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小城镇老街区的更新改造

2012-06-04 01:30王岳山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历史

王岳山

中图分类号:[F292]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城镇老街区历史与现状的综合分析,结合实例,就如何做好小城镇老街区的更新改造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城镇老街区 更新改造

目前,我国小城镇中的老街区一般仍保持着浓郁的乡土传统文化和环境特色,但却普遍存在着建筑密度高而人口密度低的“空心村”现象,且其物质环境较差。同时,受国家现行的各种政策制约,尤其是一些城乡不同标准的土地、户籍等政策影响,在这几年绝大多数小城镇在向外围迅速扩展的同时,政府对老街区放任不管或消极控制,造成城镇规模日益扩大,老街区逐步由“危改区”沦为“平民区”。

尽管小城镇的老街区更新面临种种不利的因素,但它却从来没有丧失自我更新的能力。这种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从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建筑翻新重建等小规模的建设活动中反映出来。并且,这种小规模的建设活动的社会与经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合理的小规模的改造,对增加城市再就业机会和维持城市社会和环境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天津市宝坻区北关老街这一实例,探讨小城镇老街区更新改造的规划思路和对策。

一、北关老街区的主要特点:

1.1北关老街区位于宝坻区进京路北,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历史遗存,如坐落于此的广济寺属于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缺乏规划控制,而且开发的经济效益远不到位。

1.2北关老街区曾经是宝坻区的商业中心,但随着南关大街的开发建设以及人们商业购物理念的转变,老街区的商业业态和氛围有所衰落。

1.3受国家现行的各种政策制约,政府进行整体保护或整体开发建设资金有限,北关主街翻新完毕,但其它的街道的翻新整理还有些欠缺。

1.4目前老街区内私人独立建房仍存在,这使得老街区内的建筑密度大、建筑容积率小、环境差、土地利用率非常低。同时,由于受各种习惯及老观念的影响,居民在搬迁新房后仍占着老房子,致使大片房屋虽无人居住但却无法拆迁,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浪费。

二、小城镇老街区更新改造的思路

在小城镇老街区的更新改造中,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制定相应的对策,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历史延续发展的特征,慎重的处理好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本文结合老街区的实际情况,认为小城镇老街区更新改造思路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2.1保护对象的拓展和深化

北关老街区内广济寺、石幢等均属于市、区文物保护单位,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含义已经得到拓展,保护对象从过去对杰出的、在历史或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物古迹、代表性作品以及名人故居等优秀的历史遗产,走向把历史街区空间格局、许多由于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一般建筑物、各个历史时代的构筑物、社会发展的见证实物以及非物质形态的无形文化遗产,甚至生活和商业氛围都列入到保护对象之中。本人对北关老街区内的特色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划定特色意图区的方法将其纳入到保护中,并对该范围内的地块提出特定的规划控制要求。

2.2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

在北关老街区改造中应充分认识到老护城河在乡土历史文化中所具有的主导地位,规划深入挖掘水体在老街区中的意义,以及河流、道路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对区块内的河流、水系进行保留及整治,提高水体的质量,对河流两边的环境经行整理,营造一个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保留街区附近河流尺度,留出一定的滨海绿地,并运用拓宽外围河流宽度等手法,既保证了老街区内建筑与水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和尺度感,又同时满足了区域范围内的防洪排涝要求。

2.3宜人街道尺度空间的保留和营造

街的种类功能多种多样,因其尺度不同而给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而产生的,在走向尺度上都具有一定的亲民性和舒适感,虽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及非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有些老街道已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但在改造中并不提倡完全摒弃原有的模式而一味的追求宽敞笔直的街道,而是应有所保留。北关老街的布局在规划中得到了保留,并通过外围道路的适当拓宽,这样既解决了老街区内交通和消防问题,同时街区内的商业气氛也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2.4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方式

老街区改造的方式有多种,关键是要深入细致的研究,采取适当的方式。而渐进式、自组织的改造和更新方式更有利于保护原有的空间肌理、邻里关系、生活氛围等,而且在改造的过程中更具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在北关老街区改造过程中应采取划分小地块的方法,以有利于老街区的改造更新。

三、小城镇老街区更新改造的对策

3.1在深化规划体系的基础上,细分更新改造模式由于规划制区为老街区,各地块建设状况不同,在不同的建设期内各地块更新方式不同,一次性进行彻底改造艰难。因此,本着有效规划控制性的原则,针对不同用地、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采取多种更新改造的模式并制定不同的规划控制要求。

3.2在与职能部门访谈的基础上,促进公众参与的编制机制。长期以来,城市规划由于其专业技术门槛较高,成果不易为大众所领会,其编制、审批、实施过程基本属于专家决策,并没有真正体现社会对规划区未来发展的集体意志。而北关老街区进行有效的更新改造归根到底是各职能部门的配合,诸多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布点与落地,没有教育、交通、文化、市政等各级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根本无法实行。基于这样的思考,老街区的改造在经历了多轮规划的编制修改,并多次邀请了各级职能部门及社区公众的参与,最终形成改造规划的成果,可以说它反映了集体和公众的意志。

3.3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模式。小规模渐进式改造不同于大规模商业性开发,它以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为中心,不以利润为终极目标,因而采取的做法以社会公众参与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公众作为主体进行,公众参与主动性强。另外,小规模渐进式改造模式以民间资金为主要来源,改造不需补偿、安置等费用,同时结合居民自身的改造要求,更容易得到有效实施。由此可见,小城镇旧城改造最好能采取小规模渐进式改造模式。

四、结束语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今后以大规模外延拓展为主的开发建设方式会逐步减少,而对小城镇老街区进行整治改造的项目将随之增加。建议在今后老街区类规划项目中,应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探索传统空间形态与现代城市功能之间的协调关系,运用各种规划技术手段,建立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发展之间的平衡,尽可能的发挥和体现它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有机更新”的规划理念,尊重公众意愿,这样就能较好的解决老街区改造中新旧空间和谐的问题,也极大提高了老街区改造规划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华中建筑》2010年第08期 作者:徐颖,王欣,崔昆仑.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小城镇规划历史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