理挖掘土体要顺应其物理特性和土体受力的合理性,既要充分利用黄土潜力,又须保证窑洞的安全可靠。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卫生要求,防止可能的各种污染,保证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有组织地排除地面和山洪,防止黄土的自然侵蚀与水土流失,创造稳定、安全的生活条件。

2.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保护与发展

2.4.1 地坑窑保护与利用

将村委会设置于村庄中心一处地坑窑院内,即实现了对现状地坑窑院的合理利用,同时也是保护了村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了独特的居住文化。规划结合周围3处地坑窑院规划村庄文化广场,兼有绿化和铺装,广场上配置阅报栏、旗杆和讲台等,提升寺村村庄建设品位。规划用地面积0.5公顷。

图4 村庄规划平面

2.4.2原生态下沉式窑洞聚落观光业

在寺村南北向主干道的东面,分布着大片区的下沉式窑洞,拥有着黄土高原独有的下沉式窑洞。在充分发挥下沉式窑洞的冬暖夏凉、生太节能的优点基础上,改造现有窑洞的不利之处,使窑洞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在此基础上发展寺村原生态下沉式窑洞旅游业,以原生态下沉式窑洞和现代型窑洞文化结合的展示与体验为主,充分发挥和利用寺村的窑洞文化资源,打造寺村窑洞文化特色。

2.4.2 居住环境营建

(1)公共建筑规划

图5 中心广场设计图6 地坑窑农家乐

规划结合村中心两处地坑窑,布置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含村委会、农家乐等,规划公共建筑用地面积为1.5公顷,人均13.48平方米。

(2)道路广场用地

在现状道路系统的基础上,打通断头路,拓宽主要道路,完善路网体系。在村庄主要道路旁设置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村民使用。同时结合村中心地坑窑场地布置绿化广场,为村民提供活动交流的场地。

(3)绿化用地

村庄整体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村庄各组团内部利用原有闲置地、宅前屋后的空地设置小块绿地,形成小块点状绿地,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绿化系统。对于村落当中原有的古老树木进行保留,严禁乱砍乱伐,破坏村庄原始绿化风貌。

图7 村绿化广场设计

(4)院落及户型

院落:传承陕西关中地方风俗习惯与地坑窑四合院青瓦黄墙建筑特色,采用前房后院,房屋坐北朝南的布局方式,在宅院内设置小型菜园和养殖处、农用车停车位;依据规划地段处于塬地区,宅基地标准为四分地(267平方米),规划提供两种布局方式供村民选择,宅基地标准为四分地(267平方米),院落尺寸为13.2米乘16米,建筑一层,适用于养殖户的村民选择;另一种是近正方形的院落,院落尺寸为17米乘17米,建筑一层,适用于经济条件一般的村民选择。

户型:户型平面起居室、卧室南向布置,厨房与卫生间北向布置;建筑立面设计将传统民族特色符号融入窑面墙、檐口、窗户、照壁、装饰线等细部装饰造型之中,结合现代技术,体现渭北农村新居住文化。

3、新农村建设要充分保护和延续村庄历史文脉

对于关中北部塬区的新农村规划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将地坑窑推平进行村庄建设,还应充分的挖掘村庄的历史民俗居住文化,建立和激发村民对地坑窑的保护利用意识,实现传统地坑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惠互生。淳化寺村新农村规划从以下两个方面传统地坑窑保护利用进行了诠释。

(1)有选择的保护利用

底坑窑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它沉积了黄土地古老的深层文化。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窑洞的修筑,包含着无尽的文化内涵,这是我们的骄傲!!单是庄址的选择,就要考虑背风、向阳、利水、气畅,来去有路等多种因素。加之由此派生出来的窑洞影戏、火炕、石磨、剪纸、刺绣等诸多生产生活娱乐文化,它有着生态、历史、文化、工程、美学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而寺村现存地坑窑大概三十多处,型制大都相同,大多常年失修,毁坏严重,已经不适应人们居住,我们选取了几处保存完好,有代表性的地坑窑进行充分保护,加以合理利用,使得这种传统居住文化得以延续。

(2)地坑窑的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实现共生,使村民受益良多。

首先,在环境营造层面,利用地坑窑打造村中心广场,创造出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进而为村名营建卫生、便捷、美观、文明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有力条件。其次,在物质发展层面,地坑窑保护与展示有效的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影响力,并成为从农村产业升级的触媒与村民经济发展的引擎,以地坑窑为创意之源的各类旅游活动与其它相关产业为村民提供了多样的就业机会和致富之路,最后,在精神希求方面,地坑窑保护在增添寺村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激发了村民对民俗等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增强了村民的地方归属感恶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淳化县志编撰委员会,淳化县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

2、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淳化县总体规划(2006——2020)[Z].2006

3. 赵乐飞.陕西渭北旱塬地坑式窑洞成因初探[J].价值工程,2011(10).

4、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淳化县秦庄寺村建设规划[Z].201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窑洞村庄规划
初 春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陕北窑洞民居
村庄在哪里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大西北的窑洞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