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明清城保护与再生策略

2012-06-04 01:30薛建锋马金华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咸阳规划建筑

薛建锋马金华

1 咸阳明清城历史遗产的内容和特征

1.1 历史沿革

明清城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建城至今已有640年历史,为规整的矩形城郭。“城周四里奇”(周长四里一百五十三步合2040米)。明初期郭城设东、西、东南、东北四城门,城区面积0.22平方公里;三条东西向街和四条南北向巷构成“田”字形的街区布局。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由抚军谢兰和道台刘志主持,将城区向东、西、北三面扩展,形成“计广逾八里,雄踞渭岸,屈曲不方,以象斗杓”的城市格局,城门增至九座,民间流传嘉靖咸阳城为“九关九守九里山”。嘉靖咸阳城的规模形制比洪武城有了很大提升,斗杓形的城市形态很具特色,临渭而立,气势不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咸阳城市已跨越渭河,并向南北两翼拓展,最终形成了目前的城市形态。作为历史见证的明清城虽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但原有格局风貌犹存,依然散发着古城独特的浓郁气息。

1.2 历史建筑

1.2.1 文物保护单位

(1)文庙(咸阳博物馆)

文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咸阳博物馆建在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庙内,是全国著名的中型博物馆之一,系国家3A级旅游景区(点)。该馆地处明清城中山街中段。

(2)凤凰台

凤凰台系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明清城的仪凤东、西、南、北四条街的交汇处。建于明洪武四年,前身系洪武北城墙,其上有玄帝庙,台基高6.1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10平方米,台上有大殿三座,建筑面积460平方米。

明嘉靖二十六年重修了玄帝庙,其庙宇建筑殊异,檐牙交错,形似凤凰,故名凤凰台,且为全城最高处。登台眺望,远近景物,尽收眼底,渭水绕于脚下,市廛展于眼前,南有终南翠峰,北有毕塬青冢。为旧时人们登高望远,游览娱乐场地。

(3)安国寺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556平方米;位于明清城仪凤街路口北,原有安国寺、圣母行宫、关帝庙等明代建筑三座;寺院原有围墙,呈四合院状,南北宽,东西窄。

明万历初年(1573)重修,《旧咸阳县志》载“安国寺,内石佛一、铜像三、一佛、一关帝、一无量”,至建国前夕,随着寺庙被破坏而流失。2005年重修安国寺,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精华,院内殿庑雕梁画栋,基本复原了安国寺的原貌。

(4)新兴油店

新兴油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明清城区东明街,是明清城街区古建筑的典型代表,建于明代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先有新兴店,后有咸阳县”的佳话无人不晓。

(5)咸阳明城墙遗址

咸阳明城墙遗址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明洪武城同时期建造。位于现抗战南路,通高有两米左右,下部有青砖砌成的附墙。现仅存20余米,分成两段湮没在居民区中,尚能看到的土墙仅高数尺,且被树木或野草掩映。

1.2.2 传统建筑

指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这类建筑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明清城历史建筑现主要位于中山街-东明街两侧,总计42家。

图1 历史建筑

1.2.3人文环境

(1)民风民俗

①彩楼:原为民间祭神、唱戏、聚会之用。木质结构,雕梁画栋,工艺考究。

②皮影:咸阳皮影源于秦咸阳宫,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集关中各路皮影之长,造型大,雕刻精细,神态生动,誉满国内外。

③社火:是一种悠久的节日民间艺术活动,包括芯子、高跷、旱船、竹马、龙灯、花轿等。可着扮各种服饰和角色表演,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幽默风趣。

④牛拉鼓:咸阳牛拉鼓,是用两头秦川大犍牛分拉两辆大车并列在前,牛头系戴红绫,车上各装一面大鼓,鼓师头裹白布,双手手执棒槌,赤膊擂鼓,其声隆隆,响镇数里,其后随百付铙铍,组成方队演奏,是溶古乐与舞蹈为一体的民间艺术,阵容庞大,气势磅礴,流传至今,层多次参加全国、省文化艺术演出。

⑤ 秦腔:明清城过去有多家戏楼,主要有城隍庙戏楼、里民局戏楼、关帝庙戏楼和圣母宫戏楼,以唱秦腔为主。现在人民剧团和大众剧团就在城内。

(2)地方小吃

明清城有多种地方风味小吃,如“琥珀糖”可化咳化痰,食药兼备;“渭河biangbiang面”、“著头面”、“羊肉泡”、“锅盔牙子”、“油茶麻花”及“葫芦头泡馍”等。

(3)传统工艺

中山街传统工艺主要与书法、绘画等艺术类有关,如字画装裱、古旧字画复原、古旧真伪名画鉴定、牌匾题写与制作,刻字刻章等。此外,炮仗制作、竹椅编制,刺绣、手工布、老布鞋、布艺等传统手工制品的制作与出售。

(4)方言

咸阳方言是典型的关中方言,是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 ,今关中方言,秦腔高吼激越,言语粗犷奔放,说话习惯粗喉咙大嗓门,但仍不失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语。规划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方言,在明清城里通过景观小品或者宣传册等多中形式来诠释关中方言。

2.1明清城历史价值评估

1.3.1历史价值:千年古城,汉唐名驿。

明清城所在地早在汉唐时期就为都城长安通向大西北直至中亚、地中海的丝绸之路首站,“为西北支邑首冲,控巴蜀而扼甘凉,右辅关门钥锁也”。清郭均《重修咸阳县城碑》中描述“咸阳去京兆五十里,东达京畿,西通巴塞,羽檄辇输,昼夜交驰,无不取道于此,则咸为西北首冲,而咸之城固秦中一大保障也”。咸阳明清城历史悠久,城治千年未断。不仅为汉唐名驿,咸阳曾经是13个封建王朝的京畿之地。

13.2 历史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咸阳古渡几千年。

咸阳古渡,史称“秦中第一大渡”,有“咸阳古渡几千年”的誉称。咸阳古渡还是关中八景之一。渭水流经咸阳城南侧,水势较为舒缓,自古中原穿越关中来往于川、甘、青、宁、新的各地行者均由此处渡渭,咸阳便成为西出关口,北上萧关,东至长安,直抵中原的交通枢纽。

1.3.3 科学价值:研究城市历史发展的“博物馆”。

明清城除了拥有大量的物质遗存外,同时也承载了咸阳民风、民俗、宗教文化活动等非物质遗存,可谓是研究咸阳历史发展的“博物馆”。

1.3.4艺术价值:明清城格局以及历史遗存。

明清城虽经多次屡废屡建,但格局未有大的变化,至今基本保留了嘉靖城东、西、南、北、中5街32巷布局。以文庙、凤凰台、安国寺、新兴油店为主的大量历史建筑仍保留着明清建筑风貌,建筑物上的斗拱、马头墙、砖雕等艺术精美,古朴典雅的店铺连同荫郁国槐,使古城显得古色古香。

1.3.5 情感价值:历史内涵丰富,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浓厚。

“先有新兴油店,后有咸阳县”、“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等脍炙人口的传言勾画出当时渭城驿的景色和盛况。现在的中山街和北平街依旧散发着昔日小商铺、小吃铺、日用百货等产业文化的气息,保留着秦腔、刻章、古玩鉴赏、书法绘画、社火等浓郁的民风民俗。

1.3.6旅游价值:潜力巨大,亟待开发。

古城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明清城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大。

3明清城活力激发总体思路和规划构想

3.1 总体思路

明清城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结合;要按照“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创,通过发展旅游业与商业服务业等新业态,打造明清城区域板块经济,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规划明清城以旅游(接待)、商贸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扩大就业,激活老城区活力。

3.2 规划构想

3.21从整体层面上提出保护明清城格局保护

图2 整体格局保护

(1)“雄居渭岸,城水相融”的共生格局

从秦都城咸阳起到明清咸阳城,城址一直位居渭河北岸,城河发展相依相辅,渭河对咸阳城市的选址和特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明清时期,形成的“咸阳古渡”人文和历史景观使城市和渭河达到了相辅相成的极致。城中的钟楼、凤凰台、清渭楼可谓是北依毕塬,远眺南山,俯瞰渭河。规划提出如下保护措施,以维系(明清)城(渭)水相融的共生格局。

a、现在钟楼、清渭楼已经复建,咸阳古渡遗址保护博物馆也已建成,规划通过控制沿渭河建筑体量、高度和色彩,使明清城浑然一体,实现凤凰台、钟楼和清渭楼之间及凤凰台与渭河(古渡)的对景关系,再现城水交融的格局。

b、结合现状,在整体上控制建筑高度,以保护明清城的整体风貌特色,重点控制历史文化街区、城墙、钟楼和清渭楼周边以及渭阳东路两侧建筑高度。

c、建设明清城墙保护馆,保护馆外形为仿明清城墙,沿渭阳路建设一段,城墙形状为“L”,上设观景楼,也可结合商业开发进行,在南阳街口按明清咸阳城南门恢复建设过街城墙(城门形式)。一方面,恢复当年咸阳城墙临水雄踞的壮丽景观,供人凭吊历史;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咸阳湖岸景,形成统一广场、文庙、咸阳古渡、清渭楼和明清城墙的一线景观。

(2)“屈曲不方,以象斗杓”的城市意向

严格保护原嘉靖城斗杓形的城市轮廓,明清城边界的廓清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使其有所提示和再现,成为城市文脉连续的组成要素之一,规划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a、通过道路铺装、行道树、植物绿化标识等提示性设置来明确咸阳明清城边界。

b、恢复明嘉靖城城门格局,在现状主要街巷入口设置七个牌坊,分别是永绥街北口,清泰街南口,西宁街西口,南阳街南口,学道门南口,向阳街北口,仪凤北街北口;规划重建两处城门,分别是东明街东口的东城门楼和北平街南口的南城门楼。

(3)“传统街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明清城的整体路网骨架现基本保存完整,中山街、西宁街两侧尚存部分历史性建筑,且尺度宜人,两侧国槐郁郁葱葱、古风浓郁,是关中地区少有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街区。

(4)“追溯历史,重启记忆”的遗址标识

嘉靖城内衙、署、庙、寺、台众多,至解放后还有相当的保留,因历史原因都已被拆除或毁坏。规划通过标识来恢复这些主要建(构)筑物的记忆,增加明清城的历史内涵。

明清城主要建筑分布为:县署、文庙、儒学、县驿、递运所等在中街,是县城的中心区;南街有桓子庙(张飞庙),东街有城隍庙;北街有文武成康祠(周四王庙)、关帝庙等。楼台除城楼外,共有4座,一是“钟楼”,在中西两街十字口;二是“宝钗楼”(俗称戏楼),在东街城隍庙对门;三是“凤凰台”,在中街寺巷口北;四是“清渭楼”,在东城外古渡北岸。规划提出以下保护措施:

a、对城隍庙、关帝庙、宝钗楼、张飞庙、周四王庙、龙王庙、县衙、戏楼、商号、老字号等重要建筑,采取碑石等手段进行提示、标识,勾起人们对咸阳明清城城市轮廓和生活的记忆和联想。

b、复建尊经阁。为咸阳最早的学府明伦堂内的主要建筑之一,在文庙后不远处,明弘治十四年(1501)利用洪武城城基所建。高二丈五尺,方六丈许,藏有图书典籍,为咸阳最早的图书馆。“经阁舒眺”为渭阳十胜之一,有诗云“经阁长啸碧云头,不尽登临物中游。十里桑麻如掌上,山河满目帝王州”。

3.3.2 总体风貌保护

(1)色彩设计

明清城色彩按照分类进行保护控制,通常指建筑的屋面、墙面以及门窗色彩。

主色调:明清城色彩以初步形成,总体上建筑墙面以清水墙为主,砖灰色,屋面以灰黑色瓦顶为主。

辅色调:以红褐色,棕色,灰黑色作为主要的辅色调,即窗、柱、门的颜色。

场所色:主要指广场和步行道铺地的色彩,建议采用传统条石,青石板的灰色,通过多彩的广告标识,活跃点缀环境。

(2)建筑风格

明清建筑特点表现在保持建筑低缓、舒展及坡屋顶、马头墙特色,保持青砖、灰瓦、红柱等视觉效果。明清城内建筑的修复或者新建、改建应符合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的要求,沿街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尽量留用骨架,翻新围护墙,屋面采用坡顶形式。处于紫线管理范围内的建筑应该符合建设控制要求。

重建和开发应该采用周边式建筑排列、四合院式住宅设计。开发建设坚持低层、高密度,增大住宅进深、运用阶梯式设计,使其既符合名城保护要求,又有先进的基础设施,还能达到较高的容积率。

(3)建筑体量

明清城区一定要控制建筑的容积率、建筑体量,以保证建筑群尺度的和谐,尺度的和谐是最关键的理念,防止破坏原有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空间艺术面貌,对已建起的高层要适当采用减法,使城市与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确实得到整体保护。

(4)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分区控制。突出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的周边区域高度控制,保持主要街巷两侧建筑原有街道尺度,注重对两侧临街建筑高度和视廊通道高度的控制。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高度控制在2层(7-9米);建设控制区根据具体位置,建筑高度控制为3-4层(12米);5-6层(18米);环境协调区和视线通廊内的建筑檐口高度确保视线通廊的畅通。对于已建成的妨碍景观视廊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建议降层或者按照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特色进行整治。着重控制街巷两侧建筑高度,按照其所处的区域位置以及现状确定高度。

3.3.3 街区整治

规划确定以下几种整治方式:

(1)保护——保护原样,以求真实反映历史遗存。对历史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和风貌典型、质量较好的传统民居,采取保护的方式,可进行修缮或对个别构件加以更换,修旧如故,以存其真。

(2)维修改善——是指建筑结构尚好,但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建筑,原有结构不动,局部整修改造,配备市政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整修改造:一是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和环境因素进行相应地改建;二是对与传统建筑比较协调,但在屋顶形式、建筑高度、体量、色彩、装饰等方面与传统建筑不协调的现代建筑,采取外立面整饬、层面削减的措施,使其融入传统环境中,远期逐步拆除。

(4)重建——对明清城传统风貌影响大的建筑,采取拆除改建的措施,新建建(构)筑物必须符合风貌要求,严格控制高度、体量,以保障与传统风貌的协调。

(5)保留——对80年代以后兴建的建筑,砖混结构,造型与质量较好,同时与传统风貌环境冲突不大,采取保留,维持现状。

(6)拆除——是指违章搭建或原先没有以后增建的,破坏院落空间环境的建筑,应予拆除。恢复原空间格局或规划成为绿地、广场、停车场等,且不得进行新的房屋建设。

3.2.4 植入业态,激活明清城活力

以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为核心,整合文庙、凤凰台和安国寺文物资源,带动旅游、商贸产业发展,大量引入知名品牌、优秀的主题店面,全新的体验型商业形式,充满流行、休闲、时尚、艺术等概念。使关中传统建筑的历史感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文化品位结合在一起,实现体现传统风貌特色和现代城市品质的统一,塑造明清城区的全新形象,激活明清城区的活力。

图3 文庙凤凰台片区保护规划鸟瞰图

在文庙、凤凰台片区提出了““一心、四轴、六片””的规划结构。

“一心”—位于规划范围中心的文庙、凤凰台及安国寺建筑群历史文化街区。

“四轴”—指位于规划区中部,以凤凰台为景观点控制的东西南北四条景观控制骨架,同时也是四条主要的交通通道,在轴线上形成三条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

“六片”—指规划所形成的六个功能片区。主要有仪凤南街西侧咸阳民俗园;凤凰台西南角的宗教文化区:文庙西侧居住片区;仪凤东街以东居住片区;易俗巷南侧居住片区;仪凤东街和谷家巷两侧休闲商务区。

4 结语

咸阳明清城是咸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体现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将会是其丧失价值。保护规划通过对咸阳明清城历史文脉和生活空间的解读与延续,仔细评估明清城的价值,尤其是整合现存能反映古城典型历史特征的载体,延续明清城传统习俗,形成丰富文化空间。规划通过植入现代商业模式,使现代生活和传统建筑空间融为一体,激活明清城活力,形成特色鲜明、新旧和谐的老街肌理,这也是明清城的再生之道。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董鉴泓,张松. 中国西部名城"拆""留"之间的积极保护——以天水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会刊,2001,(4).

3、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罗小未,上海新天地——旧区改造的建筑历史、人文历史与开发模式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周向频 ,唐静云.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5)

6、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咸阳明清城概念规划暨凤凰台文庙片区详细规划[Z]

7、咸阳市城科所.明清城保护利用规划[Z]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咸阳规划建筑
沐猴而冠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咸阳值雨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