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区部分高产奶牛遗传改良与DHI测定效果分析

2012-06-09 05:41高建斌昝林森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农区冻精公牛

窦 铖,高建斌,杨 宁,昝林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前言

奶牛生产性能[1]是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经济指标,它与奶牛的遗传改良程度和奶牛饲养管理密切相关。通过人工授精[2]等技术手段,加快奶牛群体遗传改良[3]和生产性能测定(DHI)[4,5],不断提升良种奶牛群遗传水平[6]和生产能力[7-10],对提高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11-13]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立足对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的奶牛养殖规模、遗传改良方式和DHI测定数据的调研和统计分析,对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规模化养殖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对该地区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和高效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数据资料主要来自于对内蒙古某高产奶牛养殖场四年度(2008、2009、2010和2011年度)的奶牛养殖规模、冻精改良现状与DHI测定效果的调查。目前,该场的奶牛饲养规模为2146头,品种为中国荷斯坦奶牛。

1.2 试验方法

1.2.1 调查内容 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的奶牛养殖规模、冻精来源信息、配种记录信息、犊牛登记信息、奶牛系谱信息和DHI测定记录信息(包括泌乳天数、日单产、泌乳期产奶量、305d产奶量、干物质含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微生物含量)等数据资料。

1.2.2 数据分析 选择凸显的遗传改良和生产性能指标,运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平均数或平均数±标准差),并将结果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的牛群结构分布的调查情况

针对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的牛群结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看出,从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的牛群结构分布总体趋势相对稳定。其中成年牛比例占56.08%;青年牛比例占10.49%,育成牛比例占22.47%,犊牛比例占10.96%。可见该高产奶牛养殖场青年牛比例相对较小,而育成牛比例相对较大,存在牛群结构分布不协调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快育成牛向青年牛的过渡 培育,达到合理而平衡的牛群结构分布效果。

表1 高产奶牛群体结构分布情况

2.2 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信息情况

依据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信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看出,从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情况基本稳定。冻精来源为北京奶牛中心和德国诺丁林,使用冻精情况呈现由国内的北京奶牛中心逐渐转向国外的德国诺丁林的趋势。北京奶牛中心冻精单价为25~40元/支,德国诺丁林冻精单价为55~90元/支。

表2 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信息情况

2.3 高产奶牛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后的繁殖性能情况

根据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后情期高产奶牛的配种记录进行采集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看出,从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后的奶牛情期受胎率均值达到49.36%、犊牛成活率均值达到97.13%。可见改良后,高产奶牛的情期受胎率下降近3%~10%,同时犊牛成活率亦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不明显。

表3 高产奶牛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后的繁殖性能情况

2.4 高产奶牛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在推进奶牛遗传改良的过程中,奶牛改良程度是由奶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生产性能的高低所反映的。奶牛生长发育的测定是必要的,其作用是为早期选择提供依据和评定后期的生长状态。仅限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提供数据资料的综合整理,得到该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良种冻精改良后的犊牛初生体重情况,其为后期的奶牛选种提供一定的参考。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看出,从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后的初生体重情况中,母犊和公犊初生体重的差异趋势大致相同,其中公犊平均初生体重达到41.59 kg/头,母犊平均初生体重达到38.93kg/头,二者初生体重差异达2.66kg/头。说明改良后,犊牛初生体重均有较大的增幅,并且公犊初生体重高于母犊初生体重。

表4 高产奶牛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后的初生体重情况

2.5 高产奶牛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后的生产能力情况

奶牛生产性能是由产奶量指标作依据的,通过测定其指标来衡量奶牛的优劣程度,它是奶牛牛群改良和奶牛生产工作的基础依据。根据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后,高产奶牛的生产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以下表5所示。

由表5看出,从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

表5 高产奶牛使用国内外良种冻精改良后的生产性能情况

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良种冻精改良后的生产性能情况中,产犊间隔和泌乳天数基本保持稳定,分别达到398d、336d左右;而高峰产奶量、日单产、泌乳期产奶量和305d产奶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达到36.95kg、25.63kg、7740.39kg和7249.16kg。截至2011年度,改良后的高产奶牛生产性能指标能够达到42.57kg、27.24kg、8427.48kg和8166.72kg。

乳成分含量是度量奶牛的产奶性能重要指标。牛奶中的成分含量是评定奶牛生产力和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次数据收集过程中,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现代红外线牛奶分析仪测定牛奶的主要成分,包括干物质含量、乳脂率、乳蛋白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高产奶牛使用国内外良种冻精改良后的乳成分含量情况

由表6看出,从2008~2011年度,内蒙古农区 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良种冻精改良后的乳成分含量情况中,乳成分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乳成分含量总体均值能够保持一定的水平,其中干物质含量达到12.69%;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分别达到3.69%、3.24%,且脂蛋白比均达到1.14;微生物含量均达到5.19%。

3 讨论

3.1 高产奶牛资源短缺,应逐步扩大良种冻精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强化奶牛遗传改良工作

近几年,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所占比例处于较低水平,严重阻碍奶牛改良速度和产奶量的提高。在改良内蒙古农区部分高产奶牛情况中,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的方式占主导地位。因此,务必重视并积极推进良种冻精补贴,扩大使用范围,加强农区高产奶牛改良工作力度,推动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改良工作的顺利实施。

3.2 忽视选种选配,需要强化犊牛生产管理,培育高产奶牛并推广应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内蒙古农区奶牛养殖忽视奶牛育种,不重视选种选配,生产中见母就留,低产牛不淘汰继续生产的现象频频发生,导致奶牛改良效果差,生产性能水平低的恶果。与发达国家奶牛淘汰率30%左右相比,我国各省地区不到10%[14]。自内蒙古农区开展奶牛遗传改良工作以来,结合国内外良种选配选育方案,加快高产奶牛的培育,实现良种犊牛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并适度的推广应用。在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的生长发育中,公犊初生体重高于母犊初生体重2.66kg/头。因此,农区奶牛养殖必须依据现存奶牛种质资源状况和奶牛遗传改良程度,合理选择良种犊牛,为培育高产奶牛并推广应用奠定夯实的基础。

3.3 规范化生产技术欠缺,需加强高产奶牛生产管理,提高牛群繁殖性能水平

目前,奶牛人工授精是非常成熟的生产技术,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奶牛情期受胎率仅为50%左右。内蒙古农区某高产奶牛养殖场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后的繁殖性能中,奶牛情期受胎率为49.36%,与正常相比偏低,可能受饲养环境、生产技术和冻精种质差异有关,而犊牛成活率达97.13%,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可见良种冻精的使用对于提高高产奶牛繁殖性能具有很大改善。因此,需要强化高产奶牛的生产管理,大力宣传人工授精技术的相关知识培训与讲座,合理规范化操作技术以及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生产问题。全面认识奶牛养殖中生产管理的必要性,为提高牛群的繁殖性能水平提供保障,促进其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3.4 奶牛饲养管理不足,优化饲料饲草组合,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水平

内蒙古农区部分地域匮乏优质饲料饲草资源,奶牛饲养管理粗放,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水平不高。为了克服优质饲草资源不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优质饲草营养低耗加工调制技术进行饲料配合,优化饲料饲草组合,满足高产奶牛饲养管理的需求。在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使用国内外优良种公牛冻精改良后的生产性能情况中,高峰产奶量、日单产、泌乳期产奶量和305d产奶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泌乳期产奶量和305d产奶量均达到8427.48 kg和8166.72kg。可见加强奶牛饲养管理,能够有效发挥高产奶牛的生产性能。在奶牛乳成分含量中,干物质含量达到12.69%;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分别达到3.69%、3.24%,且脂蛋白比均达到1.14,与理想的平均脂蛋白比值1.12~1.13相比,总体上达到理想标准;微生物含量均达到5.19%。可见合理优化饲料饲草组合,能够明显提高高产奶牛乳成分质量。

3.5 良种登记信息不健全,合理完善良种育种体系和DHI测定机制

经本次调查研究,认为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的良种登记信息和育种体系亟待构建完善,采取必要的措施全面开展高产奶牛的良种繁育工作,制定相应的育种体系制度。此外,强化高产奶牛DHI测定机制,以充分利用高产奶牛综合生产管理报告,及时调理相应的饲养或管理措施,更好的为提高高产奶牛生产能力提供保障。

4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内蒙古农区应该进一步加强高产奶牛改良培育工作:扩大优良冻精的使用范围,提高种质资源遗传改良效率;强化犊牛饲养管理,培育高产奶牛并推广应用;加强高产奶牛生产管理,提高繁殖性能水平;优化饲料饲草组合,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水平。此外,充分应用阿菲金系统软件构建"数字化"牛场管理模型,健全网络化牛场管理体系,完善DHI测定机制。对于推动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和高效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1]高红彬,张 玩,张 勤.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发展历程[J].中国奶牛,2005,(3):25-29.

[2]于德洪.我国奶牛人工授精技术五十年回顾[J].中国奶牛,1999,(6):36-37.

[3]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J].中国乳业,2008,(4):4-7.

[4]包月圆,葛君萍.DHI牛奶测定技术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J].浙江畜牧兽医,2003,(5):23-24.

[5]童建军.对推广奶牛DHI技术的思考[J].中国牛业科学,2010,36(3):43-47.

[6]张佳兰,昝林森,刘永峰,等.我国DHI测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5):56-59.

[7]赵春平,马 云,曾全录,等.利用DHI对两个奶牛场奶牛生产性能的综合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08,34(5):9-11.

[8]方有生.DHI知识问答(一)[J].中国奶牛,2003,(3):56-57.

[9]尤 麟.DHI记录体系及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J].黄牛杂志,2001,27(1):65-68.

[10]马 云,邹建波,王 恒.DHI体系及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J].黄牛杂志,2002,(11):22-26.

[11]庆麦玉.加拿大奶牛业服务组织 DHI[J].中国奶牛,1995,(6):49-51.

[12]魏 亭,韩光毅,何庆刚.生产牛群如何进行DHI测定[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3,(2):10.

[13]刘振君,黄 毅,张胜利,等.DHI报告在高产奶牛群的应用[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7,(3):21-24.

[14]周丽东.黑龙江省奶牛品种改良现状、存在问题和根本出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5):21-22.

猜你喜欢
农区冻精公牛
贵州省种公牛站
我国农区畜牧业深化战略推进的研究
公牛赞
黄牛冻精改良易地输精的技术应用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
关于乌兰察布肉牛养殖的对策建议
农区舍饲羊规模化养殖技术
农区鼠害成因及灭鼠措施
提高肉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