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海拔地区改良草地生态环境研究报告

2012-06-09 05:41何永富李天平李乔仙王春兰吴梦霞毛强光何华川杨国荣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塔尔牛西门牛群

何永富,李天平,李乔仙,王春兰,吴梦霞,毛强光,何华川,杨国荣*

(1.云南省种畜场,云南 昆明650212;2.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212)

云南拥有草地面积约1530.81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牧草产量高、利用期长。但近年来人、草、畜矛盾突出,草地退化、草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开展草地改良以达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非常必要[1]。

1 材料方法

1.1 草场建植

云南省种畜场肉用西门塔尔牛场有草地面积200hm2,80%为人工改良草地,建植当年(1996年)播种的主要牧草品种是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威提特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um cv.Whittet)、波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Potra)、海弗白三叶 (Trifolum repens cv.Haifa)、南迪诺白三叶(Trifolum repens cv.Ladino)、沙弗雷肯尼亚白三叶(Trifolum semipilosum cv.Safari)的混播[2]。草地建植时的建植肥料为钙镁磷300kg/hm2,硫酸钾150kg/hm2,硫酸锌5kg/hm2,硫酸铜5kg/hm2,硼砂5kg/hm2,钼酸氨200g/hm2(接种豆科牧草时拌种用)。

播种采用全耕播种方法,将豆科牧草按照要求进行根瘤接种后于禾本科牧草一起由牧草混播机进行播种。播种前将地面用圆盘重耙耙好后,耙地采用十字交叉方法。

1.2 实验方法

草场建植后定期对该草地进行除杂、补播、施维持肥、控制放牧等管理。同时自2008年~2011年每年对12个放牧区监测改良草地产草量。

1.2.1 除杂 昆明小哨杂草以苦蒿和刺类较多。草场主要通过人工除杂草、机械除杂草和放牧控制几种方法,除杂在每年施用维持肥料之前进行。人工法是采用手工拔除和使用简单农具除出杂草的方法。每年或两年根据改良草地上的杂草生长情况适时进行除杂。机械法是使用履带或轮式拖拉机牵引的割草机等机械对改良草地上的杂草进行多次刈割。放牧控制法是把牛群放牧于杂草较多的区域,让其反复采食践踏和宿营。

1.2.2 补播 本草地的补播以免耕补播为主,在雨季来临前或第一场雨后,把牛集于杂草多必须补播的区域进行重牧,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在重牧后补播,以撒播或模拟飞播都可以。补播后休牧一段时间,经过查看补播牧草生长到20cm高时可以轻牧或刈割补饲,并特别注意适时除杂,不能让杂草与播种牧草抢阳光及营养等,为补播牧草创造量很高的生长条件。在免耕补播中,牛的宿营法效果很好。将牛群放牧于较好的改良草地上,特别是籽种成熟期,让牛群采食了牧草种子后轮牧到要补播的区域,达到用牛的宿营法来补播牧草。

1.2.3 施肥 施肥有建植肥和维持肥两种。建植肥是在草地改良时即播种时使用的肥料。而维持费是根据草地使用情况每年按时使用的肥料。施建植肥种类及数量:根据草场的土壤性质,播种牧草种子前施于建植肥。建植肥为钙镁磷500kg/hm2,硫酸钾200kg/hm2,硫酸铜 5kg/hm2,硫酸锌 5kg/hm2,硼砂5kg/hm2,钼酸铵200g/hm2(接种根瘤菌时拌入)[2]。

维持肥料种类及数量:放牧的改良草地主要是考虑豆科牧草的生长,利用豆科牧草固氮为禾本科补充氮的原理,所有在每年雨季来临前或第一场雨后对改良草地施于钙镁磷300kg/hm2;考虑是改良的放牧草地,微量元素肥料每五年使用一次为宜,种类和数量与建植肥相同[3]。

1.2.4 牛群放牧控制 该草地在改良时就主要以放牧草地的利用方向进行改良,放牧的牛群是云南从加拿大引进的肉用西门塔尔牛,该品种牛头方而长,眼大有神;颈中等长,并与肩部结合良好;长体躯,胸部发育良好;四肢结实,蹄质好;乳房发育良好,乳静脉明显;以黄白花和红白花为多见,在美国也培育出了纯黄色的群体。成年公牛为1100kg,母牛700kg。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和扩大家系,牛群全部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不饲养种公牛[4]。牛群采用24h轮牧制,严格控制放牧,当牧草高度在10cm时进行轮牧。

2 结果

2.1 效果

人工除杂法的除草效果好,特别是局部残存杂草清除。但是消耗劳力多、工效低,不适应大面积的及时清除。机械法刈割的饲草通过清除有毒有害杂草后还可饲喂牛群,此方法工效高、劳动强度低。放牧控制法特别对灌木的控制十分有效,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和践踏作用对草场群落的组成、结构影响很大,适当的放牧,增加草地群落资源的丰富度,维持草地植物群落的稳定,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生产力[5,6]。

本草地的补播表明改良草地再次翻耕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杂草,特别是一年生的植物,很难控制,原则上一旦草场建植后就以免耕补播为主。根据草地使用情况每年按时使用的维持肥料是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高了牧草产量和改变草地群落结构[5,6]。通过牛群放牧控制促进了豆科牧草的生长和禾本科牧草的分蘖,促进了牧草生长,让草地有很好的休牧期,达到草地的持续利用。

2.2 草地产草量

根据随机采样测产结果,云南省种畜场西门塔尔牛场草地的四年平均干物质(DM)产草量为5368.84±624.25kg/hm2。见表1。

2.3 肉牛生产

2.3.1 牛群驯化及繁殖 自1996年从加拿大引进

表1 2008~2011年改良草地干物质(DM)产量统计

76头肉用西门塔尔牛在该改良草地放牧的情况看,其驯化率93.4%,犊牛成活率为91.1%,繁殖成活率为68.9%[1]。2012年8月底存栏240头。2008年~2011年犊牛平均成活率94.43%,群体繁殖成活率85.19%。见表2。

2.3.2 生长状况 在全放牧条件下,西门塔尔牛的公母牛平均体重初生45.25kg,6月龄245.70kg,12月龄 325.03kg,18月龄405.61kg,24 月龄465.63kg,36月龄604.33kg,成年793.07kg。各阶段体尺等详见表3。

表2 西门塔尔牛繁殖性能统计

表3 云南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测定统计

3 结论

在干湿分明的云南中海拔地区,该改良草地十多年来一直通过一系列除杂、补播、施用维持肥料及放牧控制等管理措施后,其植被覆盖情况较好,牧草生产力也很好。目前,草地平均干物质产量还维持在5000kg/hm2,表现出很好的生产性能,平均载畜量为0.83hm2饲养1头西门塔尔牛。因此,改良草地的管理技术到位,能使草地保持良好的生态状况和生产性能。

[1]汤 启.加系西门塔尔肉种牛的引种驯化[J].黄牛杂志,2001,(6):11-13.

[2]杨国荣.和占星.改良草地牧草生长规律及应用初探[J].中国草地,1990,55(5):68-69.

[3]和占星,杨国荣,黄梅芬.云南温带地区放牧草地长期维持施肥量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2,9(2):26-31,34.

[4]张英汉,陈 宏.论中国的肉牛育种问题[J].黄牛杂志,2001,(6):1-5.

[5]匡崇义,杨国荣.冬春季饲草营养平衡供应体系的研究[J].养殖与饲料,2010,(10):69-71.

[6]匡崇义,杨国荣.夏秋季饲草营养平衡供应体系的研究[J].养殖与饲料,2010,(11):70-72.

猜你喜欢
塔尔牛西门牛群
日粮硒来源对西门塔尔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不同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CSAMT在贵州清镇市卫城镇西门村地热水勘查中的应用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雪落西门
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核心群选择
牛牛阿卡
西门法官
巧上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