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00例分析

2012-06-06 01:53彭丽霞雷璐张淑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7期
关键词:革兰氏球菌体温

彭丽霞 雷璐 张淑凤

近年来产妇择期手术产率逐年上升,如果不与复杂病理因素的手术产相区别对待,势必造成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为了做到合理应用抗生素。本文选取300例手术产妇做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强度的抗生素来应用,观察临床治疗的效果,目的在于探讨产妇术后的合理用药方法。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医院手术产妇300例,将下列情况者确定为伴有易感染因素的产妇:严重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贫血、胎膜早破>3 d,第二产程选择手术、子宫切口阴道方向撕裂、合并前置胎盘产妇术前出血大于或者等于两次、手术中失血超过1500 ml等。把不伴有上述易感染因素产妇150例设为正常组。伴有上述易感染因素之一的产妇即设为易感组共150例,两组手术产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手术进行操作时间、参与手术中医务人员的资质等相关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正常组产妇于手术前30 min将头孢唑林钠2.5 g溶于0.9NaCl溶液100 ml中,给产妇静脉滴注,20~30 min滴注完毕,在手术结束后6 h内再重复给予一次,产妇术后24 h停用所以抗生素药物,排除那些由于胀奶等原因导致1 d内间隔4小时有2次体温大于或者等于38℃,需要继续应用抗生素药物抗感染的产妇。易感组产妇于手术前30 min将头孢唑林钠2.5 g溶于0.9NaCl溶液100 ml中,给产妇静脉滴注,20~30 min滴注完毕,在手术结束后6 h内再重复给予一次,随后要根据产妇体温升高持续情况来决定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与否,如体温低于38℃,则在术后24 h内停药,如果体温持续大于或者等于38℃,应根据药敏结果或者临床指标来调整抗生素药物应用至体温正常3 d停药。

1.3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5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率(%)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产妇进行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产妇抗生素药物应用时间(±s;d)、术后体温升高持续时间(±s;h)、产褥感染(n)、术后住院日(±s;d)等指标,通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产妇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易感组,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产妇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为了减少手术产并发症发生率,我们要正确应用抗生素药物。相关研究证明,人体浅部组织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是内源性的,主要来自人体本身的皮肤和粘膜,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深部感染主要来自空腔脏器的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以及厌氧菌为主[1],头孢菌素类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且抗菌谱广,对产妇、婴儿副作用小,价格也便宜,是临床上较理想选择。本文中正常组产妇以预防革兰氏阳性球菌球菌浅部感染为目的,所以选择一代头孢效果较满意,这与卫生部有关管理的规定一致[2]。易感组属于特殊情况,有手术时间长、合并易感染等因素则选择二、三代头孢类或者选择青霉素联合硝基咪唑类,以增强抗革兰氏阴性菌例如肠道杆菌和厌氧菌的效果。本文中正常组产妇术后24 h内停药,发生感染2例占1.33%,并且各项指标恢复均比易感组好,说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 h内停药是安全可行的。易感组产褥感染发生率53例为35%,两组产妇情况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说明针对易感组特殊产妇要区别对待,如果过早停药可造成感染反复,需要及早进行病菌监测,及时诊断感染与否,以便合理选择适宜强度的抗生素药物。产妇抗生素药物应用要遵从个体化原则,合理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以保证产妇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丁红,王蕴慧.剖宫产术中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对生殖道菌群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6):3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第2008148号.

猜你喜欢
革兰氏球菌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所致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后心肌酶变化的比较
兔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