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459的选育、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2012-06-08 07:54莫净雅贾先勇华文杰陈光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19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纹枯病

莫净雅 ,,贾先勇 ,华文杰 ,陈光辉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常德 415000)

Ⅱ优1459是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用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育成的强优恢复系中恢1459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不育系Ⅱ-32A配组而成的迟熟类型杂交中稻品种,2009~2010年通过云南省水稻区试,2011年通过云南省水稻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1 选育经过

1.1 父本中恢1459的选育

1997年3月在海南利用优质香稻品种中健2号作母本,与国外优异种质资源材料SR5041作父本进行杂交,2000年3月利用该组合的F6代优良株系与江苏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镇恢084进行杂交,经多代系统选育和测交筛选,于2003年基本定型。选育过程如图1所示。

1.2 母本Ⅱ-32A的选育

Ⅱ-32A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属印尼水田谷质源不育系,株高100 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叶色深绿,叶片厚而挺,分蘖能力较强,播始历期82~85 d,主茎叶片数平均l5.6叶,花药瘦小,呈乳白水渍状,少数为淡黄色水渍或油渍状,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68.5%,其中双边外露率38.5%,单边外露率30%。Ⅱ-32A较抗白叶枯病和纹枯病,中感稻瘟病,具有生育期长,繁茂性好,开花习性优良及柱头外露率高等特点。该不育系已选育出一大批如Ⅱ优838、Ⅱ优58为代表的在全国大面积应用的三系杂交稻组合[1-3]。

1.3 Ⅱ优1459的选育

2003年3月在海南用中恢1459与Ⅱ-32A进行测交,当年在杭州进行优势比较,表现较好;2004年春在海南与Ⅱ-32A复测,2004年在杭州进行品比试验,表现生长优势强、丰产性好;2005年进行小面积制种;2006年在杭州和常德参加中稻品比试验,比对照Ⅱ优838增产极显著;2007~2008年参加各地种植观察;2009~2010年通过云南省杂交籼稻A组区域试验;2011年通过云南省杂交籼稻生产试验。

图1 中恢1459的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2.1 特征特性

在云南省区试中,Ⅱ优1459全生育期153 d,2009年续试,全生育期155 d。两年平均生育期154 d,比对照Ⅱ优838长0.4 d。株高108.2 cm,株型松紧适中,剑叶长挺,叶下禾,熟期落色好。穗长22.5 cm,每穗总粒数182.7粒,每穗实粒数138.8粒,结实率76.0%,千粒重29.3 g,有效穗271.5万穗/hm2,易脱粒。

2009年由云南省区试统一送样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武汉)中心分析,结果为:出糙率80.4%,精米率71.0%,整精米率59.2%,垩白粒率82%,垩白度9.8%,直链淀粉含量20.4%,胶稠度60mm,粒长7.0mm,长宽比2.8,透明度2级,碱消值5.7级。2010年结果为:出糙率81.4%,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6.9%,垩白粒率75%,垩白度9.0%,直链淀粉含量23.1%,胶稠度47 mm,粒长6.9mm,长宽比2.8,透明度1级,碱消值3.5级。

2010年云南省区试接种鉴定抗稻瘟病,多数试点未发现或轻感叶瘟、穗颈瘟、白叶枯病及纹枯病。

2.2 产量表现

2009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籼稻A组区试平均产量9 985.5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2%,增产显著,8个试验点中有5个(蒙自、思茅、隆阳、潞西和临翔)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010年续试平均产量9 993.0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12%,10个点中有6个点(水富、蒙自、文山、隆阳、潞西和耿马)比对照Ⅱ优838增产。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 989.3 kg/hm2,比对照增产3.06%,18点次中有8点(水富、蒙自、文山、思茅、隆阳、潞西、临翔和耿马)次增产。2011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籼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385.5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91%,除文山点减产外,其余4点均比对照增产。

3 制种技术要点

在湖南常德夏制,父本宜5月上旬播种,两期父本播期相距7 d,播始历期约95 d,父母本播差期12 d,母本始穗时间宜比父本早1~2 d。秧田播种量不超过270 kg/hm2。大田用种量30.0~37.5 kg/hm2。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也可采用父本中苗直插,母本直播的方式,在母本直播苗2叶一心复水施肥时,将父本苗移栽到本田。父母本行比以2∶16为宜,父母本颖花比控制在1∶4左右。授粉扬花期宜选择在日均温27℃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微风,无连续3 d雨日的时段,湘北地区的适宜时段为8月8日至8月20日之间。肥料施用以底肥、有机肥为主,中后期控制氮肥的施用。中等肥力本田肥料施用量一般为纯氮 180 kg/hm2,氮∶磷∶钾为 1∶0.7∶1。在父本移栽后7 d内应对父本用尿素和钾肥偏施1次,以培育父本。水分管理的原则是前期浅水勤灌促分蘖早生快发,中期晒田控苗促进根系强大,抽穗保持深水调节田间湿度,后期干干湿湿防倒防病壮籽。该组合制种“九二0”用量可参照其他Ⅱ优组合制种的用量,喷施225~300 g/hm2,分2次喷施,第1次在抽穗10%~15%时,施用30~40 g/hm2,其余看分蘖整齐度情况,苗齐在次日,苗不太齐则在隔日施用。父本宜留“九二0”20~30 g/hm2单独施用。主要注意稻瘟病、黑粉病、纹枯病和稻蓟马、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母本Ⅱ-32A易感稻瘟病,应采取多种农业综合措施配合施药加强预防,做好种子消毒和苗期、孕穗期、破口始穗期、齐穗期的施药防治。虫害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4 主要栽培技术

4.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Ⅱ优1459在云南作中稻,播种期与Ⅱ优838相同。秧龄30 d左右,不栽超龄秧。立足稀播育壮秧,秧苗1叶一心期,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 g/hm2,有明显的促蘖控长作用,利于培育多蘖壮秧。2叶一心期追施“断奶肥”,施用尿素75 kg/hm2、氯化钾30 kg/hm2。移栽前5~7 d施尿素100 kg/hm2做“送嫁肥”。

4.2 合理密植,插足本苗

Ⅱ优1459分蘖能力较强,但为争取大穗、多穗,减少化肥用量,大面积栽培用种量不宜低于15 kg/hm2。栽插规格 17 cm×20~27 cm,每穴栽 2 粒谷秧苗。

4.3 水肥协调,防止倒伏

Ⅱ优1459需肥中等,氮肥用量在170~200 kg/hm2之间。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三要素之比为 1∶0.6∶0.8。要以底肥、有机肥为主,早施分蘖肥,促进前期早发、稳长,中、后期控制氮肥施用。一般施用有机肥7 500 kg/hm2、碳铵600 kg/hm2、磷肥750 kg/hm2或等含量的复合肥;移栽后2~3 d,施尿素 150~225 kg/hm2、氯化钾75~100 kg/hm2作追肥;看苗补施穗粒肥,幼穗分化5期后施尿素40 kg/hm2、氯化钾75 kg/hm2。在水分管理上,分蘖期实行浅水勤灌,待浅水落干后再灌浅水,前水不见后水;中期要重视烤田控苗,在苗数达到300万/hm2左右时开始晒田,防止中、后期长势太旺造成倒伏;至幼穗分化3期后到抽穗前,保持干湿,有利颖花发育;抽穗扬花期要保持田间水层,充足的水分促使抽穗整齐,适宜的湿度有利于受精结实;灌浆期多灌跑马水,既保持根系活力,又促进籽粒充实[4]。

4.4 病虫以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生长期间主要虫害有苗期的稻蓟马,中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后期的稻飞虱,这些是虫害的防治重点。在病害的防治上,主要是孕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破口期施药防治稻曲病。注意结合当地病虫测报,对症用药,及时防治。

[1] 张 杰,李云武,林 纲,等.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3003的选育[J].中国种业,2006,(2):47.

[2] 张新招.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592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4):161,165.

[3] 郑福武.杂交晚稻Ⅱ优85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94-95.

[4] 马益虎.杂交稻Ⅱ优5928栽培技术试验 [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321-1322.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纹枯病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硅对水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纹枯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